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对人物进行衬托、对比?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衬托、对比?前人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启示。
1、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衬托
短篇小说之王美国作家欧·亨利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把有着“小鬼般身体”的60多岁贝尔曼置于肺炎肆虐,凄风苦雨的深夜搬着梯子,爬上高墙,顶着风雪,去完成他的杰作。欧·亨利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正是要把人物放到与人物行为目标相背的恶劣自然环境中,通过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来反衬人物,从而突出贝尔曼善良,为挽救他人生命,不顾念自己的优秀品德。所以,我们在写人时,要注意描写与人物行为目标相背的恶劣自然环境,以此来衬托人物,使人物个性突出而鲜明。
2、通过社会环境的描写来衬托
例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共产党员黄淑英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为了解放天下劳苦大众的崇高理想,“砍头只当风吹帽”视死如归的忠贞气节就在这刀光咆哮中,在生与死的一瞬间,在自然、舒坦的微笑里,永存于天地。可以说没有刀光咆哮,生死考验的衬托,黄淑英的自然、舒坦的微笑就不会如此的壮美。
人生存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在正常的条件下,人们的性格特征往往表现出平常的状态,乃至习以为常,甚至被忽视。但逆境却使人们的性格强烈的凸显出来。
3、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
在这一类中大概有两方面三小点。第一方面即第一小点是通过描写人物群体来衬托。《史记·项羽本纪》对巨鹿之战有这样的描写:“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军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司马迁正是运用两个“莫敢”、两个“无不”对诸侯将领、士兵进行描写,来衬托项羽的赫赫神威。第二方面是通过描写人物个体来衬托。其中第一小点是通过描写“另一个”。第二小点是通过描写“我”来衬托。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当是代表。
4、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烘托
烘托手法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运用最突出的当数《三国演义》。很容易说出的就有“关羽温酒斩华雄”“孔明三气周瑜”“空城计”“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等。华雄武艺高强吧,他“战不三合”,斩了俞涉,上将潘凤,“去不多时”,命赴黄泉;可惜强中还有强中手,关公一通鼓响,酒还未凉,就把他的脑袋提将来;周瑜、司马懿精通韬略吧,可怜天外有天,一个仰天叹息“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一个被无兵无将的孔明操琴焚香吓退,再被已命丧五丈原的孔明用事先准备好的木像惊跑。所以,运用烘托使人物性格更突出。
5、通过描写人物自身不同方面来对比
这里要说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愚人之王卡西莫多,他的外貌多么丑陋,他的心地又是多么善良美好;副主教克洛德·佛罗络外表是那样道貌岸然,手段是那样的阴险毒辣,灵魂是那样的卑鄙肮脏。雨果就是通过描写人物自身不同方面来对比,来使《巴黎圣母院》中的一组人物性格、形象个个鲜明起来,达到让读者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
6、通过描写人物自身前后变化来对比
通过描写人物自身前后变化来对比,从而使人物个性鲜明是中外作家常用的艺术手法。曹禺让《雷雨》中的周朴园在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侍萍时,“(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撕下了他刻意制造的一往情深、念念不忘、温情脉脉的虚伪面纱,暴露了极端自私的嘴脸。
中外作家用他们丰富而伟大的创作实践,具体而生动的告诉我们:在写人时,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精心安排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本身不同方面或不同阶段的前后关系,来形成衬托、对比,从而凸显人物性格,使人物个性鲜明。
1、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衬托
短篇小说之王美国作家欧·亨利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把有着“小鬼般身体”的60多岁贝尔曼置于肺炎肆虐,凄风苦雨的深夜搬着梯子,爬上高墙,顶着风雪,去完成他的杰作。欧·亨利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正是要把人物放到与人物行为目标相背的恶劣自然环境中,通过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来反衬人物,从而突出贝尔曼善良,为挽救他人生命,不顾念自己的优秀品德。所以,我们在写人时,要注意描写与人物行为目标相背的恶劣自然环境,以此来衬托人物,使人物个性突出而鲜明。
2、通过社会环境的描写来衬托
例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共产党员黄淑英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为了解放天下劳苦大众的崇高理想,“砍头只当风吹帽”视死如归的忠贞气节就在这刀光咆哮中,在生与死的一瞬间,在自然、舒坦的微笑里,永存于天地。可以说没有刀光咆哮,生死考验的衬托,黄淑英的自然、舒坦的微笑就不会如此的壮美。
人生存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在正常的条件下,人们的性格特征往往表现出平常的状态,乃至习以为常,甚至被忽视。但逆境却使人们的性格强烈的凸显出来。
3、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
在这一类中大概有两方面三小点。第一方面即第一小点是通过描写人物群体来衬托。《史记·项羽本纪》对巨鹿之战有这样的描写:“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军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司马迁正是运用两个“莫敢”、两个“无不”对诸侯将领、士兵进行描写,来衬托项羽的赫赫神威。第二方面是通过描写人物个体来衬托。其中第一小点是通过描写“另一个”。第二小点是通过描写“我”来衬托。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当是代表。
4、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烘托
烘托手法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运用最突出的当数《三国演义》。很容易说出的就有“关羽温酒斩华雄”“孔明三气周瑜”“空城计”“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等。华雄武艺高强吧,他“战不三合”,斩了俞涉,上将潘凤,“去不多时”,命赴黄泉;可惜强中还有强中手,关公一通鼓响,酒还未凉,就把他的脑袋提将来;周瑜、司马懿精通韬略吧,可怜天外有天,一个仰天叹息“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一个被无兵无将的孔明操琴焚香吓退,再被已命丧五丈原的孔明用事先准备好的木像惊跑。所以,运用烘托使人物性格更突出。
5、通过描写人物自身不同方面来对比
这里要说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愚人之王卡西莫多,他的外貌多么丑陋,他的心地又是多么善良美好;副主教克洛德·佛罗络外表是那样道貌岸然,手段是那样的阴险毒辣,灵魂是那样的卑鄙肮脏。雨果就是通过描写人物自身不同方面来对比,来使《巴黎圣母院》中的一组人物性格、形象个个鲜明起来,达到让读者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
6、通过描写人物自身前后变化来对比
通过描写人物自身前后变化来对比,从而使人物个性鲜明是中外作家常用的艺术手法。曹禺让《雷雨》中的周朴园在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侍萍时,“(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撕下了他刻意制造的一往情深、念念不忘、温情脉脉的虚伪面纱,暴露了极端自私的嘴脸。
中外作家用他们丰富而伟大的创作实践,具体而生动的告诉我们:在写人时,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精心安排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本身不同方面或不同阶段的前后关系,来形成衬托、对比,从而凸显人物性格,使人物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