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诗入文妙处多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辰使夜空美丽,诗句使文章精彩;文章如夜空,诗句如星辰;夜空需要星辰的点缀,文章需要诗词的滋润:——“文”有诗书气自华。《论语》云:“诗,可以兴(丰富想象),可以观(考察风俗),可以群(交流感情),可以怨(抒发义愤)。”正是有了集“兴”、“观”、“群”、“怨”于一体的“诗”,才使得人类文学从古到今源远流长,日臻完美。既然是诗创造并成就了丰富多采的文学,那么我们不妨引诗入文,以此增添文采。
  自读教材中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可作为一篇典型的“引诗入文”的课文来研究。
  
  一、开头引诗点话题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作为话本小说大师,冯梦龙在这篇话本小说的“入话”部分先由一首小诗开头以感叹世风不古,接着讲述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进而论述交友的三种境界——知己、知心、知音,由此引入主题,这要比枯燥而空洞的评说显得有文采。
  
  二、文中引诗巧过渡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这句诗既是对第1段“管叔故事”的评点,也是对下文要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故事的提示,诗句一语中的,前后是互文也是对比,修辞并用颇见文采。第2段与第3段之间的“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也是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诗,这句过渡诗既点明了俞伯牙的雅兴,又为巧遇钟子期埋下了伏笔,显示了引人入胜的文采。
  
  三、结尾引诗明主旨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一首完整的四言诗,道出了俞伯牙摔琴的原因和知音的难得,而且这首诗是通过俞伯牙回答钟公的方式表达的,显得特别自然,特别符合人物的个性和风格。接着,作者借后人的赞语又用一首诗对全文的写作意图做了画龙点睛的说明:“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综观全文,这篇话本小说之所以文采飞扬,避免了平铺直叙,与冯梦龙先生成功地运用引诗入文的手法有很大的关系。不过,文中所引的诗都是作者自己随文创作的,可以称为随文自引诗。还有一种“引诗入文”是引用别人的诗来写作的,在语文教材中见得更多。
  《卧看牵牛织女星》是一篇介绍天文知识的说明文,由于作者恰当地引用了古诗词,因此写得很有文学色彩。“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作者开篇引用杜牧的《秋夕》,很诗意、很文学地展开了一幅幽美而神秘的秋夜星空图,自然而然又耐人寻味地介绍了说明的对象。结尾又引用苏轼的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抽象的说明文学化,把广阔的空间文学化,把无穷的想象文学化,可谓一“诗”多彩。再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引用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写春风的温柔,彭荆风在小说《驿路梨花》的结尾引用古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来赞美雷锋精神的光大,都很形象生动,很有文学色彩。引用别人的诗还可以适当化用。“化用”不是完整照搬原诗,而是只取原诗的某种意象、意境或意义,借助联想和创意,联系生活和感受,加以合情合理的改造和发挥,既保留了原诗本来的意味,又增添了新的文采,显得鲜活而丰满,从而为写作锦上添花。化用,实质上是一种暗引。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化用了古诗“红杏枝头春意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还化用了“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就是一个成功运用化用手法的典型例子。
  既然引诗入文可以使文章增强文学性,就应该指导学生在作文中活学活用。中学语文教材上有大量的唐诗宋词,应该认真地要求学生熟练背诵,并精选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配乐配画朗诵,制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多媒体课件,经常播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还可以请音乐教师为这些古诗词谱曲,教学生课前当歌唱,让学生明白诗就是歌,既然是歌迷就应该是诗迷,以激发学生爱诗的兴趣。每次作文前最好再来一遍诗词大回放,引导学生广泛浏览,以激发灵感,让诗词与作文的构思有机地融合,诗为文用,文因诗美。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可将古诗词分门别类,以备选用。选用要以增强文学性为前提,起初,可训练学生的“插诗”能力,最好在一些优美的散文里寻找插诗的机会。如朱自清先生描写春雨时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就可以在前面直接插入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也可以把这句诗化用后间接插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这是一场知时节的好雨。看,像牛毛……”
  当然,要真正学会引诗入文,还应该学一点儿写新诗的技法。写新诗并不难,可以通过仿写、改写、补写等系列训练,最终达到会写新诗的目的。由于宋词的长短句和韵律的变化比较接近于新诗,因此仿写宋词比较合适。李清照的《如梦令》写得很好:“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此为例,以“减肥”为题,有个胖学生仿写了这样一首有趣的《如梦令》:“在家生活太美,到校学习怕累。长肉一大堆,无颜面对社会。减肥,减肥,别把地球压碎。”补写就是在一些优美的新诗里恰当的补写几句诗。如魏巍的《我的老师》里有这么一首小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这里,就可以顺着诗路启发学生这样来补写:“云是大海的……海鸥是大海的……”只要合乎诗路,在原诗前、中、后的任意位置进行补写都可以。改写要求能把其他文体改成诗。如把高风的散文《金黄的大斗笠》改成: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来了/亲吻着小男孩的脸/吹开了一朵花/雨来了/追赶着小山羊的叫喊/追赶着小男孩心中的焦急/风来了,雨来了/姐姐送来了大斗笠/雨,只赶上了洗洗斗笠/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斗笠像个大蘑菇/遮着羊儿的欢笑/遮着姐弟俩的烂漫……仿写、改写和补写都在于训练学生的写诗能力,最终为“引诗入文”服务。
  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文”有诗书,先得“腹有诗书”。只有不断积累,才可能拥有满腹诗书;只有反复训练,才可能灵活应用,达到“‘文’有诗书气自华”的目的。诗是语言的精华,积累和训练非一日之功,应注重平时习惯的养成。可以成立诗社,经常开展赛诗活动,交流“诗经”;可以备本诗集,随时集诗即兴创作,勤收集、多创作,保持读诗、写诗的爱好。有些歌曲很流行,歌词很精彩,学生都喜爱,可以因势利导以此当作写诗的教材,引导学生好好钻研。学生一旦养成了好习惯,拥有了一颗美丽的诗心,就会努力探索引诗入文的妙法,妙笔生花写美文。
其他文献
JRC是反映爬坡角力学效应的岩体结构面表面形态等效描述指标。本文在爬坡角力学效应机理研究基础上,阐述了JRC直边法的物理意义;通过岩体结构面表面起伏幅度与金属表面粗糙度幅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