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因此,只有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才能领悟诗作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品味古诗需从鉴赏意象入手。
从近些年高考测试看,古诗意象的考查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一、根据一定的标准检索相关意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解答此类试题,看清检索标准并恰当筛选(既不能遗漏也不可多找)是关键。
以此题为例,《雨过至城西苏家》一诗前三联都是写春雨后的景象,考生可对此进行筛选,然后根据“九陌净”“紫烟散”“晴日丽”“红香湿”“柳色绿”来组织答案。答案示例: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解答这一小题,重点在确定答题区间——“到而今……千村寥落”(全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参考答案为: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二、鉴赏意象的形态美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月 圓①
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鉴赏意象时应该以“象”品“意”,即通过诗人描写的具体物象的形、声、色等特征,品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与艺术趣味。具体途径有三:以“形”品“意”(“形”即物象的情态特征,常表现为意象前的修饰语);以“色”品“意”(“色”即物象的色彩特征,包括冷色调、暖色调);以“声”品“意”(“声”即物象的声韵特征,包括乐音、哀音)。
就上面的考题看,重点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意境的概括。首联“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滚滚的江面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不断闪动。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颔联“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诗人从江楼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接着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席子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柔美。颈联“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诗人的视线又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的山林。诗人仰望夜空,又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齐全,概括全面;三是推敲用词,力求用语准确、简明。参考答案为: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三、品味意象的意蕴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意象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像高山沧海多与豪情壮志有关,松竹梅兰多象征高洁的情操与追求;至于寒风冷雨一般与孤独惆怅有关,杨柳长亭多表达离愁别绪,清风明月则多抒发闲情逸致)。古诗词往往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小斋即事》中,“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而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颔联突出了首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因此,诗人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
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依据注释,三种意象均来自《离骚》——词人引用、化用屈原诗句,显然是为了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沆瀣一气。所以参考答案为: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诗人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因此,只有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才能领悟诗作内容,领会诗歌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品味古诗需从鉴赏意象入手。
从近些年高考测试看,古诗意象的考查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一、根据一定的标准检索相关意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解答此类试题,看清检索标准并恰当筛选(既不能遗漏也不可多找)是关键。
以此题为例,《雨过至城西苏家》一诗前三联都是写春雨后的景象,考生可对此进行筛选,然后根据“九陌净”“紫烟散”“晴日丽”“红香湿”“柳色绿”来组织答案。答案示例: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解答这一小题,重点在确定答题区间——“到而今……千村寥落”(全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参考答案为: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二、鉴赏意象的形态美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月 圓①
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鉴赏意象时应该以“象”品“意”,即通过诗人描写的具体物象的形、声、色等特征,品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与艺术趣味。具体途径有三:以“形”品“意”(“形”即物象的情态特征,常表现为意象前的修饰语);以“色”品“意”(“色”即物象的色彩特征,包括冷色调、暖色调);以“声”品“意”(“声”即物象的声韵特征,包括乐音、哀音)。
就上面的考题看,重点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意境的概括。首联“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滚滚的江面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不断闪动。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颔联“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诗人从江楼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接着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席子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柔美。颈联“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诗人的视线又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的山林。诗人仰望夜空,又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齐全,概括全面;三是推敲用词,力求用语准确、简明。参考答案为: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三、品味意象的意蕴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意象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的(像高山沧海多与豪情壮志有关,松竹梅兰多象征高洁的情操与追求;至于寒风冷雨一般与孤独惆怅有关,杨柳长亭多表达离愁别绪,清风明月则多抒发闲情逸致)。古诗词往往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意象,营造感人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小斋即事》中,“未用较得失”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而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记宫商”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颔联突出了首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因此,诗人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
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依据注释,三种意象均来自《离骚》——词人引用、化用屈原诗句,显然是为了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沆瀣一气。所以参考答案为: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