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舍店教子”,那是一场迫在眉睫的人生传承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国内很多传统老字号手工艺后继乏人,濒临灭绝。如何抢救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让传统文化断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心日趋浮躁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出身于铜艺世家。父亲苏广伟人称“苏伯”,儿子苏英敏人称“苏仔”。父亲为了坚守祖传的手艺,苦苦支撑着“打铜”店。然而,叛逆的儿子却对自家的手艺毫无兴趣,还一度辍学胡闹,一连做过十几份工作,却没有一份能坚持下来。面对祖传手艺可能失传,还有儿子的不成器,“苏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舍店教子”,他的计划能实现吗?苏仔和老店又将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自家“老店”唤回叛逆儿子
  恩宁路是一条古老的广州西关老街,自古以来不旺丁也不旺财,苏伯就在这条街上开着一家只有4平方米的小店。
  苏伯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广州,他的父亲苏天程曾是广州有名的铜艺大师。铜器在当地曾是象征着地位和财富的重要手工艺品。铜器的广泛使用,让恩宁路一带成为铜器店的聚集地,整条街密密麻麻地开满了大小店面,“叮叮当当”的打铜声也牢牢刻在了苏伯儿时的记忆里。
  1958年“大炼钢铁”,国家统一把铜收归国有。无铜可用的众多匠人不得不改行,苏伯也进入了冶炼厂当了工人。可是工作的三十多年间,他却一直对铜器惦念不忘,1998年国家重新对民间开放打铜工艺后,刚退休的他立即在恩宁路租来这间小铺面开起了铜器店,并用父亲的名字取了个“天程铜艺”的店名。
  平时,苏伯不但要照顾店面的生意,还要亲自操刀,一锤一锤地敲打出铜碗盘等器皿。可是在他开店时,西关打铜的盛景早没了,居民家用的铜器已被大量机械制造的不锈钢、铝合金、塑料制品所取代。尽管他手艺精湛,打出的铜器端庄精美,可是仍然鲜有人问津。
  苏伯常常一个月也做不成几单生意。如果不是店里还有一部公用电话,他通常连几块钱都赚不到。550元的房租常常让他578元的退休金力不从心。为了维持店铺经营,他经常每天靠吃馒头就咸菜果腹。日子虽然清苦,可是有打铜的清脆声,他却感觉十分满足。在艰难的亏损经营中,他竟一熬就是十年。
  几年间,“天程铜艺”已成为广州仅存的打铜铺,苏伯更成为为数不多的打铜匠。随着上了年纪,唯恐祖辈衣钵失传的苏伯曾有意培养过接班人,也曾有很多年轻人过来跟他当学徒,但是这里的辛苦和冷清让他们坚持不了几天便离开了。眼看自己的店和手艺就要丢了,痛定思痛的苏伯只能将接班人的希望寄托到独子苏仔身上。
  可是,苏仔却是人们最不看好的接班人选,生于1978年的他天生叛逆,自幼顽劣。崇拜古惑仔的他14岁开始便混迹街头,打架斗殴,进出酒吧、夜场花天酒地,成为街坊邻里都有些惧怕的败家子,被人送外号“苏仔”。高中还没读完,苏仔就辍学了。
  苏伯是那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严父,平时没少打骂儿子,但是效果并不好。辍学后,苏仔洗过车、修过摩托、搞过推销……结果,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最后成了人们嘴里的笑料。
  家人都劝苏伯千万不能把店传给儿子,因为他从小对这项技艺就毫无兴趣,甚至连打铜的锤都没拿过一下。苏伯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将店交给儿子。
  他第一次放下架子,恳求儿子跟着自己学习这门手艺,并将店铺开下去。苏仔对此大感意外,一向高高在上的父亲居然肯求自己?
  苏仔虽然叛逆却很有主见,他不愿意陪着父亲在那个门可罗雀的店里饿死,他必须想个招将店盘活。于是2004年初,他自发地开始自修,参加了一系列相关的培训班,在失学多年后又重新开始了学习。
  多年在外摸爬滚打的经验让苏仔意识到:按照父亲的做法继续下去,小店难逃关门的命运,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因此,他接手后的第一件事竟是:赶父亲下台,让小店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经营。
  想不到儿子一接班便逼自己交权,刚开始苏伯心里也顾虑重重。可是,既然早就想好“舍店教子”,就放手让儿子试试吧,毕竟因为这家店,儿子已经脚踏实地了!
