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向生涯建立期转换阶段,尽早制订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的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应开展、重视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尽快找到人生坐标。
一、生涯规划与生涯教育的内涵
1.生涯规划的内涵。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整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从通常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与生命过程有关联的生活全部。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所谓大学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为其个人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大学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个人终极目标的高远立意,又具有眼前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全面把握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内涵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自我评估、环境评估、明确志向、目标设定。
2.生涯教育的内涵。生涯教育是1971年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最早提出的,是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职业指导时期只是生涯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必经阶段,生涯教育模式已经完全超越了职业指导的层面。生涯教育是通过生涯辅导(career nuidance)实施的,生涯辅导是协助个人建立并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自我),然后将此概念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达到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意识淡薄,重视不够。当前,大学生对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应用上缺乏自主规划意识,不能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生涯的整体规划。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在2004年6-7月的网上调查表明,有近四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还是满意的,但当被问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如是否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等问题时,能够作出肯定回答的大学生不超过20%。2006年由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中国项目组发起,《职业》杂志、千龙网、中青在线等媒体参与进行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中,85%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同时有81%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寻找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只有10%的人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可见,大学生在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与认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表明大学生对什么是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意识模糊,缺少实际的实施,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
2.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评估的客观全面,是科学进行生涯规划的前提。即能够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之所不能。但是,目前不少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容片面、途径单一,缺乏综合性。很多大学生只分析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个人的优缺点,没有涉及个人的情商(情感、情趣、意志、耐受挫折等品质)、职业价值观取向,以及职业的适应性等,这容易导致两种规划误区:第一,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是“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而不愿去欠发达地区。导致大学生生涯规划带有理想化的倾向,不合实际。第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低,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价值,对前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隐疾。
3.规划与行动脱节,短视行为倾向明显。歌德曾经说过:“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应用;仅有愿望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而目前,大学生在确定了生涯规划后,不能合理的分解和有机衔接总体目标与分目标,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计划制定操作性不强,行动不够的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只有总体计划,没有阶段性计划;又或者是有阶段性计划,但是没有具体细化,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缺乏遇到挫折的灵活应急措施,遇到事情经常犹豫不决,从而影响了行动。总之,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所需要的过程也并非一时半刻,它不是短期行为。
三、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对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1.生涯规划指导贯穿教育始终。许多发达国家大学的职业生涯指导,一般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在职业规划课程的基础上,所有学生毕业前还要接受并参与专门的职业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发达国家并不是从大学才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而是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生涯规划辅导在中小学就得到了贯彻并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许多大学新生对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对未来感到迷茫,感觉就像老虎吃刺猬——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每一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开展大学四年规划演讲比赛、班级誓言、专业指导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增强,规划渐趋合理,就业满意度提高,更容易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宜从大一开始。只有早准备早规划,才能消除困惑,勇往直前。
2.建设专业化的教育队伍。为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发达国家的大学一般都设置了完备的就业指导机构,作为为学生服务的常设职能部门。此外,与我国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数是党政干部、从事学生工作同时兼做就业指导不同,在发达国家,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一般由专家来做。它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大学里,专门设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并形成制度,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从业人员在职业化前提下的专业化。
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是保证做好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一方面要整合高校现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而不乏灵活性、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
3.加强人才测评建设的力度。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在国外,人才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较少的高校使用了这一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大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一、生涯规划与生涯教育的内涵
1.生涯规划的内涵。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整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从通常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与生命过程有关联的生活全部。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所谓大学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为其个人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大学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个人终极目标的高远立意,又具有眼前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全面把握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内涵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自我评估、环境评估、明确志向、目标设定。
2.生涯教育的内涵。生涯教育是1971年由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最早提出的,是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职业指导时期只是生涯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必经阶段,生涯教育模式已经完全超越了职业指导的层面。生涯教育是通过生涯辅导(career nuidance)实施的,生涯辅导是协助个人建立并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自我),然后将此概念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达到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意识淡薄,重视不够。当前,大学生对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应用上缺乏自主规划意识,不能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生涯的整体规划。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在2004年6-7月的网上调查表明,有近四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还是满意的,但当被问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如是否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等问题时,能够作出肯定回答的大学生不超过20%。2006年由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中国项目组发起,《职业》杂志、千龙网、中青在线等媒体参与进行的《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中,85%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同时有81%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寻找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只有10%的人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可见,大学生在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与认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表明大学生对什么是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意识模糊,缺少实际的实施,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
2.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评估的客观全面,是科学进行生涯规划的前提。即能够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之所不能。但是,目前不少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容片面、途径单一,缺乏综合性。很多大学生只分析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个人的优缺点,没有涉及个人的情商(情感、情趣、意志、耐受挫折等品质)、职业价值观取向,以及职业的适应性等,这容易导致两种规划误区:第一,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是“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而不愿去欠发达地区。导致大学生生涯规划带有理想化的倾向,不合实际。第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低,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价值,对前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隐疾。
3.规划与行动脱节,短视行为倾向明显。歌德曾经说过:“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应用;仅有愿望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行动。”而目前,大学生在确定了生涯规划后,不能合理的分解和有机衔接总体目标与分目标,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计划制定操作性不强,行动不够的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只有总体计划,没有阶段性计划;又或者是有阶段性计划,但是没有具体细化,没有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缺乏遇到挫折的灵活应急措施,遇到事情经常犹豫不决,从而影响了行动。总之,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所需要的过程也并非一时半刻,它不是短期行为。
三、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对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1.生涯规划指导贯穿教育始终。许多发达国家大学的职业生涯指导,一般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在职业规划课程的基础上,所有学生毕业前还要接受并参与专门的职业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发达国家并不是从大学才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而是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生涯规划辅导在中小学就得到了贯彻并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许多大学新生对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对未来感到迷茫,感觉就像老虎吃刺猬——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每一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开展大学四年规划演讲比赛、班级誓言、专业指导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增强,规划渐趋合理,就业满意度提高,更容易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宜从大一开始。只有早准备早规划,才能消除困惑,勇往直前。
2.建设专业化的教育队伍。为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发达国家的大学一般都设置了完备的就业指导机构,作为为学生服务的常设职能部门。此外,与我国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数是党政干部、从事学生工作同时兼做就业指导不同,在发达国家,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一般由专家来做。它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大学里,专门设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并形成制度,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从业人员在职业化前提下的专业化。
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是保证做好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一方面要整合高校现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而不乏灵活性、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
3.加强人才测评建设的力度。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在国外,人才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较少的高校使用了这一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大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