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借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等大红大紫的时尚酒品牌锐澳(RIO),在2014 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16%,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 300%;转而到了2016 年,业绩疾速下滑——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减少 75.14%,净利润同比下降 123.64%。
仅隔18 个月,笼罩在锐澳鸡尾酒身上靓丽的业绩光环,便已黯然失色。
一度拿下 65% 市场份额的爆品,如今却成为拖累集团业绩的包袱,大起大落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2015 年以来,预调鸡尾酒品牌屡屡受挫、广受质疑的原因又是什么?低成本、高毛利的产业特性下,地毯式广告轰炸营销策略存在哪些陷阱?
锐澳因何火?
鸡尾酒属于“预调酒”的一种,是商家考虑到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调制鸡尾酒而想出来的招数。中国酒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预调鸡尾酒销量从 2006 年的近百万箱至 2014 年鼎盛时期已增加至 1000万箱,销售额达 10 亿元。
国内第一家专门生产预调鸡尾酒的企业——上海巴克斯酒业(锐澳初始生产商)成立于 2003 年,2014 年 9 月以 55.63 亿元作价被百润股份全资收购。
也正是 2014 年,因预调鸡尾酒低酒精度、口味众多、饮用方便等特征,其消费人群激增。而且平均生产成本不超过三四元,售价却高达 10-20 元,存在很大利润空间。
市场利好下,锐澳顺势营销,先是通过周迅代言,大规模投放硬广,使自身知名度、业绩迅速攀升;随后大手笔签约杨洋 + 郭采洁,开启双代言模式,进一步锁定都市年轻白领人群。
“不打价格战,只打营销战”,是锐澳一直奉行的推广策略。事实证明,从单纯广告代言到活动互动,再到大剧营销,运营超过 10 年的锐澳几乎难觅对手,截至2015 年上半年,其销售额为 16.17亿元,以 65% 的市场占有率傲视群雄,超过原来老大百加得冰锐(彼时市场占有率为 21%)而跃居行业第一。而其母公司百润股份早在发布收购锐澳预案伊始,股价便从不到20元上涨到百元以上,“母凭子贵”一跃成为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新贵”。当时百润股份也曾高调宣称:国内预调鸡尾酒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 2020 年该市场销量将达到1.5 亿箱以上,销售额将攀升至百亿元。
为何业绩疾速下滑?
当首批尝鲜顾客走后,没有用品质留住消费者的锐澳,自然要面对销量下滑的窘境。这反映在百润股份 2015 年财报中,进入三季度后,其业绩呈断崖式下滑:三季度较二季度营收下降约 41.84%,四季度较三季度营收下降幅度超过 80%。进入 2016 年,曾为百润股份带来百元股价的锐澳,逐渐成为拖累财报的包袱。百润股份业绩报告显示,2016 年一季度集团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 73.3%,系上海巴克斯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大所致。
有分析指出,在 2015 年一、二季度行情火爆时,很多人认为预调酒行业增速超 100% 是大概率事件,而作为行业老大的锐澳自然会表现更出色,让其盲目加大生产规模;加上各地盛传的断货现象,大批经销商趁机囤货,验货合格后就确认收入。相反,鸡尾酒铺货速度并不等于产品销售情况,尤其锐澳保质期只有 12 个月,等到经销商们意识到市场消化速度远慢于当初憧憬时,渠道库存问题已经凸显。
业内人士认为,过度炒作与供求失衡是导致预调鸡尾酒泡沫破灭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传统酒企,还是跨界而来的食品企业,一拥而入致恶性竞争严重,加上产品高度雷同,推广模式也没有创新,行业利润空间被逐步压低。
“土豪式”营销能否拯救?
与消化库存同步进行的,是其从未动摇过的“重金营销”套路。
尽管 2016 年上半年百润股份预调鸡尾酒业务销售同比下滑78%,只有 3.48 亿元,但其上半年销售类支出却上涨11%,为4.3亿元,仅广告支出就达 1.54 亿元,同比增长 21%。
对于上半年销售支出缘何大于营收增长,百润股份解释:这是集团实施“优化品牌传播组合,紧抓品牌传播机遇策略”的结果,未来将持续加大品牌营销投入,强化品牌代言人、电视节目冠名、电视剧植入、广告等传播组合,并会向互联网传播方式倾斜;2016 年第三季度 , 公司营收 3.26 亿元,净利润为4042.11 万元 , 同比减少 36.13% 和54.15%。尽管公司业绩延续了 2016年上半年的下降趨势 , 但是降幅已经有所收缩,主要原因在于 2016 年7 月份,锐澳赞助的《中国新歌声》和 8 月份《微微一笑很倾城》播出,对其促销起到了一定刺激作用;同比 2015 年 , 公司渠道库存压力有所降低。目前其渠道库存已经恢复正常水平 , 约为公司 2016 年两个月的销量。
数据显示,全球预调酒人均消费 0.6 升,但中国消费水平仅为其1/6,目前预调酒市场规模为 1.1 亿升。业内专家预测,国内预调酒市场将迎来高速渗透期,仍有 5 倍增长空间。不过,相比 2105 年预调酒市场的火爆,2016 年预调鸡尾酒市场可以说冰火两重天。很多企业看重高利润空间,盲目入市,最终呈现出多品牌一拥而上,过量入市、供大于求,过度炒作,产品同质化严重,相互间的恶性竞争等问题,使得预调鸡尾酒冲击百亿市场的难度增加。
或许,锐澳确实应该冷静下来,稳健前行。
仅隔18 个月,笼罩在锐澳鸡尾酒身上靓丽的业绩光环,便已黯然失色。
一度拿下 65% 市场份额的爆品,如今却成为拖累集团业绩的包袱,大起大落背后,到底经历了什么?2015 年以来,预调鸡尾酒品牌屡屡受挫、广受质疑的原因又是什么?低成本、高毛利的产业特性下,地毯式广告轰炸营销策略存在哪些陷阱?
