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重要途径在于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文章首先分析了在湖南城镇化进程中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意义,进而阐述了目标定位,最后从开放式招生制度、业绩互认与学分转换、劳动资格动态框架和职业护照制度等方面创新提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对策
自国家层面到湖南省,从“十二五”期间到“十三五”开局之初,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了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建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不断放宽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取得职(执)业资格人员等落户城镇的条件,优先解决城镇落户问题。加强农村转移人口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培训成了城镇化战略的重大举措。
一、意义
市民化不仅是简单的农民“洗脚入城”,也不在被称为农民或者农民工,必须彻底脱掉“农民”头衔,而是身份上的城市户籍人口,必须“市民”是指在城市地区,在社会身份上根据户籍制度被划为城市户口,而在职业身份上没有明确限定的劳动者。他们就始终具有市民的社会身份,享有市民权利,其中既包括经济权利,也包括政治权利。理想型的农民和理想型的市民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的两个端点,从农民走向市民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进程,更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必然。新生代农民工必然具有终身教育和培训学习需求,不仅要在知识技能上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要求,更应在理念和行为方式上进行转变。对于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的市民化发展序列,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显得格外重要。
虽然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和培训独居各自的特色,但朝着终身体系发展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经济社会最为紧密的一种职业教育类型,毫无疑问非常契合终身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要求,凡是认为只靠一次教育甚至一次培训能享用一生想法和做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将以终身学习的形式为职业转换提供保障。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戰略的关键是在科技、教育上,所以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从长远规划出发,构建系统、开放、全面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成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并尽快融入新型城镇的“助推器”,对于湖南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省,探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做好内外衔接。发挥职业院校的整体功能,拓展社会教育的渠道,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自觉性和能力,主动承担社会各级人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培养培训工作,实现农民工一体化培养,这是城镇化战略对职业院校提出时代新要求。
二、定位
当前,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当中,往往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阶段性目标定位想当然的作为整体性发展目标指向。阶段性目标定位代替终极性目标发展,无疑会忽视了终极目标的规划确定和进一步具体化。假若把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定位某一个阶段发展高度的话,那就无法解决阶段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就人为肢解了目标整体性和系统性。比如,如果把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目标定位或者停留在农村专业人口在城镇就业这一范畴,那么很有可能教育培训要解决只能从农民到农民工的华丽转变,以及从农村到城镇转移初始阶段遇到的一定范围内的问题。本质上对于超越个人就业之上的连续性和全面市民化发展问题,这种培训极有可能将力不从心,无所作为,这必定将阻碍和影响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后续生涯发展,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全面市民化的整体进程。此外,对于不同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转移方式、状态和素质方面各具差异,部分人员已经跨过了初始阶段,成为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另外一部分人员已经由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假设我们把职业院校教育和培训定位于转移人口劳动就业甚至是优先的层面,那么,这样的教育和培训落后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需求。诚然,世界所有事物都在不断运动发展之中,没有一层不变的终极目标定位,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终极目标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和整体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必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定位进行重新深思和创新构建。
教育目的本质定位一直在学术界是谈论的热点话题,其目的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争论依旧,当然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已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价值落脚点必定在个人发展上,没有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也难以为继,反之,社会价值的发展和实践也将进一步影响个人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定位,一方面要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契合社会发展时代需求,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看成是人和社会共同实践双赢局面为基础,基于人的发展方面、职业教育培训定位和人与社会发展相融一起,这就是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目标导向和价值所在。
三、对策
基于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理念,构建湖南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导向,以高等职业(包括成人和继续教育)教育为先导,以中等职业教育(涵盖农业中专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等)为骨干,以县乡村农业职业(成人)教育和社会化培训服务为基础,最终构建政府主导、成本分担、主体多元的以职业准备、职业继续、职业提升为阶段的系统、开放、全面的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这种用长效的、终身的培训体系来替代现阶段这种短期的、突击性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具体对策如下:
(一)创新完善开放式招生制度
招生入学制度是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一项基本制度,其关键在于开放式招生机制。职业院校招生不在仅仅局限于中学毕业生,要进一步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全面发挥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等多元需求的功能。探索推行注册制,实施开放式招生机制可以让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边工作边学习,或者只要有同等学历就可以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农民工根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同时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价值和兴趣爱好接受培训学习,可以调动他们积极性,为他们市民化提供综合素质保障。 (二)建立健全业绩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
