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就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环境保护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
绪论
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增长,而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由于过去人们只重视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用环境来换经济,经济发展了,环境却破坏了。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地控制了环境破坏现象,但是,局部环境有所好转,整体环境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然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提到认识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1 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有2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资源日益匮乏等;环境污染问题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噪音、脏水、垃圾,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矿山的废水、废渣等。可以说我国的环境问题状况日趋严峻。
1.1 生态破坏
1.1.1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滥砍、滥伐、滥垦、滥造,使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目前状况是:小面积治理,大范围加重;上游流失水土,下游淤积水土。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从解放初的116万km2增加到现在的大约160万km2,增长了38%。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很大。地面完整被破坏;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壤硬化、影响农作物的产值;威胁城镇安全。我国每年冬春季节大风和沙尘暴的出现,就是水土流失的表现。据估计,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为50亿t,仅黄土高原每年流失量就达到23亿t,长江流域为22亿t。
1.1.2 土地沙化
我国土地沙化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将近1/3,近4亿人口受到土地沙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我国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为541亿人民币。
我国土地沙化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如开荒、过度耕作、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滥挖滥伐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土地沙化还会继续,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3 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我国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草原退化面积每年以近13340 km2的速度蔓延,20世纪70年代我国草原退化率为15%,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30%以上,目前已上升到57%左右。导致草原退化有自然的原因,如干旱,风蚀,水蚀,火灾,鼠虫害等,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如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滥挖、滥伐、滥垦等,并且草原得不到补偿,致使生态系统功能紊乱、衰退,使草原的生产力下降。
1.1.4 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有高等植物大约3万种,栖脊椎动物大约2300多种。由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草原退化、滥挖滥伐滥垦以及过渡捕猎、过度捕捞等因素,我国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种群数量减少,很多物种濒临灭绝。据统计,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
1.1.5 水资源的匮乏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供水矛盾突出。在农村,每年就因缺水而缩小灌溉面积,缩小灌溉次数,致使受旱土地达2000万hm2,同时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造成缺水原因是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严重。另外,水环境的污染也导致水资源紧缺。
1.2 环境污染问题
1.2.1 空气污染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大约达1857万t,烟尘达1159万t,工业粉尘达1175万t。大部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有近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1.2.2 水污染
我国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江、河、湖泊水污染负荷早已超过其水环境容量。污水排放量还在增长,除西藏、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现在工业水污染仍旧突出,是江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繁,平均每年约1000起。不少企业无钱治理。有61.5%的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一部分城市没有建立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污水收采管网建设滞后。另外,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地表饮用水源地不合格率约25%。
1.2.3 噪声污染
我国噪声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零点调查和指标数据网调查结论显示:交通产生的噪声占54%,施工产生的噪声占16.9%,生活产生的噪声占15.9%。
1.2.4 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依据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工业废弃物、矿业废弃物、農业废弃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弃物和传染性废弃物等。随着生产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的成分也日益复杂,排放量逐年递增,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一大公害。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很难治理,多数情况下要花费巨资处理。人们对固体废弃物认识不足,致使大量的废弃物随意抛弃、堆积、填埋。长期以来,在自然环境中囤积越来越多的固体废弃物,这样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就渗透到自然环境中,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
2 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公众环保意识差
公众环保意识差,主要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政府才是环境保护者,才是环境的主导者,与个人无关。这就形成一种依赖感,保护环境那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与己无关。
2.2 法律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还不够健全,甚至有一些法规内容陈旧不适用,导致一些企业容易钻法律的空子。如《环境法》自颁布以来至今18年多了,还没有调整和修订,虽然经济发展了,可法律没有与时俱进。另外,法律中一些条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则,却不具备实施条件,致使法律无法实施,环境无法得到保护。
2.3 监管落实不到位
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政绩,加速工业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一些既是利税大户,又是排污大户的企业,在经济和利益面前,很容易重视前者,加之地方政府的干预,监督不能有效地落实。
2.4 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开发区的投入,对环保投入不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更是忽视环境,重视经济,使得国家环境政策不能有效地实施。
2.5 环保技术低
资源开发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是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只有技术性很强的人,在环境出现问题时,才能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和破坏。一些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不能有效地、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而我国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环保人才缺之又缺,致使环境保护成为空谈。
3 环境保护的解决措施
3.1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环保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起,积极开展环保行动,让每一个人养成自觉保护环保的习惯。
只要我们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落实环保行动,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和谐、自然、美好。
3.2 健全环保法律制度
政府要依法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解决环保问题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能够发挥其作用,体现环境保护的战略。
3.3 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在自然环境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3.4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环保责任制度是落实我國环境保护的一项有效措施。要落实环保责任制,就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感,并落实责任到人。只有责任到人,才能措施到位。要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绩效挂钩、责任追究。
3.5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将环境保护列入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加大对流域区域的污染防治、环保试点的示范以及环保监管机构建设的投入。
3.6 加强环境保护监管
要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并严格执行环保法律,重点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排污许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核清洁生产等,使监管真正有效落实。
3.7 提高公众参与度
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建设项目,要积极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化,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批评权,发挥公众的积极作用,用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和影响,真正实现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环境保护。
4 结论
总而言之,要解决我国的环境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全环保制度,加强政府管理,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并且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遵循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志强.企业污染控制与绿色经营实务全书(第4卷)[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 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J].教学与研究,1998,(8).
