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对油气资源需求的长期性和战略性。而国内生产的油气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原油,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9.6%。为了解决中国原油生产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的难题,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2003年,中国油公司在党中央“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方针指导下,积极走出去拿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获取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项目。截至2014年底,我国海外油气资产分布5大合作区、50多个国家、160多个项目,年度权益油气产量达到1.3亿吨油当量,总投资达到2700亿美元。
在国际舞台上竞技,面对的是强者如林的国际化公司,面对的是复杂的投资环境,还要面临风险极大的境外公共安全形势。毋庸置疑,海外油气项目的技术支持在人、财、质等方面都面临比国内更多的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防控质量风险,牢固站稳和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如何有效防控商务风险,规避国际市场上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如何有效防控境外公共安全风险,保障海外工作人员安全,永远是海外项目技术支持最大的主题。
根据海外油气项目技术支持面临的经营模式复杂化、服务对象国际化等特点,分别从人、财、质三个方面,开展“两点一线”全周期风险防控,形成海外技术支持全周期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一、以排查商务风险为“切入点”,把好技术支持“入口关”
1.“信息树”分析评价,规避投标期商务风险。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各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参与国际市场投标, 无疑面临着比国内投标更多的风险,投标时仅凭招标信息和投标小组的一两次考察,不可能对项目的市场环境有全面的了解。掌握有效信息的多寡,直接决定了项目后期运行的风险大小。
因此,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类整理、去伪存真、更新完善、评价与应用,“一栽、二修、三结果”,多方位培育 “信息树”,规避海外支持投标商务风险。“一栽”即信息的多渠道收集。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归类,按类别形成“信息树”的树干(主信息)、分枝(关键信息)、树枝及树叶(详细信息)。“二修”即信息的分析与甄别,逐步剔除冗余、虚假信息、分析解读,把握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实现“信息树”的修剪。“三结果”即信息的评价与应用。对标自身资质条件是否满足、技术实力能否达到、经济评价是否可行,对参与投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应标,并随时掌握招标动态、其他应标方信息,及时对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商务报价等关键要素进行评价和调整,防范技术和商务风险。
2.“鱼骨图”专家会审,杜绝合同签订期商务风险。海外项目技术支持存在的国际政治风险、技术风险、财税风险和文化风险,可能会导致无法收回合同款,还有可能面对资源国的法律控诉。
在海外合同审查时,组织技术、财务、法律及商务管理人员,执行技术部门、商务管理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的合同“会审机制”。根据海外技术支持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次级风险、连带风险,绘制风险“鱼骨图”,综合分析各种要素,厘清关联关系,识别主要风险点,并分析原因,研究应对措施,对有异议的合同条款,及时与甲方进行沟通协商,修改和完善合同内容,平衡双方利益,从商务层面防范合同执行期的风险。
3.“责任表”动态监控,防控合同执行期商务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研究任务未完成、研究质量不合格、经费不能按时回收、法律税务纠纷等商务风险,建立“责任表”,设立执行人、督办人, 抓紧“两个层面”(合同受托方和委托方)、盯紧一个“关注点”(双方所在国家税务和法律),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识别风险点,及时提出应对处理措施。
二、以控制质量风险为“关键点”,把好技术支持“出口关”
在海外项目的技术支持过程中,质量是重中之重,更是创新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密切围绕海外项目经营特点,以控制质量风险为关键点,搭建“三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控制关键节点,把好技术支持“出口关”。“一体”即海外项目公司的生产需求,贯穿整个体系始终,为体系的核心;“三位”即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机制。
1.管理制度上实行“课题分类管理”和 “质量分级控制”。根据支持任务特点,将海外支持项目分为“生产类”、“科研-生产类”进行分类管理。对围绕生产难点和热点设立的“生产类”项目,以承担部门组织为主、院管理部门为辅,执行项目组自评、科研部门审查两级质量控制,根据现场需要,及时把数据、图、表或研究认识等成果应用到生产,解决生产问题。对围绕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勘探开发生产跟踪部署、储量管理等决策支持设立的“科研-生产类”项目,由院管理部门组织质量把关,执行项目组自评、科研部门审查、院学术委员会审查三级质量控制。
2.管理流程上实行“核准制”和“审查制”两种制式。“生产类”项目采用“核准制”管理流程,执行项目组、科研部门两级质量审查,第三级控制采用核准制,提高技术支持的时效性。“科研-生产类”项目采用“审查制”管理流程,在项目组、科研部门审查的基础上,由院学术委员会进行第三级质量审查控制。院级审查通过后,才能提交客户评审,以客户的评审意见对研究成果方式予以确认。
3.管理机制实行“一图一表一册”和“两会一访三把关” 。动态监控管理实行“一图一表一册”机制,通过“项目进度甘特图”、“项目运行动态表”、“项目资料文件册”,抓项目运行动态,强化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质量控制实行“两会一访三把关”机制,通过深入开展海外技术支持运行例会、跨部门联合支持协调例会、客户回访及满意度调查、三级质量把关,提升海外项目支持的效果。
三、以防范安全风险为“生命线”,把好境外工作“安全门”
对出国执行任务的人员,以“事前管理,预防为主”为主导思想,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境外公共安全信息数据库,对海外作业区公共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并形成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赴“红色”及“橙色”风险地区执行任务的外派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设立“一起来救我” 24小时境外应急电话,对出境人员发放境外公共安全SOS卡,方便出境人员联系。制定《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境外人员安全状况汇报机制及境外项目公司公共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实现境内境外双保障,以全方位的事前预防和管理措施为外派人员的境外公共安全建立缓冲带和保护区。