锐澳因何火?
鸡尾酒属于“预调酒”的一种,是商家考虑到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调制鸡尾酒而想出来的招数。中国酒业协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预调鸡尾酒销量从 2006 年的近百万箱至 2014 年鼎盛时期已增加至 1000万箱,销售额达 10 亿元。
国内第一家专门生产预调鸡尾酒的企业——上海巴克斯酒业(锐澳初始生产商)成立于 2003 年,2014 年 9 月以 55.63 亿元作价被百润股份全资收购。
也正是 2014 年,因预调鸡尾酒低酒精度、口味众多、饮用方便等特征,其消费人群激增。而且平均生产成本不超过三四元,售价却高达 10-20 元,存在很大利润空间。
市场利好下,锐澳顺势营销,先是通过周迅代言,大规模投放硬广,使自身知名度、业绩迅速攀升;随后大手笔签约杨洋 + 郭采洁,开启双代言模式,进一步锁定都市年轻白领人群。
“不打价格战,只打营销战”,是锐澳一直奉行的推广策略。事实证明,从单纯广告代言到活动互动,再到大剧营销,运营超过 10 年的锐澳几乎难觅对手,截至2015 年上半年,其销售额为 16.17亿元,以 65% 的市场占有率傲视群雄,超过原来老大百加得冰锐(彼时市场占有率为 21%)而跃居行业第一。而其母公司百润股份早在发布收购锐澳预案伊始,股价便从不到20元上涨到百元以上,“母凭子贵”一跃成为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新贵”。当时百润股份也曾高调宣称:国内预调鸡尾酒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 2020 年该市场销量将达到1.5 亿箱以上,销售额将攀升至百亿元。
为何业绩疾速下滑?
当首批尝鲜顾客走后,没有用品质留住消费者的锐澳,自然要面对销量下滑的窘境。这反映在百润股份 2015 年财报中,进入三季度后,其业绩呈断崖式下滑:三季度较二季度营收下降约 41.84%,四季度较三季度营收下降幅度超过 80%。进入 2016 年,曾为百润股份带来百元股价的锐澳,逐渐成为拖累财报的包袱。百润股份业绩报告显示,2016 年一季度集团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 73.3%,系上海巴克斯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大所致。
有分析指出,在 2015 年一、二季度行情火爆时,很多人认为预调酒行业增速超 100% 是大概率事件,而作为行业老大的锐澳自然会表现更出色,让其盲目加大生产规模;加上各地盛传的断货现象,大批经销商趁机囤货,验货合格后就确认收入。相反,鸡尾酒铺货速度并不等于产品销售情况,尤其锐澳保质期只有 12 个月,等到经销商们意识到市场消化速度远慢于当初憧憬时,渠道库存问题已经凸显。
业内人士认为,过度炒作与供求失衡是导致预调鸡尾酒泡沫破灭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传统酒企,还是跨界而来的食品企业,一拥而入致恶性竞争严重,加上产品高度雷同,推广模式也没有创新,行业利润空间被逐步压低。
“土豪式”营销能否拯救?
与消化库存同步进行的,是其从未动摇过的“重金营销”套路。
尽管 2016 年上半年百润股份预调鸡尾酒业务销售同比下滑78%,只有 3.48 亿元,但其上半年销售类支出却上涨11%,为4.3亿元,仅广告支出就达 1.54 亿元,同比增长 21%。
对于上半年销售支出缘何大于营收增长,百润股份解释:这是集团实施“优化品牌传播组合,紧抓品牌传播机遇策略”的结果,未来将持续加大品牌营销投入,强化品牌代言人、电视节目冠名、电视剧植入、广告等传播组合,并会向互联网传播方式倾斜;2016 年第三季度 , 公司营收 3.26 亿元,净利润为4042.11 万元 , 同比减少 36.13% 和54.15%。尽管公司业绩延续了 2016年上半年的下降趨势 , 但是降幅已经有所收缩,主要原因在于 2016 年7 月份,锐澳赞助的《中国新歌声》和 8 月份《微微一笑很倾城》播出,对其促销起到了一定刺激作用;同比 2015 年 , 公司渠道库存压力有所降低。目前其渠道库存已经恢复正常水平 , 约为公司 2016 年两个月的销量。
数据显示,全球预调酒人均消费 0.6 升,但中国消费水平仅为其1/6,目前预调酒市场规模为 1.1 亿升。业内专家预测,国内预调酒市场将迎来高速渗透期,仍有 5 倍增长空间。不过,相比 2105 年预调酒市场的火爆,2016 年预调鸡尾酒市场可以说冰火两重天。很多企业看重高利润空间,盲目入市,最终呈现出多品牌一拥而上,过量入市、供大于求,过度炒作,产品同质化严重,相互间的恶性竞争等问题,使得预调鸡尾酒冲击百亿市场的难度增加。
或许,锐澳确实应该冷静下来,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