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及美学价值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多数作品都会应用到“意象”这一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抒发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意象的产生源于古时作者的“不可言传”的表意需要,早先的《周易?系辞》一书中已经有了“观物起象”、“立象以尽意”的说法,虽然是卦象之上的符号,但将其借用引申到诗学与文学范畴中时,其“立象尽意”的原则依然没有改变,不过是审美客体,也就是意象中所描写的“象”由符号变成了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已。本文主要通以史铁生《我的地坛》为实例,对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及美学价值作主要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文学作品 意象 美学价值
  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是其之所以会被永久保存的主要原因,从古至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重视与研究从未间断过,文学作品的魅力与价值使其成为众多读者和学者的眼中瑰宝。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应用到的一种描写手法,它的存在给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增色不少。意象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独有的特征之一,它的产生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审美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意象的概述
  在文学作品鉴赏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意象这个词语,尤其是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发现多数诗人对意象这一描写手法的采用更是频繁,如: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啼鸟、风雨、落花”;贺知章的《咏柳》中的“柳”;杜甫的《登高》里面的“秋风、苍天、猿、清渚、白沙、飞鸟”等等诗词中都应用了意象这一手法,利用自然环境中具体存在的事物现象来表达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所谓意象,即是表意之象,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要是指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形象的描写,引发出读者丰富的联想,借以让读者体会到熔铸在客观事物上的作者的主观感情。意象入诗,是喻示,抒发感情;意象入文,是象征,深刻形象。
  二、意象的美学价值的概述
  1、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一般认为,意象一词是起源于我国的,它是我国古代艺术形象的一个基本特征。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侧重点在于“意”,所描写的物象虽然是客观存在、可以感知的,但只是为了作者“意”的抒发而借助的一种手段;后者的侧重点是整个情境,意境的概念是需要读者自行联想、领悟的,它没有可实体借助的物象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境界和情调。意象是形成意境的基础,如果借助数学中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这样的形容:意象+意象+……=意境。
  2、意象美的概念
  意象理论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最早时候的应用是在周易卦象上,属于哲学的统筹范围,后来被借用并引申到诗学中,利用对自然事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从美学角度来讲,这句话说的意思便是:最理想、最极致的美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与表达的。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言不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说的便同此理。
  三、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具体分析意象及美学价值
  史铁生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以及文学家,他所创作的散文《我的地坛》感动与鼓励的无数的读者。本文主要以《我的地坛》为实例,从意象的角度对史铁生熔铸在文中的感情与灵魂作主要分析,并围绕其意象与作者的心路历程的关系对意象的美学价值进行探讨。
  1、残疾和终极关怀
  史铁生在21岁时突然间双腿瘫痪遭遇了残疾,病残之躯下的心灵经历了一场更为殊死的搏斗。他没有听天由命,残疾带来的缺憾、不幸、苦闷、压抑使他产生强烈的补偿欲求,化为扬起生命风帆的动力。命运的偶然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因残疾而走上了创作之路。残疾写作的审美经验是独特的,作为一个双腿残疾比一般人更痛切体验人类困境的作家,史铁生的全部文字都有其生命存根。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于人生苦难的冷静思索,对于命运的探询理解,对于生命存在、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关心垂问,厚重的哲学意味显然与他的残疾有关。
  当史铁生的目光由对残疾人遭遇的伤痛转向对整个人类境遇的思索时,他作品中的主角由残疾人特别是腿有残疾的人扩大到整个人类。差异带来的痛苦只是表层显示的背景在更为深层的终极关怀的纬度上,残疾人和健康人的差异得以消解。史铁生选择“存在”作为心灵记录的主体,对生命作不同层次的探索和叩问。在生命意义的追寻之中求索灵魂对信仰的慰藉。他为自己的信仰、为存在、为更多人的精神觉醒,为生命留下点痕迹。
  2、意象的美学价值
  史铁生为什么爱用意象去表现人生感悟?这与他的经历个性、艺术追求以及意象的基本特点有关。残疾促使史铁生走上写作道路。刚开始是生存自救,走着走着才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一份价值感。他由个体生存进一步关注人类的存在。对人的价值关怀使他钟情于意象,文学意象是审美性的意象造型。苏珊?朗格认为,审美意象起于由感知得来的表象,表象诉之于想象,经过再造,成为“浸透着情感的表象”是谓意象。文学作品是符号化了的审美意象。这种符号是审美体验化了的结果,它不具有严密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但是有浓烈的意象色彩及其情绪性,因此具有生命力,可以用来表现那些真实的生命感觉。
  地坛,明清皇帝祭地之坛,在民间是带有神物的意象。在钟鼓弦歌的热烈氛围中,寄寓着对神力、祖先的崇拜和突破现世时空的要求。祭坛象征着坟墓,又象征着复活之地-----死亡转化为永恒生命之地。
  地坛从历史中走来,历尽沧桑四百多年,淡褪了神秘的光芒,以其荒芜和沉静等待着史铁生的到来。十五年来,日升月落,史铁生与地坛默默地交流,溶为一体,完成生命的对话。地坛给了他无限冥想的时空和心灵的自由。对他来说,有三个问题至关重要: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干嘛要写作?他想清楚了死是必然到来的节日,于是决定活下来试试,而写作是为了活着。虽然每一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然而,“宇宙以其不熄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我与地坛》)
