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基本形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和有效的心理疏导是合作办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下学习困难学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的疏导和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困难;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3.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我国各高校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中外合作办学正成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崭新形式,成为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人才的新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并且为优化教育资源,完善我国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的综合性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有其特殊性,中国的高等教育和西方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对合作办学专业的学习困难学生在某些方面还面临重大的挑战,这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习困难学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目前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为此,学习困难学生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1.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要求较高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是重要的。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高中时英语水平就有高有低,进入大学后,语言课程由外教讲解,重视英语语言的交流功能,这与高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明显区别,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此外,一些特殊的专业课程,常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学习的强度远远高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
2.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考试考核方法严格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学习能力较强,课程设置、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和严格的评价体系给大多数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外教师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评价指标和国内大不相同,时作业和考试试卷必须由外方教师批阅,其淘汰率必然上升。这种挫折感势必导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业。
3.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独特个性问题日益显现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收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在平时的生活中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学生个性相对突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承受压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另外,中外合作办学中贫困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贫富差距极大,这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健康的新问题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对学习困难学生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迎接挑战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对学习困难学生采用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1. 兴趣养成,培养学习困难学生英语学习的强烈兴趣
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英语学习的兴趣低,学习不能让他们产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所以在外语语言的学习中,除了学习外教的语言课练习口语外,语言课的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教学方式和手段,如鼓励学习困难学生帮助制作课件;开展小组竞赛,组建学习小组,把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分到各组,让他们轮流任组长;有效调节教学节奏,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
2.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习困难学生采用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对待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上,任课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基础差、学习无动力、师生关系紧张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成功;思想政治辅导员更要充分尊重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疏通他们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阻塞和心理障碍,施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为进行思想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采用疏导教育法、个体差异理论、个体发展功能理论等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即教育中专业素养低、学生缺乏科学认识、教育方法单一、教育过程缺乏理论指导等。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遵循个体差异、因时利导、对症下药的原则;运用认知疏导法、激励疏导法、宣泄疏导法等主要方法,营造心理疏导的情感氛围、利用网络进行疏导、建立心理疏导合理体系的途径,增强心理疏导的实效性。
3. 承认差别,尊重每一位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
学生千差万别,同是学习困难学生,也各有各的特点,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难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尊重鼓励学生,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特别是对于专业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用积极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就要学会多用宽容和鼓励,使他们提高自信,迎接挑战。教师要沿着这个路径,用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去积极地和学生建立联系,关爱引导他们,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正所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结论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诚的对待他们,善意的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促进新的办学形势下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校建设、家庭配合、政府支持、社会协助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开放型、立体化的育人网络,构建强有力的一体化心理疏导支持环境,教育者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适时关注,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704-780
[2]陈丽香,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10月第5期
[3]薄建柱,崔巍.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年7月第7卷第4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困难;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3.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我国各高校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中外合作办学正成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崭新形式,成为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人才的新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并且为优化教育资源,完善我国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的综合性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有其特殊性,中国的高等教育和西方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对合作办学专业的学习困难学生在某些方面还面临重大的挑战,这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习困难学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目前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为此,学习困难学生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1.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要求较高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是重要的。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高中时英语水平就有高有低,进入大学后,语言课程由外教讲解,重视英语语言的交流功能,这与高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明显区别,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此外,一些特殊的专业课程,常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学习的强度远远高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
2.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考试考核方法严格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学习能力较强,课程设置、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和严格的评价体系给大多数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外教师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评价指标和国内大不相同,时作业和考试试卷必须由外方教师批阅,其淘汰率必然上升。这种挫折感势必导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业。
3.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独特个性问题日益显现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收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在平时的生活中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学生个性相对突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承受压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另外,中外合作办学中贫困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贫富差距极大,这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健康的新问题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对学习困难学生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迎接挑战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对学习困难学生采用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1. 兴趣养成,培养学习困难学生英语学习的强烈兴趣
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英语学习的兴趣低,学习不能让他们产生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所以在外语语言的学习中,除了学习外教的语言课练习口语外,语言课的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教学方式和手段,如鼓励学习困难学生帮助制作课件;开展小组竞赛,组建学习小组,把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分到各组,让他们轮流任组长;有效调节教学节奏,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
2.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习困难学生采用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对待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上,任课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基础差、学习无动力、师生关系紧张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成功;思想政治辅导员更要充分尊重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疏通他们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阻塞和心理障碍,施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为进行思想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采用疏导教育法、个体差异理论、个体发展功能理论等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即教育中专业素养低、学生缺乏科学认识、教育方法单一、教育过程缺乏理论指导等。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遵循个体差异、因时利导、对症下药的原则;运用认知疏导法、激励疏导法、宣泄疏导法等主要方法,营造心理疏导的情感氛围、利用网络进行疏导、建立心理疏导合理体系的途径,增强心理疏导的实效性。
3. 承认差别,尊重每一位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
学生千差万别,同是学习困难学生,也各有各的特点,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难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尊重鼓励学生,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特别是对于专业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用积极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就要学会多用宽容和鼓励,使他们提高自信,迎接挑战。教师要沿着这个路径,用极大的耐心和宽容去积极地和学生建立联系,关爱引导他们,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正所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结论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诚的对待他们,善意的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促进新的办学形势下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校建设、家庭配合、政府支持、社会协助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开放型、立体化的育人网络,构建强有力的一体化心理疏导支持环境,教育者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适时关注,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704-780
[2]陈丽香,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10月第5期
[3]薄建柱,崔巍.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年7月第7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