[4] 闫廷娟.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艳萍(1974年-),女,吉林省东辽县,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从事环境监测。
关键词:环境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
绪论
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增长,而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由于过去人们只重视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用环境来换经济,经济发展了,环境却破坏了。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地控制了环境破坏现象,但是,局部环境有所好转,整体环境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然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提到认识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
1 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有2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资源日益匮乏等;环境污染问题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如: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噪音、脏水、垃圾,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矿山的废水、废渣等。可以说我国的环境问题状况日趋严峻。
1.1 生态破坏
1.1.1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滥砍、滥伐、滥垦、滥造,使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目前状况是:小面积治理,大范围加重;上游流失水土,下游淤积水土。据统计,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从解放初的116万km2增加到现在的大约160万km2,增长了38%。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很大。地面完整被破坏;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壤硬化、影响农作物的产值;威胁城镇安全。我国每年冬春季节大风和沙尘暴的出现,就是水土流失的表现。据估计,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为50亿t,仅黄土高原每年流失量就达到23亿t,长江流域为22亿t。
1.1.2 土地沙化
我国土地沙化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将近1/3,近4亿人口受到土地沙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我国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为541亿人民币。
我国土地沙化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如开荒、过度耕作、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滥挖滥伐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土地沙化还会继续,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3 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我国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草原退化面积每年以近13340 km2的速度蔓延,20世纪70年代我国草原退化率为15%,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30%以上,目前已上升到57%左右。导致草原退化有自然的原因,如干旱,风蚀,水蚀,火灾,鼠虫害等,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原因,如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滥挖、滥伐、滥垦等,并且草原得不到补偿,致使生态系统功能紊乱、衰退,使草原的生产力下降。
1.1.4 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有高等植物大约3万种,栖脊椎动物大约2300多种。由于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草原退化、滥挖滥伐滥垦以及过渡捕猎、过度捕捞等因素,我国动植物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种群数量减少,很多物种濒临灭绝。据统计,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
1.1.5 水资源的匮乏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供水矛盾突出。在农村,每年就因缺水而缩小灌溉面积,缩小灌溉次数,致使受旱土地达2000万hm2,同时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造成缺水原因是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严重。另外,水环境的污染也导致水资源紧缺。
1.2 环境污染问题
1.2.1 空气污染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大约达1857万t,烟尘达1159万t,工业粉尘达1175万t。大部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有近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1.2.2 水污染
我国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江、河、湖泊水污染负荷早已超过其水环境容量。污水排放量还在增长,除西藏、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现在工业水污染仍旧突出,是江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繁,平均每年约1000起。不少企业无钱治理。有61.5%的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一部分城市没有建立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污水收采管网建设滞后。另外,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地表饮用水源地不合格率约25%。
1.2.3 噪声污染
我国噪声污染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零点调查和指标数据网调查结论显示:交通产生的噪声占54%,施工产生的噪声占16.9%,生活产生的噪声占15.9%。
1.2.4 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依据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工业废弃物、矿业废弃物、農业废弃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弃物和传染性废弃物等。随着生产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的成分也日益复杂,排放量逐年递增,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一大公害。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很难治理,多数情况下要花费巨资处理。人们对固体废弃物认识不足,致使大量的废弃物随意抛弃、堆积、填埋。长期以来,在自然环境中囤积越来越多的固体废弃物,这样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就渗透到自然环境中,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
2 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公众环保意识差
公众环保意识差,主要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政府才是环境保护者,才是环境的主导者,与个人无关。这就形成一种依赖感,保护环境那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与己无关。
2.2 法律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虽然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还不够健全,甚至有一些法规内容陈旧不适用,导致一些企业容易钻法律的空子。如《环境法》自颁布以来至今18年多了,还没有调整和修订,虽然经济发展了,可法律没有与时俱进。另外,法律中一些条款只是制定了基本原则,却不具备实施条件,致使法律无法实施,环境无法得到保护。
2.3 监管落实不到位
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政绩,加速工业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一些既是利税大户,又是排污大户的企业,在经济和利益面前,很容易重视前者,加之地方政府的干预,监督不能有效地落实。
2.4 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开发区的投入,对环保投入不足,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更是忽视环境,重视经济,使得国家环境政策不能有效地实施。
2.5 环保技术低
资源开发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是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只有技术性很强的人,在环境出现问题时,才能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和破坏。一些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不能有效地、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而我国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环保人才缺之又缺,致使环境保护成为空谈。
3 环境保护的解决措施
3.1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环保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起,积极开展环保行动,让每一个人养成自觉保护环保的习惯。
只要我们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落实环保行动,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和谐、自然、美好。
3.2 健全环保法律制度
政府要依法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解决环保问题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能够发挥其作用,体现环境保护的战略。
3.3 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在自然环境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3.4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
环保责任制度是落实我國环境保护的一项有效措施。要落实环保责任制,就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感,并落实责任到人。只有责任到人,才能措施到位。要对环境保护主要任务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绩效挂钩、责任追究。
3.5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将环境保护列入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加大对流域区域的污染防治、环保试点的示范以及环保监管机构建设的投入。
3.6 加强环境保护监管
要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并严格执行环保法律,重点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行排污许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核清洁生产等,使监管真正有效落实。
3.7 提高公众参与度
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建设项目,要积极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化,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批评权,发挥公众的积极作用,用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和影响,真正实现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环境保护。
4 结论
总而言之,要解决我国的环境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全环保制度,加强政府管理,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并且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遵循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志强.企业污染控制与绿色经营实务全书(第4卷)[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2] 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洪大用.当代中国环境问题[J].教学与研究,1998,(8).
[4] 闫廷娟.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艳萍(1974年-),女,吉林省东辽县,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从事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