  地坛不仅此凝聚着史铁生的生命之思,更有母亲那意志坚忍,毫不张扬的爱。母亲凝视的目光总在身后。灵魂的理解为他撑起精神的家园。史铁生为宿命寻找精神上的支撑和说明。“地坛”包容了史铁生博大的生命之思,启示他要接受苦难。
  史铁生通过创造意象表达生命的感觉,把对生命的感悟赋予意象,努力寻找跟自然,人生的相通之处,使意象成为生命的象征,共同承担人类的命运。意象是史铁生把握其世界的一种审美方式,是他建造精神家园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是他精神上的栖息地乃至生存理由。他在意象中寻找精神家园,体验生命,领悟存在。意象中笼罩着宿命的色彩和影子,贯穿着他对宿命的独特思考和生命的演绎。
  四、结束语
  意象语境的美妙,在于它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描写,营造出于作者情感同质同量的氛围,作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熔铸到客观事物上,“以象立意”,使意象中的“象”充满着人类的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意象入诗,是喻示,抒发感情;意象入文,是象征,深刻形象。所谓意象的美学价值,也不过是情感的抒发与生命的感悟而已。
其他文献
摘要:本论文着眼于中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现状,通过对一些国外的先进的幼教理念、经验、方法的介绍,针对当前中国幼儿教育领域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在理论上对中国幼教的潜力进行深度发掘,找出中国幼教领域的前景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前景 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10240047  中国的幼儿教育相比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
摘要: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汇总,工程预算控制一门专业性和知识性以及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做好工程预算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建设的水平,同时还能够为建筑企业节约大量的成本,从而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预算控制工作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对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应该对专业知识和设计以及材料的采购等方面进行了解,从而才能够做好工程预算控制工作。而随着市场
摘要:在城市道路施工之前和投入运营期间,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对于影响的程度需要有一个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衡量,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其衡量的体系。通过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做出合理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文章对于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使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道路 环境影响评价 要点  1
多数边坡破坏过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的事实,说明边坡破坏是一渐进过程,为此详细阐述了土工格栅加筋边坡渐进破坏二维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采用Monte-Carlo随机模
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心里期许。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其特定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风格,尤其是作为专业新闻类报刊来说,要改变“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
摘要: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改善了现代汽车的诸多特征及功能,将封装好的电子集成电路安装到汽车中,从而实现汽车的半智能化操作驾驶。此文综合叙述了当代汽车电子工业产品的特点与现实状况,介绍了汽车电子产品的前景及商业应用推广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汽车电子产品 半智能化 前景 应用推广  1、汽车上电子产品的应用前景  1.1车载电子产品发展的大环境  从2005开始,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与时俱进,毛泽东人口思想主要是既成事实情况下的因势利导,邓小平提出我们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江泽民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和解决人口
摘要:建筑是我国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行业,并且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建筑过程中的设计仍然有所欠缺,因此,我们需要从传统的建筑中找出能够融入现代建筑的优点,使得现代建筑能够将传统建筑结构的优点运用到工程设计中,本篇文章主要依据现代社会建筑的工程设计,对中国木结构的古建筑中所包含的设计思想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古建筑 木结构 概念设计 结构体系 构造措施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华文化传承
为深入研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T粱桥的加固效果,结合某桥梁大修工程,通过在简支T粱粱底粘贴4层碳纤维布以提高其正截面承载能力.为检验加固效果,分别在加固前后对试验孔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越来越普遍,其施工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根据多年工程实践总结,混凝土施工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又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搅拌作为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文就混凝土搅拌技术进行了分析,简要阐述了相关工作要点。  关键词:混凝土 拌合物 搅拌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众多工程都在很大比例上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