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会计档案作为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材料和证据。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运作情况,因此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就完善财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完善;财会档案;管理
一、财务会计档案特点及作用
(一)特点
来源的广泛性、内容的专业性、形成过程的严密性,均是会计档案的基本特点。首先,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是会计档案的来源;其次,运用专业手段实施系统管理,将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做出全面的审查与核算,档案的内容一定要反映出企业内部的收支信息,凸出其专业性;最后,会计核算就是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等多方面专门的方法,对会计对象做出连续系统、反映与监督工作。所以其形成过程又具有一定的严密性。
(二)作用
财务会计档案对会计分析与会计核查都有一定的依据作用。它对制定有效的经济计划及经济活动决策都能够提供大量可靠信息,可以获得可靠的数据与可行性资料;会计档案能够作为核查会计事项的书面证明。它负责记录经济业务信息,知道哪些符合制度内容,哪些不符合,不符合的内容进行重新审定、查案,保证其真实性的存在;会计档案是分析财政、经济、财务历史的有效系统资料。它能够反映出某个阶段的财务收支的全面事项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反应,将“历史事件”明确无误地呈现在档案之中。
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知度不高
从会计档案的责任人、经管人、使用人角度分析,对于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知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责任人来讲,首先许多的财会人员明明知道会计档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都是”各自扫门前雪”,他们觉得对于会计档案管理的事情都是会计档案管理者的事,其实会计档案的管理与各个环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次,会计档案管理者觉得会计档案在各个环节的操作上有经办人、审核人、归档人等责任主体,会计档案的管理的任务主要就是保管与销毁。对管理人来说,单位管理者还有财务负责人很重视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然而对于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与销毁等等管理工作环节比较漠视。对于使用者来讲,当对会计档案管理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很重视,然而对于会计档案在使用上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这一点却很反感,还有的因为办手续麻烦,就对档案管理者态度不好。
(二)缺乏明确的工作责任分配
企业财务会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量大,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因此,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保证其管理质量,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选择细化分工,将其分类,并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管理。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分类管理也不例外。分类管理在提高工作便利性的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工作责任分配,在实际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相互推卸责任,档案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系统地划分好工作,使本来分类就混乱的档案管理起来更加困难,使许多档案资料被管理得“无人问津”,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阻碍了其科学、系统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三)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
企业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济单位,而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发展动向与其财务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财会深受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财会档案管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被忽略,因此,在资料收集上,财务会计档案资料不全面。企业只注重会计凭证等专业资料的存档和整理,而电算化方面的归档和备份工作没有做到位,破坏了财务会计档案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在管理上,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化。财务会计档案与一般文件资料不同的是,保存财务会计档案是为后期工作反映经济活动历史,以便于为企业后期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资料和借鉴,便于后期工作顺利、有效地展开。但是,企业对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正规的、熟悉业务的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并进行档案管理;相反,财会档案大多由不同的兼职人员进行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且没有接受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指导,相关的档案鉴定和销毁等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以致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济效益。
(四)缺乏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人员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优秀的工作人员是其长远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精通相关业务情况的同时,熟练掌握相关档案的整理分类和装订技术。财会档案管理知识广泛,涉及计算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基础等。但由于我国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方面起步晚,加之对其重视度不够,导致缺乏受正规专业教育和具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和发展。甚至有的企事业单位因未认识到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未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档案工作没有分配给专职的工作人员,而是由不同人员兼职负责,导致财务资料、档案的整理、装订不规范,致使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滞后。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对于会计档案的开发利用要引起重视
一是对于会计档案查阅利用手续要严格控制好,一定要做好记录,例如借出、送还、移交、销毁等等环节都应该做好规范的记录,要保证责任明晰、内容齐全、时间清晰。二是要有清晰的档案检索工具索引,例如在编制档案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文号目录等等环节上,有效的引入计算机实施检索,保证调档速度快而准确。三是构建财务档案统计台账,例如建立财务档案查阅记录簿、文书档案汇总记录簿、财务档案数量统计台账、财务档案移交记录本等等。四是有效运用多种财务基础数据资料,对单位预算实施有效的管理、分析财务工作中的特点、找到问题,讨论出有效的方案,更好的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明确岗位职责,设置专人进行档案管理
企业要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详细的会计档案管理岗位职责,设置专人进行档案管理。在职责中明确岗位责任、制定岗位标准,提出岗位要求,在做好档案管理职能、档案服务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档案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并将数据充分运用,指导当前及以后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真正把档案用活、用细、用充分。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下,根据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创建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和完善,使制度更加成熟。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相关工作人员要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与此同时,要推行“管理责任到个人”的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赏罚分明、奖优罚劣,保证每一个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做好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财务管理时代,虽然计算机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是归根结底,网络再怎么发展也就是一个数据传输的工具,而会计档案的工作人员依然是会计档案工作的执行者,在会计档案工作中,做好会计信息保密工作是会计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如合理的上机记录、观看记录,来防止非工作人员的不合理操作。此外,加强对会计保密意识的培养是做好会计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可以定期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保密意识逐步深入到工作人员的心中。
结束语
财务会计档案可以准确的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是国家档案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包含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因此,对于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晓萍.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1,06:50-51.
[2]皋霜枫.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探析[J].当代经济,2011,07:104-105.
[3]温晓玲.加强高校财务会计档案工作的管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6:85-87.
