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20年代和70年代全球出现了两次突变增暖,本文分析比较了这两次全球增暖的起源地,空间分布特点,影响范围,以及北半球增温和降温最大地区的气温变化与其相对应的大气环流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和70年代全球出现了两次突变增暖,本文分析比较了这两次全球增暖的起源地,空间分布特点,影响范围,以及北半球增温和降温最大地区的气温变化与其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等.发现,第一次全球增暖始于北半球新地岛西北、冰岛及以北的极地地区,主要增暖区在北大西洋、格陵兰岛、冰岛和北半球中、高纬大陆地区,主要增暖季节是夏季.第二次全球增暖最早可能始于南半球南印度洋海盆及南极大陆地区,增暖中心有明显向北半球方向移动的倾向并广泛影响到全球热带、副热带海洋,没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增暖差异;北半球第二次增暖比南
其他文献
利用青藏高原主体6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0年历年各月本站气压、地面气温、风速、地表温度等资料,计算了高原地面拖曳系数CD和地面感热通量.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
<正> 89年入夏以来,本市游泳池游泳人数比去年大幅度下降,经调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担心在游泳池内有传染淋病的可能。为了证明游泳池内是否能传染淋病,保证人民的身体健
对2003年夏季风期间,7月24~28日印度季风槽内季风低压发展西移与阿拉伯海中尺度低压合并引发南亚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印度季风槽、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以及
建立了一个全球二维纬向平均化学模式,模式包括了从90°S到90°N,从地面到20 km高度的大气.模式中应用的流场来自根据加热率计算得到的剩余环流.模式化学部分包括34
武汉地区近几年头癣类型及病原菌的分离徐刚,张春荣(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430060)从1987~1993年间我们检查了384例头癣患者,并做了病原菌的分离,为了解近几年头癣流行趋势及特点,我们进行了
对2001年12月7日一次引发北京交通堵塞的降雪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各种资料,包括北京325 m气象塔获取的特殊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次降雪过程属于较为常见的"回流天气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第一代大气环流模式(AGCM1.2)的基础上,将其水平分辨率从原先的4°×5°分别提高到2°×2.5°和1°×1.25
从1978—1988年底在国内的皮肤科杂志上收集到130例肠原性肢端皮炎,现复习综述如下: 一,一般情况:131例(含本文的1例,下同)中男74例占56.49%,女57例占43.51%,男:女=1.29:1,男多
对云南省1991年底尚存活的28006名麻风患者中的27782人作了畸残调查,畸残总人数是14577,畸残率52.46%,其中Ⅱ-Ⅲ级畸残占88.7%。面部畸残中脱眉发生率最高,手部畸残中爪形指和猿手发生率较高。病人的畸残率随年龄
<正> 左旋咪唑 (Levamisole,以下简称LMS) 为一种噻唑衍生物。1966年作为驱虫剂用于临床,以后应用范围渐趋广泛。1971年Renous等动物实验,发现LMS在动物体内有激发免疫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