大胆探索业绩认定制度,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和培训中积累学历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操守、工作综合业绩,在进行下一阶段培训教育中予以互认。可以根据不同群体发展差异,采取评议、评估等不同的方式对既往业绩进行认定,以便更恰当的规划后续培训学习。既然对以前的教育培训经历得到互认,那就要顺利成章的实施学分转换制度,极力增强当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供给者之间合作信任,减少重复培训和教育资源浪费。打通现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之间沟通衔接,转换顺畅,让农民工学员在不同教育培训类型之间进行自由学习转换,健全业绩互认和学分自由转换制度,有利于更好消除各類教育不公平和培训提供者各自为政的局面,使他们更好衔接相融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探索推行劳动资格动态框架和职业护照制度
劳动资格框架是建立现代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关键,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人员技能的要求,既有的资格框架制度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确定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具体化某一职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领域,同时提供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从业条件,为各类人员进行统一的技能评价,并对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有效的对接,有利于让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职业资格的取得、保持或转变及职业生涯质量的获得与改进的教育。政府部门统筹起来,能反映学历证书和能力文件说明整合起来,加之将以往的业绩和职业过程经历记录在案,方便传递他们职业资格和技能信息,这就是推行护照制度核心内容,探索这一制度,可以更好让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流动和融入城市。
(四)积极实施长效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元素的职业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实施长效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供了培训学习的“主战场”。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也是终身职业教育和学习不断拓展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实施现代学徒制和新型企业学徒制,培训学习领域也相应的从屋内到屋外延伸,改变传统课堂为中心的培训学习模式,使他们更好掌握与产业同步,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的长效技能,发挥他们市民化内在作用机理。
(五)全面构建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职业生涯发展基于个人发展不同阶段所做不同规划,因此构建这种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要着眼于产业企业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生涯不同阶段需要,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职前、职中和职后人才培养与储备学习;与此同时,培训学习中的计划制定、需求分析报告、培训内容和效果反馈都要紧紧围绕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来实施,而不是单方面或者武断推行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切实感受到职业进步提升和前进方向,全面评估新生代农民工性格、爱好、技能基础和特长,建立模型,分析这种胜任特征能力,唯有这样培训体系才能成为他们顺利转换成市民的强力引擎。
参考文献:
[1]陈文胜,王文强,刘祚祥.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2012[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
[2]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的建议[N].湖南日报,2015(12).
[3]杜启平.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03).
[4]单新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关问题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院学报,2010(04).
[5]张兴祥,金超.青年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与对策——基于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7).
[6]邹少菲,苗雪艳.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0(02).
作者简介:
杜启平(1978—),男,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编号:XJK014CZY095,主持人:杜启平)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对策
自国家层面到湖南省,从“十二五”期间到“十三五”开局之初,都无一例外的强调了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建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不断放宽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取得职(执)业资格人员等落户城镇的条件,优先解决城镇落户问题。加强农村转移人口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培训成了城镇化战略的重大举措。
一、意义
市民化不仅是简单的农民“洗脚入城”,也不在被称为农民或者农民工,必须彻底脱掉“农民”头衔,而是身份上的城市户籍人口,必须“市民”是指在城市地区,在社会身份上根据户籍制度被划为城市户口,而在职业身份上没有明确限定的劳动者。他们就始终具有市民的社会身份,享有市民权利,其中既包括经济权利,也包括政治权利。理想型的农民和理想型的市民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的两个端点,从农民走向市民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进程,更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必然。新生代农民工必然具有终身教育和培训学习需求,不仅要在知识技能上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要求,更应在理念和行为方式上进行转变。对于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的市民化发展序列,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显得格外重要。
虽然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和培训独居各自的特色,但朝着终身体系发展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经济社会最为紧密的一种职业教育类型,毫无疑问非常契合终身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要求,凡是认为只靠一次教育甚至一次培训能享用一生想法和做法,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将以终身学习的形式为职业转换提供保障。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戰略的关键是在科技、教育上,所以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从长远规划出发,构建系统、开放、全面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成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并尽快融入新型城镇的“助推器”,对于湖南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省,探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做好内外衔接。发挥职业院校的整体功能,拓展社会教育的渠道,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自觉性和能力,主动承担社会各级人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职前、职中和职后的培养培训工作,实现农民工一体化培养,这是城镇化战略对职业院校提出时代新要求。
二、定位