  于是,29岁的苏仔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份坚守。
  一副銅麻将弥合父子情
  苏仔接手店铺后,在十多天的时间里竟没有一笔生意。他心里急出了火:父亲可以拿养老金养店,可是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这样下去非坐以待毙不可。
  怎样才能让生意迅速好起来呢?他冥思苦想,最后他想到了通过网站宣传扩大影响力。网站的投入约7万元,因为没有财政大权,他只能向父亲要。还没有挣钱却先要7万元冒风险,谨慎又保守的苏伯自然不会同意:网络是虚拟的东西,把这么多钱砸进去不是白扔吗?父子俩为此大伤和气,苏伯开始后悔将店交给儿子。
  吃了闭门羹的苏仔决不肯就此罢手,他认准的事情一定要试一试。于是他四处找朋友借钱,终于筹齐7万多元钱,将天程铜艺的广告做到了几家大型网站上。同时,他还决心让店面也彻底变个模样:父亲以前摆的锅、碗、瓢、盆等生活用铜器大家已经司空见惯,铜器店要发展就一定要有创新和品牌意识,必须亮出让大众耳目一新的拳头产品。
  他几乎用搜索引擎查遍了所有他能想到的铜制工艺品,唯独有一样在网上搜索不到——铜麻将。苏仔立即决定,让师傅打造一副纯铜的麻将。
  这套用46斤黄铜打造的铜麻将一经摆上柜台便成了镇店之宝,也迅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10天之内就有6家媒体来采访。消息发出后,前来观赏的人们络绎不绝。因为铜麻将售价高达4万元,大多数群众目睹真容却购买不起,于是离开前往往购买一两件其他价格较便宜的铜器。于是一套铜麻将帮小店迅速聚拢了人气,带动了锅碗瓢盆等铜器的脱销。从苏仔接手后的第二个月,小店便生机勃发地转亏为盈。
  同时,苏仔在网站的投入也开始结出硕果。一位想在大陆开火锅店的台湾老板看到网站的广告后,主动联系苏仔,要求制作400套手工打造的涮锅。看了这份高达十多万的订单后,苏伯几乎不敢相信是真的:这一个订单的销量竟超过了自己经营十多年的总和。   苏伯想不到,儿子有着自己所不具备的商业头脑,自己贴钱维持的铜器店,在儿子手里竟然越来越红火。虽然偷偷为儿子的成绩窃喜,可是他办事习惯了谨小慎微,苏仔却喜欢凭着一股闯劲儿做事,于是从交权后,父子之间的争论就一直不断。
  但是苏伯知道,儿子争得越凶说明他对这个店越上心,所以表面上他故意不赞成,但最终也没有干涉儿子的决定。没有人切磋,怎么可能进步,那副铜麻将早已让他看出了儿子的能力。
  2008年夏天,一位海南的老板要求铜艺店做一个铜制浴缸,造价高达13万。听说这个订单后,苏伯极力阻止儿子不要跳进这样的“陷阱”。因为像铜浴缸这样大的器物制作难度极大,搞不好客户就是为了等着做不出来专门收违约金的。
  可是苏仔却把这个订单视为一次挑战,他大胆收下定金,要求工匠严格把握好工艺,终于将这个60公分宽、150公分长的大型浴缸做了出来。浴缸为全手工制造打磨,周身配以精致的花纹图案,堪称精美绝伦,在国内也十分罕见,客户收货后非常满意。这些作品被精明的苏仔放到网上后,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此后铜艺店的订单纷至沓来。
  生意的火爆让铜艺店面临缺少手艺人的困境,苏仔开始不断拜访散落在广州各地的打铜师傅。这些人很多年事已高,就算年轻的也已60多岁。子女当然不希望父亲这把年纪还天天烟熏火燎,有时苏仔要三顾茅庐才能将这些手艺人请出山。
  利用这些人的手艺,他又陆续推出了实心青铜铸件、黄铜扇等铜艺产品,这些新产品一上市,便引来了媒体的关注,好评如潮。天程铜艺开始频繁见诸于报纸媒体的显眼位置,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日渐高涨。
  生意虽然越来越好,苏伯也有很憋气的时候。父子俩曾就做一个汤婆子(烫壶)的用料问题,争执不下,吵了整整两年。
  最终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PK中,以老父完败收场。看着络绎不绝的顾客,苏伯虽然嘴上不说,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灿烂。
  手艺和孩子都要传承
  随着苏仔的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也开起了铜艺店。恩宁路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变成了热闹的打铜一条街。因此,苏氏父子也被当地称为促进铜艺复兴的关键人物。