根据海外油气项目技术服务面临的“人身风险、商务风险、质量风险”三大风险源,运用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风险管理方法,搭建 “两点一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强化海外技术服务“全周期”商务风险管理,推行“一体化”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全天候”境外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了海外技术服务风险,保障了海外油气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在国际舞台上竞技,面对的是强者如林的国际化公司,面对的是复杂的投资环境,还要面临风险极大的境外公共安全形势。毋庸置疑,海外油气项目的技术支持在人、财、质等方面都面临比国内更多的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防控质量风险,牢固站稳和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如何有效防控商务风险,规避国际市场上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如何有效防控境外公共安全风险,保障海外工作人员安全,永远是海外项目技术支持最大的主题。
根据海外油气项目技术支持面临的经营模式复杂化、服务对象国际化等特点,分别从人、财、质三个方面,开展“两点一线”全周期风险防控,形成海外技术支持全周期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一、以排查商务风险为“切入点”,把好技术支持“入口关”
1.“信息树”分析评价,规避投标期商务风险。由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各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参与国际市场投标, 无疑面临着比国内投标更多的风险,投标时仅凭招标信息和投标小组的一两次考察,不可能对项目的市场环境有全面的了解。掌握有效信息的多寡,直接决定了项目后期运行的风险大小。
因此,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分类整理、去伪存真、更新完善、评价与应用,“一栽、二修、三结果”,多方位培育 “信息树”,规避海外支持投标商务风险。“一栽”即信息的多渠道收集。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归类,按类别形成“信息树”的树干(主信息)、分枝(关键信息)、树枝及树叶(详细信息)。“二修”即信息的分析与甄别,逐步剔除冗余、虚假信息、分析解读,把握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实现“信息树”的修剪。“三结果”即信息的评价与应用。对标自身资质条件是否满足、技术实力能否达到、经济评价是否可行,对参与投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应标,并随时掌握招标动态、其他应标方信息,及时对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商务报价等关键要素进行评价和调整,防范技术和商务风险。
2.“鱼骨图”专家会审,杜绝合同签订期商务风险。海外项目技术支持存在的国际政治风险、技术风险、财税风险和文化风险,可能会导致无法收回合同款,还有可能面对资源国的法律控诉。
在海外合同审查时,组织技术、财务、法律及商务管理人员,执行技术部门、商务管理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的合同“会审机制”。根据海外技术支持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次级风险、连带风险,绘制风险“鱼骨图”,综合分析各种要素,厘清关联关系,识别主要风险点,并分析原因,研究应对措施,对有异议的合同条款,及时与甲方进行沟通协商,修改和完善合同内容,平衡双方利益,从商务层面防范合同执行期的风险。
3.“责任表”动态监控,防控合同执行期商务风险。为了有效防范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研究任务未完成、研究质量不合格、经费不能按时回收、法律税务纠纷等商务风险,建立“责任表”,设立执行人、督办人, 抓紧“两个层面”(合同受托方和委托方)、盯紧一个“关注点”(双方所在国家税务和法律),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识别风险点,及时提出应对处理措施。
二、以控制质量风险为“关键点”,把好技术支持“出口关”
在海外项目的技术支持过程中,质量是重中之重,更是创新求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密切围绕海外项目经营特点,以控制质量风险为关键点,搭建“三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控制关键节点,把好技术支持“出口关”。“一体”即海外项目公司的生产需求,贯穿整个体系始终,为体系的核心;“三位”即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机制。
1.管理制度上实行“课题分类管理”和 “质量分级控制”。根据支持任务特点,将海外支持项目分为“生产类”、“科研-生产类”进行分类管理。对围绕生产难点和热点设立的“生产类”项目,以承担部门组织为主、院管理部门为辅,执行项目组自评、科研部门审查两级质量控制,根据现场需要,及时把数据、图、表或研究认识等成果应用到生产,解决生产问题。对围绕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勘探开发生产跟踪部署、储量管理等决策支持设立的“科研-生产类”项目,由院管理部门组织质量把关,执行项目组自评、科研部门审查、院学术委员会审查三级质量控制。
2.管理流程上实行“核准制”和“审查制”两种制式。“生产类”项目采用“核准制”管理流程,执行项目组、科研部门两级质量审查,第三级控制采用核准制,提高技术支持的时效性。“科研-生产类”项目采用“审查制”管理流程,在项目组、科研部门审查的基础上,由院学术委员会进行第三级质量审查控制。院级审查通过后,才能提交客户评审,以客户的评审意见对研究成果方式予以确认。
3.管理机制实行“一图一表一册”和“两会一访三把关” 。动态监控管理实行“一图一表一册”机制,通过“项目进度甘特图”、“项目运行动态表”、“项目资料文件册”,抓项目运行动态,强化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质量控制实行“两会一访三把关”机制,通过深入开展海外技术支持运行例会、跨部门联合支持协调例会、客户回访及满意度调查、三级质量把关,提升海外项目支持的效果。
三、以防范安全风险为“生命线”,把好境外工作“安全门”
对出国执行任务的人员,以“事前管理,预防为主”为主导思想,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境外公共安全信息数据库,对海外作业区公共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并形成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赴“红色”及“橙色”风险地区执行任务的外派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设立“一起来救我” 24小时境外应急电话,对出境人员发放境外公共安全SOS卡,方便出境人员联系。制定《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境外人员安全状况汇报机制及境外项目公司公共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实现境内境外双保障,以全方位的事前预防和管理措施为外派人员的境外公共安全建立缓冲带和保护区。
根据海外油气项目技术服务面临的“人身风险、商务风险、质量风险”三大风险源,运用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风险管理方法,搭建 “两点一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强化海外技术服务“全周期”商务风险管理,推行“一体化”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全天候”境外安全管理,有效防范了海外技术服务风险,保障了海外油气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