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引《诗》略考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学识渊博,是先秦时期继孔子、孟子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儒学大师。本文分析了荀子引用《诗》的特点以及其引用的文学价值。荀子多引用《诗》来比喻、来阐述事理,征引《诗》中句子作为修辞材料来运用。荀子引用《诗》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他是第一个从文学的角度审视《诗》的儒家学者。在先秦诸子百家引用《诗》的作品中,其引用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一、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时人尊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襄王聘,西游入秦。后来,荀子受楚国春申君之用,被任命为兰陵(今山东兰陵县)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书。
  他不仅继承了儒家以礼义治国的思想,还兼采道、名、法、墨诸家学说,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的学说并不局限于儒家的思想条框,他博采众长,建立了具有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也发展了儒家思想,其思想都渗透在自己的文章中。他经常使用比喻与排比,说理透彻,条理清晰,虽然语言淳朴,却气势磅礴,均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现存的《荀子》共计32篇,大部分为荀子所著,这些著作涉及哲学、逻辑、政治、道德等诸多领域的内容。
  二、《诗》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现存305篇,故《诗》又称《诗三百》。《诗》中绝大多数收集于民间,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及江汉流域的民间歌谣,描绘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人们的现实生活,广为流传。由于语言多通俗易懂,从一定层次来说,《诗》属于通俗文学领域。
  《诗》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诗》按照曲调分为风、雅、颂。风是各地不同的音乐风格,有15个地区之多,以民歌为主。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周王室使用的音乐,是“正乐”。小雅则是贵族使用的音乐。颂是专门用于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智者功德的乐曲。孔子曾将《诗经》的宗旨概括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并将其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者颇多,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荀子引《诗》的文学价值
  笔者对《荀子》进行梳理后,总结出《荀子》引用《诗》共计77次(见表1、表2)。其中,国风共引用了10处,分别是曹风篇4处,周南篇1处,齐风篇1处,卫风篇1处,邶风篇1处,豳风篇1处,秦风篇1处。雅共引用53次,其中,大雅共引用28次,小雅共引用25次。颂共引用7次,其中商颂共引用3次,周颂引用4次。另外,文中7处引用属于逸诗(逸诗是指不见于现行《诗》版本里的诗句),其引诗居先秦诸子之冠。
  通過上述总结,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现存的32篇荀子哲理散文中,除了《哀公》《乐论》《性恶》少数的篇目没有引用《诗》以外,每篇都曾引用《诗》中的句子,而且引用的数量也不尽相同,篇目中少则引用了1条,多则引用了3~5条。例如,《大略》共引用了11条,其中有五六条逸诗,这在先秦诸子百家引用《诗》的作品中,是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的。《荀子》引用《诗》的形式较为固定,皆以“诗曰”之后引出《诗》的句子。
  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师,《诗》作为儒家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孔子教授弟子的必修课。孔子对于《诗》的态度为:“不学诗,无以言”,其学生深受影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诗》的传播与发展,至战国时期“赋诗言志”已然成了国家使节、文人策士普遍采用的一种言语方式。
  孔子曾在《论语·八佾》中赞扬“《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郑卫之声”虽然也有批评之语,却没有将郑风、卫风之诗删去,他从卫返鲁从事正乐,仍很重视歌乐中的风诗,只是把俗文学、雅文学中的文词尽量纳入抑邪扶正的路子上来。孟子在雅、俗文学关系上说得更为明白。《孟子·梁惠王》将乐分为“世俗之乐”与“先王之乐”,主张“与民同乐”,把俗、雅文学艺术之别与王朝统治是否能够继承联系起来。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非常注重弟子的道德伦理修养,为了达到其所追求的儒家“克己复礼”的崇高理想,多次运用《诗》的教育价值来引导弟子思考学习。孔子也曾在《论语·为政》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也极大的推动了《诗》的传播与发展。晚于孔子一百多年的孟子,在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多用《诗》于某个学术观点的阐发和辩论中。荀子则多引用《诗》来比喻、来阐述事理,征引《诗》中句子当作修辞材料运用。荀子引用《诗》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他是第一个从文学的角度审视《诗》的儒家学者。
  四、荀子引用《诗》的特点
  荀子引《诗》,在于证礼,推进礼的制度化进程,在其引用的77次中,半数以上与礼有关,荀子把《诗》当作一种验证礼的标准,在《诗》与礼义之间建立了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荀子·修身》)
  《诗》曰:“左之右之,君子宜之。右之左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信变应故也。(《荀子·不苟》)
  这两句中,前者先议后引的引诗证事,后者是先引后议的引诗论事。这也是荀子引《诗》的两种基本方式。荀子将引诗作为一种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诗》的礼义化,甚至《诗》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成为礼的一种附庸。
  荀子学识渊博,对《诗》本身的原旨定然是非常了解的,但荀子为了达到以《诗》论礼的目的,赋予了《诗》新的含义,使之能更好地表达荀子的理念,更加符合人伦道德礼仪。
  《荀子·乐论》指出,若要移风易俗则需要用礼乐来引导,强调要让人多听雅颂之声。荀子说:“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所以,先王制《雅》《颂》以“感动其善心”。虽然荀子更偏爱《雅》《颂》之章,对《郑风》《卫风》之音有些批评,(即“郑卫之音,使人心淫”),但这并不推翻荀子重视俗文学的治学态度。
  同时,荀子在《荀子》哲理散文中大量引用《诗》的文句,一方面作为自己立论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学习《诗》民歌的语言形式,进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荀子的散文句式整齐,擅长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样的语言风格很大程度上受《诗》中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及比兴手法的影响。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诗》得以复出流传,也应有荀子对先秦通俗文学资料的有效保存和运用的一份功劳。
  五、结语
  荀子是先秦时期继孔子、孟子之后一位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儒学大师,他不仅将儒家以礼义治国的思想传承下来,还兼采道、名、法、墨诸家之说,成为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的思想是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是对孔儒之道改造、升华的产物。孔子的思想由于受到周礼的影响而受到束缚,但是荀子就没有这个缺陷,所以其学说是个很好的研究范本。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项目旨在对目前常州地区早教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薪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推进高职院校早教专业的发展进程,力求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美国的反导防御系统从2004年部署开始,向多个阵地的多层系统发展.未来美国反导防御雷达站将覆盖整个北半球,并使用各型反导导弹.论文先对美国反导防御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
简要介绍了用X射线小角散射分析技术测定多孔固体材料中孔界面分形维数的理论,同时报道了应用这一理论对多种炭素材料和水泥石材料中孔界面分形维数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所
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迅速普及,网络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公众自由表达个人观点,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更快捷更有效的平台.中国互联
期刊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程度主要依靠于现在年轻人接受教育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这个职业对国家的作用。老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打造出学生在以后生活中的一种个人修养和与人之间的谈吐要优雅。现今,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们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外国文化,在工作中与人交流也会更加的顺利,在培养学生跨文化
期刊
针对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中科学探究的安排、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实验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以四个科学探究为例,阐述了科学探究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及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基于1952年设立的物理海洋专业,于1987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和相应的国内配套经费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