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大学生项目管理素养培养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70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论述项目管理素养对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探讨项目管理素养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学生具有项目管理素养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重点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类专业为例,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办学条件配置等方面,微观研究它们对大学生项目管理素养培养的作用及影响,进而研究大学生项目管理素养的培养目的、教学要求、培养路径,以期实现学生项目管理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项目管理素养;机械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7-0015-03
  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华盛顿协议》是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四年制本科教育学位(学历)国际互认体系。成为该协议的正式成员国,是推进中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和关键,将对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强化中国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师,持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对我国从容应对工程行业的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成果导向”(outcomes based education,OBE)。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类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几十年来本专业为我国机械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机械制造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基于OBE理念,学院拟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通过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为抓手,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实现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不是一个瞬时性的模糊概念,而是历时性的逐步明确概念,是在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化、生产安排不断精细化、生产要求不断专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通用的管理方法。该方法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大意是指,项目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在有限的时间、成本、质量要求等约束下,对项目的全部工作环节、工作内容、工作要求进行划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评价和反馈,以实现项目目标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管理素养是对项目管理学知识获得概貌性认识和具体管理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及效果反思的综合素养。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思维是宏观的方向性和微观的操作性的重要体现。项目管理的学术研究,主要基于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制订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对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工作两个领域都需要,且能够训练学生获得这种能力。
  一、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项目管理素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是在行业的相关门槛标准设置、需求导向、目的达成的条件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成果导向作为教育实践的目标取向,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的教育认证理念。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在实践过程中生成的一门学科,不仅仅与管理学科、工程学科、人文学科的理论有交织处,而且更强调在过程管理、全面目的平衡、行业的专业划分的实践中突出项目管理素养的重要性。项目管理素养,不是一个简单的素养,它具有復合性,涉及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项目不是静止的,项目从产生到结束都是运动变化的,大体上主要从项目成本、项目时间、项目质量等方面来分析项目,用项目来研究、处理每个行业的工程问题,因而项目管理素养培养更加要重视项目知识的运用,运用在各个行会、各个企业、各个具体项目中。在项目管理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不同行业项目的共性抽象归纳,因此相关人员应以实践项目过程的要求为导向,不断自主学习相关理论与实践相关理论,从而凸显专业素养、职业精神、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凸显国际化的、工程化的、科学化的思考习惯和行为方式。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无论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行业技能,还是内在的精神素养、职业道德,在以项目管理素养培养的路径中来分析,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育目的都可以天然地与项目管理进行结合。实现以项目管理化的教育实践本身也是项目管理的一个呈现。
  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方方面面都与项目相关。项目是在限定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材料资源,在限定的时间、成本内完成的一次性任务。项目管理在知识维度上,运用了管理学的知识、工具和技术;在实践维度上,把项目管理的知识、技能运用于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活动上,以期达成项目的既定目标或解决问题的项目需求。这个管理的过程涉及领导、组织、用人、计划、控制等五项主要工作。从项目、项目管理的定义看,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朝向私人订制这个属性上进行生产、运作的发展趋势,因而项目、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习,项目管理的实践训练,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凸显出其工程价值、知识价值、思维价值。随着分工协作的持续、快速推进,高新科技的发展,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任务将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项目的属性有单件性、唯一性、生命周期属性、多目标属性,而当前生产方式、组织的形式也将在应对现实发展中不断变化。
  行业发展绝对性地依赖于行业人才,而人才培养的重要的、主要的方式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这个背后的理论基础是,人们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实践是可以用理论指导的。因此,行业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的更新、知识的产生、知识的运用较以往是狂飙式的发展,行业的发展已经深深依赖于行业的龙头企业,而龙头企业提供的研发资金是天量的,存有的技术人才也是足够的。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对行业的促进,在前沿领域中体现的作用不明显,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任何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行业的发展高度可以从行业的项目,特别是重大的、科技含量高的、专业综合的项目中得到体现。因此,项目管理素养对大学生成才培养、服务行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且此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或显性或隐性地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从培养方案分析大学生项目管理素养培养
