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限于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和农村家庭颇为局限的教育意识,农村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研究重点。本文以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意识和教师引导方法,并总结了课堂教学下学生独立学习意识的培养理念,旨在为广大扎根农村的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深思的教学话题。
关键词:农村教育;独立学习;意识培养
小学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小学老师的教学眼光不应该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和固有的传教模式,而是要担起一份为学生长达十几年漫长而艰巨的学习生涯做好启蒙教育的责任。新课标教学模式倡导老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在科技文化多元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师生关系和谐,对各科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他们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消极的抵处情绪。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自然也就会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声。使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上你的课,慢慢的从消极的对待学习转化为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传统的农村小学教育模式中,老师的权威意识在当今社会其实是弊大于利的,信息时代不存在知识的固有化囤积,甚至小学生身边接触的流行文化和科技知识传播已经超出了科任老师的惯性认知限度。所以,老师一味地保持自己的权威态度和传教地位,将会忽视了与学生时代文化的沟通,学生也因为老师的严肃和冷漠而不敢主动去分享自己的所知所感,这不仅会影响相关的教学质量,更会影响学生毕业后潜在的师生情感。重视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要求教师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世界里去观察学生的思维动态,从而发现学生在同年龄阶层值得赞赏的特色思维或者矫正学生存在的不良导向,做人做事做学问,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职责绝对不能限于课堂教学,而是以身作则地给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人性标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后续的课堂学习效率,从根本上达到为人师表的崇高境界。
二、课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在自由探讨和实践中掌握知识,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首先教师要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甚至请教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课堂上多说一些“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解决了”“好样的,把你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吧”“呀,老师都没想到”等话语来激励学生,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其次,教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设计教学方法时,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该降低要求的要降低,一堂课勉强能完成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把它分成两节课来完成,绝不能让学生吃夹生饭,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而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再次,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在分的过程中明白有些数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从而引入一种新的数---分数,使学生知道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再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美,并告诉学生,中国的传统艺术剪纸就蕴含了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三、教学联系生活,尝试活动教学理论
农村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他们的视野比较窄,有些枯燥知识的传授与探讨教师不能仅依赖课本所提供的信息,这就要我们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有效合理的方法,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识。小学课本知识是最容易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的,比如数学方向上,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迫切地想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当然,其他的科目也能同样激发学生广泛的生活联想,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去挖掘这些理论结合实际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理念主张: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以弘扬主体性教育精神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人格独立性;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作为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中介,强调“以活动促发展”,倡导主动学习。活动超越“教师中心”的桎梏,营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愉悦和共鸣的师生关系;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在强调从“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强调从“知识”向“能力”转变的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独立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独立学习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金卫国. 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管理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5) .
[2] 孙芳. 浅谈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理论依据[J]. 改革与开放. 2011(06).
[3] 解萌,杨培禾.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探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14).
关键词:农村教育;独立学习;意识培养
小学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小学老师的教学眼光不应该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和固有的传教模式,而是要担起一份为学生长达十几年漫长而艰巨的学习生涯做好启蒙教育的责任。新课标教学模式倡导老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在科技文化多元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师生关系和谐,对各科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他们平时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消极的抵处情绪。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自然也就会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声。使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上你的课,慢慢的从消极的对待学习转化为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传统的农村小学教育模式中,老师的权威意识在当今社会其实是弊大于利的,信息时代不存在知识的固有化囤积,甚至小学生身边接触的流行文化和科技知识传播已经超出了科任老师的惯性认知限度。所以,老师一味地保持自己的权威态度和传教地位,将会忽视了与学生时代文化的沟通,学生也因为老师的严肃和冷漠而不敢主动去分享自己的所知所感,这不仅会影响相关的教学质量,更会影响学生毕业后潜在的师生情感。重视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要求教师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世界里去观察学生的思维动态,从而发现学生在同年龄阶层值得赞赏的特色思维或者矫正学生存在的不良导向,做人做事做学问,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职责绝对不能限于课堂教学,而是以身作则地给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人性标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后续的课堂学习效率,从根本上达到为人师表的崇高境界。
二、课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在自由探讨和实践中掌握知识,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首先教师要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甚至请教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课堂上多说一些“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解决了”“好样的,把你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吧”“呀,老师都没想到”等话语来激励学生,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其次,教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设计教学方法时,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该降低要求的要降低,一堂课勉强能完成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把它分成两节课来完成,绝不能让学生吃夹生饭,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而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再次,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在分的过程中明白有些数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从而引入一种新的数---分数,使学生知道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再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美,并告诉学生,中国的传统艺术剪纸就蕴含了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三、教学联系生活,尝试活动教学理论
农村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他们的视野比较窄,有些枯燥知识的传授与探讨教师不能仅依赖课本所提供的信息,这就要我们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有效合理的方法,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识。小学课本知识是最容易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的,比如数学方向上,运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事例相联系,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精辟,营造一个活跃学生思维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迫切地想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当然,其他的科目也能同样激发学生广泛的生活联想,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去挖掘这些理论结合实际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理念主张: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以弘扬主体性教育精神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人格独立性;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作为实施主体性教育的中介,强调“以活动促发展”,倡导主动学习。活动超越“教师中心”的桎梏,营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愉悦和共鸣的师生关系;突破“知识本位”的局限,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在强调从“坐中学”向“做中学”转变,强调从“知识”向“能力”转变的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四、结语
独立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独立学习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金卫国. 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管理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5) .
[2] 孙芳. 浅谈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理论依据[J]. 改革与开放. 2011(06).
[3] 解萌,杨培禾. 学校教育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影响探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