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路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学习语文知识同等重要。因此,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进行简单的分析,旨在为日后各个出众的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语文课上进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也就是说,凭借教材中一篇篇美文来让学生感知、欣赏文章中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美,如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人性、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生活等。
  一、通过诵读来感知自然美
  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等,还有许许多多的古诗词。读这些文章中所描述的美丽的风景,在今天空气污染严重、雾霾重重的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中的美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碧水蓝天、绿叶红花。
  诵读课文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反复诵读课文可以感知文中的美丽景色。例如,《春》中作者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诵读这篇散文,学生会发现其语言的美、情感的美。
  《春》在描写景色时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既生动又亲切,把作者对春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描写春草时,“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就连用了三个叠音词,“偷偷的”“嫩嫩的”“绿绿的”形象地写出了初春万物潜滋暗长的形态和小草刚长出地面时的颜色及娇嫩的样子,让人感到春草的可爱。
  在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作者用三个比喻性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者希望人们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又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美丽景色的描写,“碧绿的菜畦”“高大的桑树”“紫红的桑葚”“光滑的石井栏”等构成了一幅百草园的美景图。这里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好听的,读来细想这里的确是孩子们的乐园。
  二、运用“美读法”激发审美兴趣
  所谓“美读法”就是指导学生从正确的读音、感情充沛的声调、抑扬顿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等方面对作品的内容有直接的感知,引起学生审美情感共鸣的一种手段。“美读法”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意醉其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与追求,兴趣之所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对于教材中许多精美的诗歌、散文,运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非常合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雪》《济南的冬天》等诗歌和散文时,就可以是用此法来激起学生的审美激情。如,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灵活地采用“美读法”,让学生在听读、自读、配乐读、小组读甚至是音、图、文俱全的视频朗读欣赏等多种朗读方式中,引导学生自我领悟,主动探讨诗歌中的美——诗人伟大的人格魅力与精神的纯美,感受作者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开阔胸襟,让学生在思想和性情上得到美的陶冶,为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
  三、充分想象感受意境美
  18世纪德国著名浪漫主义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曾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卢梭说:“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的确如此,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在感悟文章意境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开启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把有限的文字想象成无边无际的美的意境。
  意境给人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也是缤纷多彩的。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表面写景实为抒情的句子,就有深邃的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读这首诗,体悟这两句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李白,友人孟浩然和自己在江边挥手告别,登上小船,小船张帆远行,越飘越远,然而诗人仍然站在江边,望着友人越走越远,渐渐地只能看见远处的蓝天和滚滚东去的江水。这时候,学生会把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整个画面显得苍茫空阔,诗人的情感则感人至深。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使人读了以后不禁产生想象,感受到无穷的余韵。当然,学生想象出的意境不尽相同,但学生都能感受到美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四、借助图像创设审美情景
  实际的教学案例证明,直观的视觉冲击,也是激发学生审美意识与激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精美的图片形象欣赏不失为一条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盼春图”“春风图”“春草图”“春花图”“迎春图”五幅图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欣赏,然后指导学生品读与图片相关的优美语句,在图文结合之下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唤起他们内心的视像,让其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对“美”的探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作品的美好意境之中去真切地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柔美以及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情愫。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主动而且热烈的,而课堂轻松愉悦的气氛也很好地说明了:精美的图像给视觉带来的冲击也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美”,利用文本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旋律、精美的图像、鲜明的色彩等因素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教会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让语文课堂“美趣盎然”。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创美能力,让他们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陶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覃芳. 民间文学与审美教育研究[D].吉首大学,2012.
  [2]张江. 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覃颖. 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抵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提前预警的作用。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被各高校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将这一目标顺利实现,高校加大了对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推进力度,进一
艾滋病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证候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转录组学从整体
为了了解能源金融及能源系统分析全英语教学效果及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认可程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和分析学生对授课老师、教材及辅导材料、接受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全英语教
【正】 担任普通物理力学课程的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担负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本领,激发学生钻研物理科学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
【摘 要】近些年以来,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迅速改革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日趋重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创新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及普遍的重视。就高中体育教学来说,要想在新形势、新背景及新时期得以发展,那么就应当尽快将创新及改革教学模式加以实现,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以便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提升。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学环境,新形势,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瘀解毒方治
小学生的成长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为一代人的精神家园打下基础,因此 进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孩子们选择的风险也增大,加上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对社会道德价值的直接影响,当今少年儿童的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他们的发展日趋多样,和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深入,他们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束缚,但实际能力又相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
【分类号】G642.0  摘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依据、必须考虑的问题、几个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然后,结合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标准的要求,对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符合度及合理性分析,找出了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