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究团簇Co3NiB2内部结构的相关状况及极性强弱,基于拓扑学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对团簇12种优化构型的极化率、偶极矩及态密度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团簇形变程度的排序分析可得,极化率张量对团簇的几何结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分析团簇对外场响应程度的排序可以发现,极化率各向异性不变量对团簇的几何结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依赖性不及极化率张量;从偶极矩角度分析发现,团簇所有优化构型均为极性分子,其中构型4(4)的分子极性最强,构型4(2)的分子极性最弱;对态密度
【机 构】
: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11405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团簇Co3NiB2内部结构的相关状况及极性强弱,基于拓扑学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对团簇12种优化构型的极化率、偶极矩及态密度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团簇形变程度的排序分析可得,极化率张量对团簇的几何结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分析团簇对外场响应程度的排序可以发现,极化率各向异性不变量对团簇的几何结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依赖性不及极化率张量;从偶极矩角度分析发现,团簇所有优化构型均为极性分子,其中构型4(4)的分子极性最强,构型4(2)的分子极性最弱;对态密度进行分析发现,团簇的成键主要存在p-p、d-d-p、d-p-p-p、s-s-p-p-p和d-d-p-p-p5种杂化方式,其中,p-p、d-d-p杂化作用较强,d-p-p-p、s-s-p-p-p、d-d-p-p-p杂化作用较弱.此外,团簇所有优化构型的A、B、D、E峰处的杂化情况完全一致,仅有C峰的杂化情况因构型重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说明C峰处的杂化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团簇多重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铁线莲属(Clematis L.)为毛茛科大属之一,具有重要的园艺与药用价值.为探讨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组演化规律,揭示属下组间及种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铁线莲属21个类群的根尖进行处理、压片,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及核型分析,同时利用Ward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狭裂太行铁线莲、毛果扬子铁线莲、卷萼铁线莲、中印铁线莲、钝萼铁线莲的染色体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铁线莲属21个类群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16(2n=2x=16),除中印铁线莲外其他类群均具随体;长瓣铁线莲、钝萼铁线莲、芹
为筛选紫玉兰\'红元宝\'(Magnolia liliflora\'Hongyuanbao\')二次花芽分化阶段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该研究以\'红元宝\'不同花芽分化时期的花芽和叶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出8个候选内参基因,即泛素酶基因(UBC)、肌动蛋白(ACT)、微管蛋白 β 链(β-TUB)、微管蛋白 β-5链(β-TUB5)、微管蛋白 α-3链(α-TUB3)、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EPC)、酰基载体蛋白2(ACP2)、酰基载体蛋白3(ACP3).运用Primer P
为从形态上研究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二型花发育的差异性,该文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甜荞pin型花和thrum型花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1)甜荞2种花的雌蕊、雄蕊发育的细胞学特征有很高的相似性,具直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组成,其中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常为四面体型,但thrum型
中国花楸属单叶类群(24种)包含落萼组与冠萼组,亦有学者将其分为两个属(白花楸属和水榆属)或合并成为一个属(白花楸属).由于其花序和果实的高度相似性,长期以来分类地位具有争议,而叶脉序特征在花楸属单叶类群中的分类作用尚不明确.因此,该研究以国产花楸属落萼组的13个物种和冠萼组的7个物种作为研究对象,以清净法制作标本对叶脉序特征进行观测研究,辅助部分叶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单叶花楸在叶脉构架上存在一些共性:脉型都为羽状脉、网眼发育情况中等、间二级脉频度在每个粗二级脉间区少
分子系统学研究将传统梧桐科与锦葵科、木棉科和椴树科合并为广义锦葵科,并进一步分为9个亚科.然而,9个亚科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且梧桐亚科内的属间关系也未得到解决.为了明确梧桐亚科在锦葵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厘清梧桐亚科内部属间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对锦葵科8个亚科进行取样,共选取55个样本,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广义锦葵科中,刺果藤亚科和扁担杆亚科组成Byttneriina分支,Malvadendrina分支中山芝麻亚科为其他亚科的姐妹群,随后分出梧
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其分类存在争议.为探讨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意义,该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0种金花茶的花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穿孔特征,统计了极轴长、赤道轴长和萌发沟长,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种供试金花茶植物花粉为中粒花粉,大部分花粉形状呈近球形,仅有东兴金花茶为扁球形及凹脉金花茶为长球形;花粉的外壁纹饰可以分为脑纹状纹饰、拟网状纹饰和疣状纹饰三类,不同种花粉表面穿孔大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种金花茶可以分
生境影响植物花部特征的分化.为探究不同人为干扰强度生境是否影响杜鹃花特征分化和资源分配,以及不同颜色杜鹃花分布情况,该研究以百里杜鹃保护区高、中、低人为干扰强度生境的马缨杜鹃、迷人杜鹃和露珠杜鹃为实验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统计不同生境杜鹃花的植株数量,游标卡尺测量花部特征,光学显微镜统计花粉数,海洋光谱仪测定花色的反射光谱,Gephi软件绘制植株数量的网络图.结果表明:(1)迷人杜鹃植株数量显著多于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2)低强度干扰生境中,马缨杜鹃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特征指数大于高、中强度干扰生境;不同干
为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结实率低的原因,该文通过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结合显微技术对笔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笔竹的雄蕊多为3枚,极少有6枚,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2)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由4层细胞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细胞、药室内壁细胞、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细胞,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4)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和3-细胞型,出现畸形或空腔花粉粒,败育多发生在花粉单核期.(5
为明确自然状态下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不同发育阶段花器官的形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状态,总结其败育类型,该文通过采用解剖和切片等方法对青秆竹花器官的各部分外观形态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结实率低下的原因.结果表明:(1)青秆竹小穗为无限花序,下部的小花先发育,但基部具有潜伏芽,因此又具有有限花序的特征;小穗柄不发达,簇生花枝节部.(2)每朵小花拥有内、外稃各1枚,花药6枚,浆片3枚,雌蕊1枚;浆片透明,边缘具有发达的纤毛;子房具棱,子房上部具绒毛,子房1室,侧膜胎座
为探究凤仙花近缘种植物的细胞学和微形态学方面的亲缘关系,该文选取荔波凤仙花(Impatiens liboensis)及近缘种赤水凤仙花(I.chishuiensis)和管茎凤仙花(I.tubulosa)的根尖和叶表皮为实验材料,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和叶表皮光学显微镜观察法对凤仙花近缘种植物进行染色体及叶表皮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3种近缘种凤仙花核型均为2B.荔波凤仙花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2x=16=6m+4sm+2st+4T;赤水凤仙花染色体数目为2n=14,核型公式为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