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我院接收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性的分为开腹组以及腹腔镜组,每组49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开腹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87-02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常见良性肿瘤,在30-50岁的妇女中较为多见,虽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是有较多的并发症,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有恶化的可能性,需要及时治疗,子宫肌瘤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通常肌瘤较大,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的应用为子宫肌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1]。本文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经B超、CT、MRI及病理检查确诊,随机性的分为开腹组以及腹腔镜组,每组49例,腹腔镜组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0.1±5.3)岁,肌瘤直径3—6cm、平均直径(4.0±0.8)cm,肌瘤数量1—3个、平均(1.8±0.6)个;开腹组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0.4±5.6)岁,肌瘤直径3—7cm、平均直径(4.2±0.9)cm,肌瘤数量1—3个、平均(1.9±0.5)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较小(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全面检查,明确不同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形态、数量等,开腹组按照常规外科手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操作,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如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常规铺设消毒铺巾,并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所有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在患者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连接三管以及延长管,做好麻醉诱导以及气管插管,然后经患者的阴道置入举宫器,在肚挤位置做一小切口,置入气腹针,同时注入二氧化碳,控制好内压力,然后选择穿刺点,在左、右下腹麦氏点附近进行穿刺,将手术器械由此置入,使用腹腔镜进行检查,探查腹腔,进一步了解子宫肌瘤的位置,然后注射 垂体后叶素,减少术中出血量。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如果是有蒂的浆膜下肌瘤,需要电凝蒂部分,然后将其剪断,使用直接电凝止血进行止血处理。对于无蒂的浆膜下肌瘤以及肌壁间肌瘤,他跟你过单极电凝将肌瘤表面的假包膜切开,在到达瘤体后,使用大抓钳将肌瘤牵引并进行剥离,分离过程中需要锐性与钝性相结合,剥离肌瘤过程中注意止血操作,在全部剥离后及时对创面进行止血,切除的肌瘤需要使用子宫粉碎器粉碎后取出,完成切口的处理,进行常规的包扎、止血以及抗感染治疗[2-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有:(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然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检验后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腹腔镜组1例感染、1例扭转、1例化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开腹组4例感染、3例扭转、4例化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4%,在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子宫肌瘤直径的增加,患者会逐渐表现出腹痛、腹部肿块、压迫尿道、阴道不规则出血,甚至引发不孕不育。因此大多数患者在表现出症状后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此时需要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共同优点,即就是对患者伤害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不仅如此,整个操作过程中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野更加清晰,保证了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显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相关指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腹腔镜组以6.1%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22.4%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了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应用效果,究其原因在于腹腔镜下患者切口小、出血量少,对患者的伤害小,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自然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腹腔镜下治疗具备了微创治疗的优点,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满足临床适应症以及禁忌症条件下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16):3066-3068.
[2] 王瑞敏,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07):852-853.
[3] 游柳婵,罗笑卿,叶菀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44-45.
[4] 李龙,王月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2(04):363-364.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开腹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87-02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常见良性肿瘤,在30-50岁的妇女中较为多见,虽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是有较多的并发症,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有恶化的可能性,需要及时治疗,子宫肌瘤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通常肌瘤较大,需要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的应用为子宫肌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1]。本文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经B超、CT、MRI及病理检查确诊,随机性的分为开腹组以及腹腔镜组,每组49例,腹腔镜组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0.1±5.3)岁,肌瘤直径3—6cm、平均直径(4.0±0.8)cm,肌瘤数量1—3个、平均(1.8±0.6)个;开腹组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0.4±5.6)岁,肌瘤直径3—7cm、平均直径(4.2±0.9)cm,肌瘤数量1—3个、平均(1.9±0.5)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较小(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全面检查,明确不同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形态、数量等,开腹组按照常规外科手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操作,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如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常规铺设消毒铺巾,并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所有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在患者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连接三管以及延长管,做好麻醉诱导以及气管插管,然后经患者的阴道置入举宫器,在肚挤位置做一小切口,置入气腹针,同时注入二氧化碳,控制好内压力,然后选择穿刺点,在左、右下腹麦氏点附近进行穿刺,将手术器械由此置入,使用腹腔镜进行检查,探查腹腔,进一步了解子宫肌瘤的位置,然后注射 垂体后叶素,减少术中出血量。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如果是有蒂的浆膜下肌瘤,需要电凝蒂部分,然后将其剪断,使用直接电凝止血进行止血处理。对于无蒂的浆膜下肌瘤以及肌壁间肌瘤,他跟你过单极电凝将肌瘤表面的假包膜切开,在到达瘤体后,使用大抓钳将肌瘤牵引并进行剥离,分离过程中需要锐性与钝性相结合,剥离肌瘤过程中注意止血操作,在全部剥离后及时对创面进行止血,切除的肌瘤需要使用子宫粉碎器粉碎后取出,完成切口的处理,进行常规的包扎、止血以及抗感染治疗[2-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有:(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然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检验后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腹腔镜组1例感染、1例扭转、1例化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开腹组4例感染、3例扭转、4例化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4%,在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子宫肌瘤直径的增加,患者会逐渐表现出腹痛、腹部肿块、压迫尿道、阴道不规则出血,甚至引发不孕不育。因此大多数患者在表现出症状后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此时需要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共同优点,即就是对患者伤害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不仅如此,整个操作过程中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野更加清晰,保证了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显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相关指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腹腔镜组以6.1%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22.4%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了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应用效果,究其原因在于腹腔镜下患者切口小、出血量少,对患者的伤害小,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自然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腹腔镜下治疗具备了微创治疗的优点,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满足临床适应症以及禁忌症条件下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16):3066-3068.
[2] 王瑞敏,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07):852-853.
[3] 游柳婵,罗笑卿,叶菀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44-45.
[4] 李龙,王月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2(04):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