  有人曾为了挖走苏仔手下一位技艺高超的师傅,不但许下了高额薪酬,还在三个月内登门50多次进行游说。幸好,苏仔手下的师傅们感激当初的知遇之恩,并自认苏仔平时对自己不薄,尽管面对百般诱惑,却始终没有一位人才流失。
  见他的生意如此红火,有人因嫉生恨,把独占鳌头的苏仔视为了眼中钉,2010年,曾有一位老板非常强势地表示愿意出200万元,想尽办法将苏仔从恩宁路擠走。
  对方财大气粗不能招惹,可是苏仔绝不想就此成为别人嘴里的鱼肉。他暗下决心:就算走出恩宁路,我也照样将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为此,他酝酿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当年,苏仔便将父亲租下的小店面转让,然后在对面租了一个40平方米的店面,取名“铜声铜艺”,以出售便宜的机械生产的铜器为主,让纯手工产品彻底退出,在众多商家仍在叫卖纯手工铜器时,他率先抢占了低端市场。
  离开恩宁路后,苏仔到更为繁华的越秀区设立了总部旗舰店,面积达400平米,不但将原来的小店在这里一角原版复制,宽裕的面积更让那些铜器摆放有致,气场十足。
  随后,他一鼓作气,又连续设立了两家分店,其中一家竟设在广州市白云山的云台花园入口,这里是广州最高的山峰,风景如画,游人如织,隔着落地的玻璃墙,便能看到里面的“铜”碧辉煌。到了夜间,当绿树成荫变成漆黑一团时,这里灯、器辉映,俨然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如此一来,“苏伯教子”、“苏仔开店”的故事很快传开了,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CNN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
  在第五届广州国际奢侈品展上,苏仔又做了一个常人不敢想象的大动作:花巨资租下奢侈品展的摊位,让那些街坊平时看惯了的铜煲铜壶,与路易十三、LV包等世界奢侈品同台亮相,更以6米高黄铜鸟笼等几件重量级展品让众多来宾叹为观止。最终,天程铜艺不仅没有输给其他世界奢侈品,还让苏仔挣得盆满钵满。
  在注重产品研发的基础上,苏仔对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也下足了工夫。在网络资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他加强了网店销售的投入,目前,他的网店收入已占总收入的六成,产品最远卖到了乌克兰等国。看着儿子把产品卖出了国门,苏伯非常欣慰。
  接手这些年来,苏仔先铺垫网络销售途径,再打名气,继而推出奢侈品,接下来推向大众化,可谓一步一层天。不过,提起最让自己自豪的成绩,苏仔却认为是彻底让老爸“休息”:如今的苏伯完全成了一位逍遥老人,不但平时不再为店铺的经营操心,有足够的时间喝茶、拍照,外出游玩,连平时儿子开销售动员会,他也懒得理一下,真正实现了安享晚年。
  而在苏伯看来,自己当初的打算没有错,打铜工艺和儿子都是自己的命,只有手艺和孩子都好了,才是人生真正的传承。
  (本文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张小婧
其他文献
2016年2月26日,来自上海的高级白领陈静在印尼一家豪华酒店被杀。在尝尽通过自身努力过上豪华生活的各种失败后,陈静试图通过“OL速递”嫁入豪门,不久即与印尼一个叫龚勇的豪门公子相恋。殊不知龚勇竟将陈静当作“人肉筹码”引诱政府官员,不堪侮辱的陈静在绝望中抗争,结果被龚勇残忍杀害。  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案件背后那令人叹息的内情渐渐明晰起来。  高级白领,“OL速递”  2013年,27歲的陈静获得
期刊
出生在德国古董收藏世家的杰恩受其祖父的委托,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浙江东阳寻找一件精美藏品的“另一半”,邂逅了东阳木雕传人的女儿卢小婉。在复原这件艺术精品的过程中俩人相辅相成,最终使这件珍品重现光彩,而这俩人也由此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奇艺源自古老的东方  今年35岁的杰恩生活在德国北莱茵州的亚琛市,身材高大,长相英俊,性格温和腼腆。杰恩出生于一个收藏世家,他的祖父亨利是个老派的收藏家。也许是受家族
