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预测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哮喘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测定是反映气道炎症的无创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辅助诊断哮喘,但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中预测和诊断哮喘的应用未得到普及。研究表明,AR是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未经及时或正规治疗的AR会使哮喘恶化的风险增加3倍。而高FeNO值是预测AR患者发生哮喘的独立危险变量,能够识别AR合并哮喘的患者。近年研究表明高的FeNO值暗示下气道炎症的发展,本文就FeNO在AR伴或不伴哮喘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旨在筛查或识别AR人群中哮喘的发生,及早干预、及早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描述中国大陆首例猴痘确诊病例的发病过程、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处置过程,为今后猴痘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方法对标本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病例于当地时间9月3日在欧洲某国发生一次高风险暴露行为,9月9日出现喉咙干痒,11日发现皮疹。9月14日回国后,主动向隔离点医生报告相关症状,其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和疱疹液样本经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均为猴痘病毒阳性,16日确诊为猴痘病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
目的分析深圳市盐田区2016—2019监测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特征。方法选取35株盐田区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进行NA基因序列分析、进化分析、抗原决定簇位点、耐药位点和糖基化改变的变异分析。结果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所分析毒株分布在6B分支,2016年上半年毒株分布在6B.2簇;2016年下半年及2017年度毒株分布在6B.1簇;2018—2019年度毒株分布在6B.1A簇。2016年核苷酸同源性为97.87%~98.09%,氨基酸同源性为96.85%~96.89%,2016年毒株与同
目的对广州市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检测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防控建议,助力新冠疫情的精准防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应用Excel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使用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8起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涉及8家不同检测单位,波及个案19例,个案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3起为新冠疫苗核酸污染样本造成的个案核酸初筛假阳性事件,1起为高校实验室新冠病毒基因片段污染造成的个案核酸筛查假阳性事件,3起为新冠核酸检测初筛快检方法误差造成的假阳性
目的比较多拉韦林/拉米夫定/替诺福韦(doravirine/lamivudine/tenofovir,DOR/3TC/TDF)和依非韦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efavirenz/emtricitabine/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EFV/FTC/TDF)在初治成年HIV-1感染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DRIVE-AHEAD是一项双盲,非劣效性3期临床试验。纳入HIV-1RNA≥1000拷贝/mL且未接受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感染者,按照1:1比例随机接受DOR/3TC/T
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仍位居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首。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达到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死亡率的治疗目标。然而,部分患者在标准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不能实现病毒学抑制(virologicalsuppression,VS),发生低病毒血症(low-levelviremia,LLV)
轮状病毒可导致婴幼儿严重腹泻,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为婴幼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在全球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轮状病毒疾病负担,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收益。目前我国未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低。本文通过阐述轮状病毒疫苗种类、覆盖率和接种率、经济学评价、对毒株型别的影响,以及疫苗存在的问题,了解疫苗研究进展,推进建立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监测,促进轮状病毒疫苗在我国使用。
目的探讨专业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康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行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慢性鼻窦炎术后护理,观察组另行专业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症状积分、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及疼痛程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鼻腔通气(2.52±0.76)分、鼻涕(1.36±0.21)分、鼻腔干燥(2.09±0.33)分、头痛(1.54±0.24)分,均明显低于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患者的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immunotherapy,SLIT)的临床依从性,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开始治疗截止到2021年6月统计时间为止,登记在案愿意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immunotherapy,ASIT)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坚持AS
目的评价泪前隐窝入路与柯陆式入路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关于经泪前隐窝入路与柯陆式入路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疗效的对照研究。由4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讨论,纳入研究资料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0项研究694例患者,其中泪前隐窝组348例,柯陆式组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D=-2.68,95%CI(
肠道菌群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气道变应性疾病同样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存在关联。肠道菌群菌属以及其代谢物均可参与气道变应性疾病进程,影响其发生发展。另一方面,高脂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结构甚至可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其部分代谢产物参与了疾病发展的过程,影响了疾病的炎症程度。本文重点对肠道菌群、变应性鼻炎以及高脂饮食三者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同时提供菌群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应用的方法思路,旨在为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如何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