  专业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和实施路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培养方案都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有力保证。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的各个方面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升华,基于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大学生学习的知识对后续就业指导作用差,适应企业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研究高等教育的许多学者也纷纷反思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并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从字面上来看,“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模式”。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主要目的,也是高校存在的理由,但是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天然地习惯于用知识的体现来培养人才,在结合实践方面不足,而企业能够弥补这种不足。因此,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实践相结合,简单来说,就是要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只有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才能产生、发展,否则将是僵死的模式。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分为两大类:即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机械类专业作为传统专业,办学历史过程有一定的延续性。但是机械类专业应对市场化、国际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工业生产方式背景,已经在管理学、控制学、设计学等多个学科及相关行业有了深度的融合和快速的发展变化。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远远不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实践锻炼,更加强调多个学科、跨行业的交叉。
  机械类专业是以机械功能实现、机械设计、材料选型、机械制造、产品推广、售后服务等以机械产品为研究对象的过程化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以及机械相关的项目管理。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涉及的课程领域为: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机械设计、机械制造、金工实习、金属材料、液压传动、PLC自动控制、数控编程,设计软件有CAD、PRO-E、UG等。目前涉及项目的课程不多,特别是与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管理学、项目软件管理等知识相关的课程较少,这样是很难使学生形成项目管理素养的。
  分析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教师的学缘,发现绝大部分的教师本科、硕士或博士专业都与机械类专业相关,因而学校缺乏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师。就目前培养方案看,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设置的课程是以技能型的工程师培养为目标而设定,在传统工业生产的岗位设置、工种配置上,具有较好的教学操作性,但是不能应对当前国际化、工程化、项目化运作的生产方式。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的设置和单一机械领域教师的师资配置,引进管理学的教师,对原有的教师进行管理学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教师知识的结构、宽度、广度, 教师的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都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学院缺乏项目管理类的课程,自然也缺乏项目管理类的课程实验、生产实践。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实验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分析,课程实验主要是对机械类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知识、技能、项目相互结合的实验设置、实验设计非常缺乏。缺乏工程类、项目化的实验和实践生产训练,使得培养的学生对现代化生产方式显得不够从容,较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还要加强项目管理知识的学习,项目的参与、项目化运作过程的认知。毕业学生在项目的沟通技能、项目的调查分析、项目进度的管理、项目成本的控制、项目的协同创新、适应和开拓等方面能力不足。
  三、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项目管理素养提升探索
  基于项目管理素养的培养重要性,需积极探索项目管理素养的培养目的、教学要求、培养路径。项目管理素养不是短期能够形成的,也不是管理学方面知识的简单教授,更不能一味地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培养。项目管理素养培养,不但需要设置涉及项目管理学、项目时间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融资、项目管理软件等知识的课程,更需要根据市场特征、机械行业发展、机械科研进展,动态地制订相关项目实践活动。
  项目管理素养培养的目的有:大学生的精神素养、道德水平和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都将在项目管理素养培养过程中得以提升;进行项目管理学、项目经济学、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从项目管理范畴、规律、项目与机械之间内在关系等视角,帮助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学习工作;以项目实践为教育过程,对批判性思维与管理哲学、领袖思维进行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在多个专业之间建立知识联系,整合知识运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完成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达成。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方面进行优化,实现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置要考虑以学生综合能力达成为目的,实验室及其设备的工程环境构建要以学生适合性为标准。目前管理类课程的建设中,完全符合要求的教师数量少,具体素质上还有待提高,存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及办学条件不以学生教育为中心,而是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实验室建设的导向。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强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科研为便利性的路径进行转向。相关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强调高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市场要求、符合行业要求的毕业生。
  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通过项目管理素养培养统摄以上能力及综合生产相关技能,实现自如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关注实践项目问题、项目可行性分析,设置项目的运作过程,完成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以工程应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项目思维方式与专业思维方式,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把教学引入项目概念。以做项目的形式开展学习,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坚持以工程应用为目的导向,聚焦理论建设和實践运用的相结合,把相关内容的工程化建设、项目化建设做好,形成逐次递升的层次化理论教学路径和实践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达成。基于OBE理念,对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毕业要求设置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项目管理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适应性、灵活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管理能力、项目运营能力、项目构建能力、项目总结分析能力,实现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专业能力的建设,更加需要突出专业知识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而专业理论运用于专业实践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具有实践价值导向的工程项目。人才的培养必须牢牢依靠工程项目训练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知识综合运用准备,在这个前提下,分析当前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点、薄弱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过程呼应,破除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对抗,达成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管理素养的提升。基于项目化运作的特点,项目管理素质提升对人才培养将启动理论上补缺和实践过程的优化。