当前,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发展战略当中,往往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阶段性目标定位想当然的作为整体性发展目标指向。阶段性目标定位代替终极性目标发展,无疑会忽视了终极目标的规划确定和进一步具体化。假若把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定位某一个阶段发展高度的话,那就无法解决阶段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就人为肢解了目标整体性和系统性。比如,如果把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目标定位或者停留在农村专业人口在城镇就业这一范畴,那么很有可能教育培训要解决只能从农民到农民工的华丽转变,以及从农村到城镇转移初始阶段遇到的一定范围内的问题。本质上对于超越个人就业之上的连续性和全面市民化发展问题,这种培训极有可能将力不从心,无所作为,这必定将阻碍和影响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后续生涯发展,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全面市民化的整体进程。此外,对于不同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转移方式、状态和素质方面各具差异,部分人员已经跨过了初始阶段,成为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另外一部分人员已经由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假设我们把职业院校教育和培训定位于转移人口劳动就业甚至是优先的层面,那么,这样的教育和培训落后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需求。诚然,世界所有事物都在不断运动发展之中,没有一层不变的终极目标定位,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终极目标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和整体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必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定位进行重新深思和创新构建。
教育目的本质定位一直在学术界是谈论的热点话题,其目的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争论依旧,当然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已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价值落脚点必定在个人发展上,没有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也难以为继,反之,社会价值的发展和实践也将进一步影响个人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定位,一方面要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契合社会发展时代需求,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看成是人和社会共同实践双赢局面为基础,基于人的发展方面、职业教育培训定位和人与社会发展相融一起,这就是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目标导向和价值所在。
三、对策
基于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理念,构建湖南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导向,以高等职业(包括成人和继续教育)教育为先导,以中等职业教育(涵盖农业中专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等)为骨干,以县乡村农业职业(成人)教育和社会化培训服务为基础,最终构建政府主导、成本分担、主体多元的以职业准备、职业继续、职业提升为阶段的系统、开放、全面的新生代农民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这种用长效的、终身的培训体系来替代现阶段这种短期的、突击性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具体对策如下:
(一)创新完善开放式招生制度
招生入学制度是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一项基本制度,其关键在于开放式招生机制。职业院校招生不在仅仅局限于中学毕业生,要进一步向全社会开放,尤其是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全面发挥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等多元需求的功能。探索推行注册制,实施开放式招生机制可以让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边工作边学习,或者只要有同等学历就可以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农民工根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同时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价值和兴趣爱好接受培训学习,可以调动他们积极性,为他们市民化提供综合素质保障。 (二)建立健全业绩互认和学分转换制度
大胆探索业绩认定制度,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和培训中积累学历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操守、工作综合业绩,在进行下一阶段培训教育中予以互认。可以根据不同群体发展差异,采取评议、评估等不同的方式对既往业绩进行认定,以便更恰当的规划后续培训学习。既然对以前的教育培训经历得到互认,那就要顺利成章的实施学分转换制度,极力增强当前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供给者之间合作信任,减少重复培训和教育资源浪费。打通现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之间沟通衔接,转换顺畅,让农民工学员在不同教育培训类型之间进行自由学习转换,健全业绩互认和学分自由转换制度,有利于更好消除各類教育不公平和培训提供者各自为政的局面,使他们更好衔接相融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探索推行劳动资格动态框架和职业护照制度
劳动资格框架是建立现代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关键,根据市场发展变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人员技能的要求,既有的资格框架制度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确定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具体化某一职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领域,同时提供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从业条件,为各类人员进行统一的技能评价,并对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有效的对接,有利于让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职业资格的取得、保持或转变及职业生涯质量的获得与改进的教育。政府部门统筹起来,能反映学历证书和能力文件说明整合起来,加之将以往的业绩和职业过程经历记录在案,方便传递他们职业资格和技能信息,这就是推行护照制度核心内容,探索这一制度,可以更好让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流动和融入城市。
(四)积极实施长效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元素的职业教育,为新生代农民工实施长效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供了培训学习的“主战场”。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也是终身职业教育和学习不断拓展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实施现代学徒制和新型企业学徒制,培训学习领域也相应的从屋内到屋外延伸,改变传统课堂为中心的培训学习模式,使他们更好掌握与产业同步,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的长效技能,发挥他们市民化内在作用机理。
(五)全面构建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职业生涯发展基于个人发展不同阶段所做不同规划,因此构建这种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要着眼于产业企业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生涯不同阶段需要,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职前、职中和职后人才培养与储备学习;与此同时,培训学习中的计划制定、需求分析报告、培训内容和效果反馈都要紧紧围绕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来实施,而不是单方面或者武断推行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切实感受到职业进步提升和前进方向,全面评估新生代农民工性格、爱好、技能基础和特长,建立模型,分析这种胜任特征能力,唯有这样培训体系才能成为他们顺利转换成市民的强力引擎。
参考文献:
[1]陈文胜,王文强,刘祚祥.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2012[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1).
[2]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的建议[N].湖南日报,2015(12).
[3]杜启平.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03).
[4]单新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关问题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院学报,2010(04).
[5]张兴祥,金超.青年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与对策——基于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7).
[6]邹少菲,苗雪艳.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0(02).
作者简介:
杜启平(1978—),男,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编号:XJK014CZY095,主持人:杜启平)研究成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