期刊
他大概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位国王。因为平时的他在德国做一名汽车修理工,闲暇时却用Skype管理着他的国家。他的名字叫班萨,今年67岁,是非洲加纳霍霍埃部落的国王。国王怎么还做修理工呢?这一切都要从40年前说起。  班萨出生于非洲加纳东部边境的一个部落霍霍埃。这里很贫穷,教育也非常落后。当时的部落国王、班萨的爷爷鼓励他出国读书、学习技能。  年轻的班萨听从了爷爷的建议,在上世纪70年代前往德国学习深造
期刊
1993年2月11日,正在休假的美国佛罗里达群岛门罗县监狱长赛兰德接到电话,称犯人麦克·史密斯自杀了,他匆匆结束假期回到监狱。  几天前,赛兰德还和史密斯开诚布公地聊了一次,希望他能勇敢地面对接下来的监狱改造,可是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随着警方的调查,史密斯自杀的原因浮出了水面:判刑后他的家人抛弃了他,而监狱的狱友也因为他强奸未成年人嘲笑排挤他,郁闷的他选择了不归路。 
期刊
苏珊正处在婚姻的低谷,丈夫路易斯每天早出晚归,对她的关心降到冰点。即使两人有机会在一起,路易斯也总是低头玩弄手机。感情像冲淡了的茶一般寡淡无味。  傍晚时分,路易斯回来了。苏珊坐在黑暗中决绝地说道:“我们离婚吧。”当晚,她执意与路易斯分床而睡。离婚是一件异常复杂的事,它纠缠着情感、财产还有习惯等许多因素,苏珊告诫自己一定要有毅力。  躺在沙发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苏珊拧开台灯,找出一张白纸开始写离
期刊
许辉,1957年出生。现任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评委。2016年3月初,他和妻子董静,女儿许尔茜合著出版了散文集《咱家三口的三种生活》,书中描绘了他们一家三口三种不一样的生活:任教美国、农耕都市和行走天地。虽各有千秋却又相辅相成,日子妙趣横生、幸福满满。  曾经,他们的生活也和所有人一样,充斥着油盐酱醋,可只要擅于经营,油盐酱醋也能协奏出美好的乐曲。许辉就像是一个“家庭操盘手”,在他的经营
期刊
2007年4月,德国缉毒女警塞韦特在巡逻车里被一名歹徒连击两枪,当场殉职,凶手逃逸。消息一出,全国人民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将凶手碎尸万段。德国警方更是投入了巨大精力。在随后的检验中,法医提取出一份DNA样本。面对这熟悉的样本,众警官失声惊呼:不好!无脸女人又重出江湖了!“无脸女人”是欧洲最诡异的连环女杀手,在警方眼里,她是个影子般难以对付的恶魔——  1993年,一位德国老妇人在家中被人勒死,警方
期刊
提到“迪拜”,有人想到帆船酒店,有人想到被遗弃的豪车,有人则想到富得流油的土豪……日前,一篇题为《迪拜乞丐富得流油,月入47万人民币》的新闻如一枚炸弹,炸遍微博、朋友圈,以至于很多读过此文章的人都表示想辞掉工作到迪拜当乞丐。迪拜到底是不是乞讨者的天堂?最近,笔者联系上了在迪拜工作四年的上海小伙姜艳军,请他为您解读一个有关“高收入”乞讨的真相。  抢劫式乞讨  我叫姜艳军,今年28岁,上海人。201
期刊
2013年7月,29岁的科尔曼和27岁的丈夫伊利亚结婚,婚后他们住在美国费城的一套公寓里。两年前迎来女儿的降临,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对于这个家庭,这绝对是喜从天降,因为妻子科尔曼是个变性人。  据悉,科尔曼原本是女儿身,但已经以男性的身份生活了近10年,而且连胡子都长出来了。但后来老天爷送来了惊喜,尽管科尔曼为了变成男人,多年服用雄性激素,她还是怀孕了。医生表示,因为科尔曼做乳
期刊
1983年,在第一届春晚上,李谷一凭借一首《难忘今宵》唱响了大江南北,在随后的33年春晚上,她都会压轴登台唱响这首歌。都说岁月是把无情刀,削了轮廓,斩了美貌,可是在经历了33年的岁月风雨后,李谷一仍然光彩照人,嗓音甜美,雍容典雅,常青树般活跃在舞台上。李谷一到底有什么高超的养生方式让自己青春永驻?其实相比较其他老艺人的简单养生,李谷一的养生方式虽然“复杂”得多,但却充满了情调和时尚——吃纯天然的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