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合乎规律性、目的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因此,我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采取“分类分层次教学”的运行机制,其主要设置如下:
一、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
实施“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身差异,有的学生对素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对色彩的敏感,这时,我们就遵循上述原则,发展特长带动弱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按照1999年教育部高等艺术院校专业目录调整,在入学考试中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的思路。在注重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相结合的前提下,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和招生入学考试方式的连贯性及相关要求,并总结近年来全国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招生入学试题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要求,我们为美术高中特长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
1.以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回复。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规律,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
2.以帮助学生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陶冶。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情况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对后进生实行个别辅导,做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加强基础教学,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4.通过研究型学习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及终身发展的需要。
5.针对历年来美术高考课目及学生报考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法则,关注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业倾向及经验判断进行个别调整。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
三、树立榜样,群体同“乐”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和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边的榜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学生在高中阶段好胜心理较强,在榜样的激励下,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反复修改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能积极努力的完善自己朝前冲,在静物摆放、出外参观写生等方面,能充当老师的得力助手辅导其他同学。前面的学生在跑,后面的学生在追,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现象。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与老师的教学直接相关。针对学生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在每一张作品完成前、中、后做好示范讲解,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也可以引发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求异心理、自由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随着老师的引导,他们思维从表层到深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学生深入生活,多画,多记,多观察,在头脑中积累素材。平时对生活景物的观察积累如同观察社会同样重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
如:组织外出写生,采取讲解、示范、逐一辅导、集中评价等方法,另外还采取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录像、投影、幻灯、电脑动画等多种媒体交替使用,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河北省大名县第三中学)
一、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
实施“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允许学生某些方面落后,更鼓励学生某一方面冒尖带动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身差异,有的学生对素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对色彩的敏感,这时,我们就遵循上述原则,发展特长带动弱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按照1999年教育部高等艺术院校专业目录调整,在入学考试中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的思路。在注重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相结合的前提下,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和招生入学考试方式的连贯性及相关要求,并总结近年来全国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招生入学试题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要求,我们为美术高中特长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
1.以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回复。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当前形式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改变教学设计与实施,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发展规律,对学生采取分类教学,实现全面发展。
2.以帮助学生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感觉的陶冶。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情况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对后进生实行个别辅导,做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明确,重视做好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课后的教学小结,加强基础教学,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4.通过研究型学习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及终身发展的需要。
5.针对历年来美术高考课目及学生报考专业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法则,关注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业倾向及经验判断进行个别调整。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
三、树立榜样,群体同“乐”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和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有些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技术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边的榜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他们看得见,信得过,说服力强。学生在高中阶段好胜心理较强,在榜样的激励下,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反复修改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画得好的同学不但能积极努力的完善自己朝前冲,在静物摆放、出外参观写生等方面,能充当老师的得力助手辅导其他同学。前面的学生在跑,后面的学生在追,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现象。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与老师的教学直接相关。针对学生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在每一张作品完成前、中、后做好示范讲解,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也可以引发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求异心理、自由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随着老师的引导,他们思维从表层到深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学生深入生活,多画,多记,多观察,在头脑中积累素材。平时对生活景物的观察积累如同观察社会同样重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
如:组织外出写生,采取讲解、示范、逐一辅导、集中评价等方法,另外还采取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录像、投影、幻灯、电脑动画等多种媒体交替使用,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河北省大名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