  工程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识项目、理解项目、运用项目,从微观层面上讲,即懂得项目的各个知识体系划分;理解项目知识划分存在的思维与方法;能够灵活地结合现实情况,用项目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项目的生命周期全局、全过程以及涉及的人员,来各个击破地认识项目问题,解决项目问题;做到把项目的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以项目质量、项目成本、项目时间、项目范围等知识,分析透彻,解决适当。这或许是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论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 薛凤梅,池成忠,李黎忱,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7(19).
  [3] 李薇,王磊,鲁晓锋,等.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创新[J].计算机教育,2017(8).
  [4] 袁越,李青锋,朱永建,等.专业认证背景下采矿工程毕业要求及达成度评价[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
  [5] 强茂山,林正航,阳波.项目管理的多维度集成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
  [责任编辑:钟 岚]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设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保障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国家旅游教指委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全国十所高校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并基于当地旅游行业自身的需求特点,对其课程体系进行设置。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优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方法,以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期刊
[摘要]英才基地班的培养作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改革与探索的一项新课题,立足于自治区一流学科的建设,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英才基地班的培养模式,从分析英才基地班现状入手,深入研究英才基地班培养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人才培养建议,以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并为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才基地班;培养模式;一流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目前,美学越来越多地作为通识课程出现在大学课堂。美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性、深度思维力,具有鉴赏力和人生高尚境界追求能力的人。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建立个人化的审美课堂,教师以个人化的审美情趣和理论融汇能力引导学生建构一个整体性的审美性课堂,学生以参与和互动的方式接受教师的引导,并投入自己的思维,形成个人化理解与感知,最终完成个人化审美课堂的建构。  [关键
期刊
[摘要]为避免“自主一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中出现误区,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自主一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完善后的“自主一合作一探究”教学新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指出在采用此模式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以及在设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环节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自主
期刊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传统意义上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是高校专业实践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短板。通过总结高校本科专业与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上的区别,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例,提出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校企合作的方式,沉淀优秀校友资源的高校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实施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
期刊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林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但由于其存在覆盖面小、层次低、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林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此,该研究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产学研合作教育动力机制、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途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的构建这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林学专业产学研
期刊
[摘 要]该研究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校企联盟、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交通行业社会直接需求和毕业生跟踪间接反馈等因素,对校企协同构建交通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框架设计与实践验证,这对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校企联盟;交通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在机械大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构建了注重运用数字化设计的以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机械工程素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应用型高校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满足当前机械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重大转变,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与互联网技术有效对接,形成整体协同推进学生机械设
期刊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课题组针对应用型人才复杂工程能力培养效果欠佳的问题,以营口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组织实施以及教学考核评价等几个方面对机械产品综合实训进行论述,以期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复杂工程问题;应用型本科;机械产品综合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
期刊
[摘 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该认证要求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重大课题。在高分子物理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关的具体案例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启发学生理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有助于实现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环境和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