[4]徐妍琳.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关键词】完善;财会档案;管理
一、财务会计档案特点及作用
(一)特点
来源的广泛性、内容的专业性、形成过程的严密性,均是会计档案的基本特点。首先,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是会计档案的来源;其次,运用专业手段实施系统管理,将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做出全面的审查与核算,档案的内容一定要反映出企业内部的收支信息,凸出其专业性;最后,会计核算就是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等多方面专门的方法,对会计对象做出连续系统、反映与监督工作。所以其形成过程又具有一定的严密性。
(二)作用
财务会计档案对会计分析与会计核查都有一定的依据作用。它对制定有效的经济计划及经济活动决策都能够提供大量可靠信息,可以获得可靠的数据与可行性资料;会计档案能够作为核查会计事项的书面证明。它负责记录经济业务信息,知道哪些符合制度内容,哪些不符合,不符合的内容进行重新审定、查案,保证其真实性的存在;会计档案是分析财政、经济、财务历史的有效系统资料。它能够反映出某个阶段的财务收支的全面事项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反应,将“历史事件”明确无误地呈现在档案之中。
二、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知度不高
从会计档案的责任人、经管人、使用人角度分析,对于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知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责任人来讲,首先许多的财会人员明明知道会计档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都是”各自扫门前雪”,他们觉得对于会计档案管理的事情都是会计档案管理者的事,其实会计档案的管理与各个环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次,会计档案管理者觉得会计档案在各个环节的操作上有经办人、审核人、归档人等责任主体,会计档案的管理的任务主要就是保管与销毁。对管理人来说,单位管理者还有财务负责人很重视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然而对于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与销毁等等管理工作环节比较漠视。对于使用者来讲,当对会计档案管理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很重视,然而对于会计档案在使用上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这一点却很反感,还有的因为办手续麻烦,就对档案管理者态度不好。
(二)缺乏明确的工作责任分配
企业财务会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量大,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因此,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保证其管理质量,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选择细化分工,将其分类,并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管理。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分类管理也不例外。分类管理在提高工作便利性的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工作责任分配,在实际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相互推卸责任,档案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系统地划分好工作,使本来分类就混乱的档案管理起来更加困难,使许多档案资料被管理得“无人问津”,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阻碍了其科学、系统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三)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
企业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济单位,而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发展动向与其财务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财会深受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财会档案管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被忽略,因此,在资料收集上,财务会计档案资料不全面。企业只注重会计凭证等专业资料的存档和整理,而电算化方面的归档和备份工作没有做到位,破坏了财务会计档案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在管理上,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化。财务会计档案与一般文件资料不同的是,保存财务会计档案是为后期工作反映经济活动历史,以便于为企业后期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资料和借鉴,便于后期工作顺利、有效地展开。但是,企业对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正规的、熟悉业务的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并进行档案管理;相反,财会档案大多由不同的兼职人员进行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且没有接受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指导,相关的档案鉴定和销毁等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以致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济效益。
(四)缺乏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人员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优秀的工作人员是其长远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精通相关业务情况的同时,熟练掌握相关档案的整理分类和装订技术。财会档案管理知识广泛,涉及计算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基础等。但由于我国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方面起步晚,加之对其重视度不够,导致缺乏受正规专业教育和具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及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质量和发展。甚至有的企事业单位因未认识到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未设置相关的管理部门,档案工作没有分配给专职的工作人员,而是由不同人员兼职负责,导致财务资料、档案的整理、装订不规范,致使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滞后。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对于会计档案的开发利用要引起重视
一是对于会计档案查阅利用手续要严格控制好,一定要做好记录,例如借出、送还、移交、销毁等等环节都应该做好规范的记录,要保证责任明晰、内容齐全、时间清晰。二是要有清晰的档案检索工具索引,例如在编制档案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文号目录等等环节上,有效的引入计算机实施检索,保证调档速度快而准确。三是构建财务档案统计台账,例如建立财务档案查阅记录簿、文书档案汇总记录簿、财务档案数量统计台账、财务档案移交记录本等等。四是有效运用多种财务基础数据资料,对单位预算实施有效的管理、分析财务工作中的特点、找到问题,讨论出有效的方案,更好的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明确岗位职责,设置专人进行档案管理
企业要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详细的会计档案管理岗位职责,设置专人进行档案管理。在职责中明确岗位责任、制定岗位标准,提出岗位要求,在做好档案管理职能、档案服务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档案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并将数据充分运用,指导当前及以后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真正把档案用活、用细、用充分。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下,根据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国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创建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和完善,使制度更加成熟。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相关工作人员要勇于承担责任,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与此同时,要推行“管理责任到个人”的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赏罚分明、奖优罚劣,保证每一个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做好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财务管理时代,虽然计算机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是归根结底,网络再怎么发展也就是一个数据传输的工具,而会计档案的工作人员依然是会计档案工作的执行者,在会计档案工作中,做好会计信息保密工作是会计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如合理的上机记录、观看记录,来防止非工作人员的不合理操作。此外,加强对会计保密意识的培养是做好会计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可以定期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保密意识逐步深入到工作人员的心中。
结束语
财务会计档案可以准确的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是国家档案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包含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因此,对于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晓萍.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1,06:50-51.
[2]皋霜枫.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探析[J].当代经济,2011,07:104-105.
[3]温晓玲.加强高校财务会计档案工作的管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6:85-87.
[4]徐妍琳.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