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應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塞疾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塞;循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55-01
随着循证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循证护理也成为新型护理学理念的一种护理模式,近年来研究和应用发展速度极快,在临床护理学界受到了广受的重视[1]。本次研究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61.4±1.2)岁;脑梗塞发病时间0.5-7小时,平均发病(3.1±0.6)小时;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61.6±1.1)岁;脑梗塞发病时间0.5-8小时,平均发病(3.2±0.5)小时。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采用常规脑梗塞疾病护理模式实施护理:①常规病房巡视,观察病情变化;②常规治疗护理;③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心理干预,指导患者以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2.2 观察组护理: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①问题查询:交接班时征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循证调查: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查找资料,解决在问题查询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③将资料与脑梗塞患者在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结合,为每位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案;④监督管理,监督护理方案的落实情况;⑤根据护理服务落实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2]。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脑梗塞护理服务满意度、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并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心理状态情况:
两组患者脑梗塞疾病护理干预期间出现的各类不良心理反应状态情况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抑郁紧张心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但尚不显著(P值近似0.05),焦虑和恐惧心理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护理服务满意度:
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对脑梗死护理服务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中有34例患者对脑梗死护理服务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7.1%。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脑梗塞疾病的发病相对较急,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对医疗技术及护理技术均是一个较大考验,临床实践过程中患者一度会出现危险期,病情会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突然加剧,这一事实充分说明,现阶段的临床常规护理手段通常不足以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3]。循证护理在临床也被称为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对现阶段能获取的最好研究成果加以选取,以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服务经验与个人的实际技能为基础,充分考虑患者情况行,制定护理方案[4]。本组临床研究表明,循证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更加愿意配合临床治疗,因而取得了良好效果。究其根本性原因,是由于循证护理以以往成功的护理服务资料为经验,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将这些理论经验和自己的护理技能与患者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5]。
参考文献
[1] 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214.
[2] 洪荣梅,陈冬梅,何永连,等.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33-35.
[3] 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438-440.
[4] 杨艳.循证护理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0.31(2):263-265.
[5] 赵丽燕,刘雄涛,李小英,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0):80-83.
目的:研究應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塞疾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塞;循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55-01
随着循证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循证护理也成为新型护理学理念的一种护理模式,近年来研究和应用发展速度极快,在临床护理学界受到了广受的重视[1]。本次研究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汇报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61.4±1.2)岁;脑梗塞发病时间0.5-7小时,平均发病(3.1±0.6)小时;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3-87岁,平均年龄(61.6±1.1)岁;脑梗塞发病时间0.5-8小时,平均发病(3.2±0.5)小时。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
采用常规脑梗塞疾病护理模式实施护理:①常规病房巡视,观察病情变化;②常规治疗护理;③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心理干预,指导患者以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2.2 观察组护理: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护理:①问题查询:交接班时征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循证调查: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查找资料,解决在问题查询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③将资料与脑梗塞患者在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结合,为每位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案;④监督管理,监督护理方案的落实情况;⑤根据护理服务落实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2]。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脑梗塞护理服务满意度、症状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并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心理状态情况:
两组患者脑梗塞疾病护理干预期间出现的各类不良心理反应状态情况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抑郁紧张心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但尚不显著(P值近似0.05),焦虑和恐惧心理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护理服务满意度:
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对脑梗死护理服务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中有34例患者对脑梗死护理服务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7.1%。两组该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脑梗塞疾病的发病相对较急,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对医疗技术及护理技术均是一个较大考验,临床实践过程中患者一度会出现危险期,病情会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突然加剧,这一事实充分说明,现阶段的临床常规护理手段通常不足以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3]。循证护理在临床也被称为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对现阶段能获取的最好研究成果加以选取,以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服务经验与个人的实际技能为基础,充分考虑患者情况行,制定护理方案[4]。本组临床研究表明,循证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更加愿意配合临床治疗,因而取得了良好效果。究其根本性原因,是由于循证护理以以往成功的护理服务资料为经验,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将这些理论经验和自己的护理技能与患者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5]。
参考文献
[1] 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214.
[2] 洪荣梅,陈冬梅,何永连,等.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早期康复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33-35.
[3] 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438-440.
[4] 杨艳.循证护理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0.31(2):263-265.
[5] 赵丽燕,刘雄涛,李小英,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