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掀起了研究合作教育的热潮,把现实教育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通过改善课程中的人际关系,来提高教学质量。合作教育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公开的、信任的交往来换取学生对教师的公开信任和尊重。如果每位教师上课似好朋友般与学生交谈、游戏,那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形成教学中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关系。
一、走出“面子”的自我,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先生架子的教师绝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音乐教师尤其要搁下架子,要融入学生之中,做他们的朋友和合作伙伴,这样,教学气氛会更加活跃,学生会更有创造性的表现。
在课堂表演教学中,有的教师担心自己动作不好会被学生笑话。也有的教师顾虑同学生一起表演会被人看作“小儿科”,这都是“面子”在作怪。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开朗、大方、活泼、风趣,与学生一起去体验音乐的美。教师的热心就是一种最好的鼓励,教师的热心就会获得学生加倍的尊重与敬爱。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中间去,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游戏。听他们倾诉,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从而积累一定的素材,精心设计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其实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如何在“导”字上下功夫呢?
记得在一篇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其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宝贝儿子逛商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妈妈兴致十足,而孩子却总是哭闹着不愿让妈妈牵着手走来走去。妈妈心里很纳闷:孩子最喜欢热闹了,为什么不能引发孩子的兴趣呢?她蹲下来哄着她的宝贝儿子,无意中向四周看了看,却发现眼前只有忙碌奔走的腿脚,以及那几乎是同一种形状、同一种颜色的柜台,根本看不到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货物。霎时明白了孩子的这些举动。只有站在和学生同等的高度看待一切事物,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位名人曾说过:“不要站着和学生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站在和孩子同等的高度去看世界,这样不仅能更了解教育对象,更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让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互激互生,和谐共振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产生和谐共振的效应。互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为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得到教学相长。
如感受《民歌》这一课,以互动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课前搜集资料。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关民歌的调查,准备好材料,设计好讲稿,确定好讲解和操作人员,将材料带进课堂。
第二步:辨别民歌。聆听教师用电子琴表演的民歌联奏,回答三首民歌的歌名。
第三步:介绍民歌。请学生研究小组(甲)介绍他们所搜集到的民歌,展示其研究成果。学生担任讲解。
第四步:民歌知识学习。有教师讲解民歌的起源、特征、类型等,并结合民歌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领略不同民族的民歌,渗透民歌基本知识,拓宽民歌欣赏视野。
第五步:介绍民歌手。请学生研究组(乙组)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一组研究的是位民歌手德德玛,从她的嗓音特征出发,辨别当今真伪音像制品。
第六步:评价与小结。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与小结,并为学生献上新疆民歌《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结束全课。从这节课看,教学重视了音乐性和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将音乐美通过心灵的交汇倾注到学生的心田,净化心灵,培养感情,达到默契。只有在教师、学生、音乐作品之间实现了和谐共振,教学才能真正让全体学生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
三、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善于运用心里相容原理,着眼于缩小师生之间心理上的差距,使学生敢于表真情、吐真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可见师生之间建立友好的感情需要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前提。当学生爱教师时,他们就会爱这门课,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总之,学生一旦接受、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挚爱之情时,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依恋、理解和信赖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这种师生之爱,能促进教学顺利开展。
一、走出“面子”的自我,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学生面前总是摆先生架子的教师绝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音乐教师尤其要搁下架子,要融入学生之中,做他们的朋友和合作伙伴,这样,教学气氛会更加活跃,学生会更有创造性的表现。
在课堂表演教学中,有的教师担心自己动作不好会被学生笑话。也有的教师顾虑同学生一起表演会被人看作“小儿科”,这都是“面子”在作怪。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开朗、大方、活泼、风趣,与学生一起去体验音乐的美。教师的热心就是一种最好的鼓励,教师的热心就会获得学生加倍的尊重与敬爱。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中间去,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游戏。听他们倾诉,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从而积累一定的素材,精心设计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其实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如何在“导”字上下功夫呢?
记得在一篇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其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宝贝儿子逛商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妈妈兴致十足,而孩子却总是哭闹着不愿让妈妈牵着手走来走去。妈妈心里很纳闷:孩子最喜欢热闹了,为什么不能引发孩子的兴趣呢?她蹲下来哄着她的宝贝儿子,无意中向四周看了看,却发现眼前只有忙碌奔走的腿脚,以及那几乎是同一种形状、同一种颜色的柜台,根本看不到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货物。霎时明白了孩子的这些举动。只有站在和学生同等的高度看待一切事物,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位名人曾说过:“不要站着和学生说话,这样会不平等。”蹲下来,站在和孩子同等的高度去看世界,这样不仅能更了解教育对象,更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让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互激互生,和谐共振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产生和谐共振的效应。互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为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得到教学相长。
如感受《民歌》这一课,以互动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课前搜集资料。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关民歌的调查,准备好材料,设计好讲稿,确定好讲解和操作人员,将材料带进课堂。
第二步:辨别民歌。聆听教师用电子琴表演的民歌联奏,回答三首民歌的歌名。
第三步:介绍民歌。请学生研究小组(甲)介绍他们所搜集到的民歌,展示其研究成果。学生担任讲解。
第四步:民歌知识学习。有教师讲解民歌的起源、特征、类型等,并结合民歌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领略不同民族的民歌,渗透民歌基本知识,拓宽民歌欣赏视野。
第五步:介绍民歌手。请学生研究组(乙组)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一组研究的是位民歌手德德玛,从她的嗓音特征出发,辨别当今真伪音像制品。
第六步:评价与小结。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与小结,并为学生献上新疆民歌《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结束全课。从这节课看,教学重视了音乐性和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将音乐美通过心灵的交汇倾注到学生的心田,净化心灵,培养感情,达到默契。只有在教师、学生、音乐作品之间实现了和谐共振,教学才能真正让全体学生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
三、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善于运用心里相容原理,着眼于缩小师生之间心理上的差距,使学生敢于表真情、吐真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可见师生之间建立友好的感情需要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前提。当学生爱教师时,他们就会爱这门课,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总之,学生一旦接受、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挚爱之情时,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依恋、理解和信赖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这种师生之爱,能促进教学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