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推荐了全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中国的雨衣妹妹也在其中!这位24岁的中国女孩,疫情暴发以来,就开着自己的车奔走各家医院,为医护人员送上热乎的盒饭,因为她当时没有防护服,常穿一件雨衣……
他们身处世界的各个角落,身份各不相同,但当你看到他们的故事时,却会发现青年一代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勇于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维克拉玛纳亚克的发言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因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人与人之间也在进行着不同级别的隔离,部分企业和学校甚至被迫关闭。然而,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却值得关注的故事:年轻人在这场战“疫”中迎难而上,勇担重任。有人说,除去被夺走生命的悲剧和丧失经济来源的痛苦之外,一代人也失去了为我们的未来作出贡献的机会。然而,我却已经看到当今的年轻人,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青年群体,正在现下的危急时刻中,动员大家行动起来共同抗疫,为人们带来希望。
我们所有人都被迫步入了一个新的情境。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的笼罩下,曾经罕见的社会隔离和自我隔离等情况如今已变得普遍,世界各地的人们被恐惧支配著。然而,即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未知的前路,年轻人们也正在担当重任,奉献社会。
面对疫情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全球各地的青年行动者和志愿者正在集思广益,同心合力,挽救无数的生命。作为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我深知面临困境时年轻人是最有力的行动者。诚然,我们的确需要科学上的突破、政府的行动和大量资金支持,但是我们也需要世界各地的杰出青年贡献出他们的智慧。
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战“疫”。当我们成功后,我坚信历史将铭记这群驱散恐慌与混乱、带来希望和理解的年轻人。现在,请与我一道了解这10位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事迹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异地,我们依旧可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他们的勇气使我充满信心,我相信,年轻人可以展现出人类最美好的一面,而这也必将激励着后世继续奋进。
此前,获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点赞的中国“雨衣妹妹”刘仙,作为新青年嘉宾讲述了她温暖逆行的感人故事。
千里逆行为医护人员做饭
抗疫斗争的焦点始终是患者,然而,如果没有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英勇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那么这些患者的生命也无法被挽救。
在武汉,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餐饮行业的陆续歇业,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们难以吃上温热的家常饭菜。了解此情况后,24岁的刘仙不顾自身危险,奔赴前线为医护工作者们烹饪可口菜肴。在短短39天的时间里,她制作了超过20000份盒饭,几乎每天就要做400-500份。因为她经常穿着雨衣奔走在路上为医护人员送餐,所以大家亲切地叫她“雨衣妹妹”。刘仙的行为不仅在中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她的事迹也鼓舞着世界同胞参与抗疫行动。
“雨衣妹妹”不只是一个名称
“雨衣妹妹”刘仙,是四川广安人,疫情暴发不久,她得知武汉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吃饭困难。于是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路驾车逆行十几个小时,从成都赶到武汉,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了39天的盒饭。
由于没有防护服,只能穿一件白色雨衣给大家送饭,于是被称为“雨衣妹妹”。3月12日,雨衣妹妹在武汉免费为医护人员做饭的第39天,她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信息:最后一餐,“关门大吉”。3月20日,距离离开四川已经近50天,刘仙再次踩上家乡的土地。摘下口罩,她说:“回家的感觉,真是太踏实了。”
打开塞得满满当当的后备厢,她激动地向大家展示里面的东西:有用过的大铁锅、锅铲、菜刀和砧板;武汉人送她御寒的“千家衣”,而那件一直陪着她的雨衣,被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行李箱的夹层里。
她说:“这件雨衣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我并不是英雄,只是做了想做的事情,其间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雨衣妹妹不是一个单纯的名称,而是把大家的爱汇集到一起。”
面对质疑,从容应对
3月20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医护工作者吃饭已经不是问题,刘仙带着团队离开武汉回到了四川。她的爱心行动被媒体报道后,有人赞扬她也有人质疑她,其中说的最多的认为她是富二代,去武汉支援是为了给自己的餐饮品牌提高影响力。
对于质疑,刘仙回应说,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普通女生,不是什么富二代,这次出发去武汉前已经写好遗书。而且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生死,如果是为了利益,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过去。刘仙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在武汉给医护工作者送饭,最感动的一件事是,有一天送饭的时候她问医护人员:“你们喜欢什么口味的饭菜?”
医护人员说:“都可以,我们不挑,也许吃了这顿就没有下一次了。”她说到这里哭的很伤心。
她和去武汉支援的医护工作者一样,有一颗大爱之心,不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这件事,而是因为内心的善良和勇敢不允许她坐视不管。
据中华网等整理
他们身处世界的各个角落,身份各不相同,但当你看到他们的故事时,却会发现青年一代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勇于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贾亚特玛·维克拉玛纳亚克的发言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因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人与人之间也在进行着不同级别的隔离,部分企业和学校甚至被迫关闭。然而,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却值得关注的故事:年轻人在这场战“疫”中迎难而上,勇担重任。有人说,除去被夺走生命的悲剧和丧失经济来源的痛苦之外,一代人也失去了为我们的未来作出贡献的机会。然而,我却已经看到当今的年轻人,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青年群体,正在现下的危急时刻中,动员大家行动起来共同抗疫,为人们带来希望。
我们所有人都被迫步入了一个新的情境。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的笼罩下,曾经罕见的社会隔离和自我隔离等情况如今已变得普遍,世界各地的人们被恐惧支配著。然而,即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未知的前路,年轻人们也正在担当重任,奉献社会。
面对疫情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全球各地的青年行动者和志愿者正在集思广益,同心合力,挽救无数的生命。作为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我深知面临困境时年轻人是最有力的行动者。诚然,我们的确需要科学上的突破、政府的行动和大量资金支持,但是我们也需要世界各地的杰出青年贡献出他们的智慧。
我们必将打赢这场战“疫”。当我们成功后,我坚信历史将铭记这群驱散恐慌与混乱、带来希望和理解的年轻人。现在,请与我一道了解这10位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事迹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异地,我们依旧可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他们的勇气使我充满信心,我相信,年轻人可以展现出人类最美好的一面,而这也必将激励着后世继续奋进。
此前,获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点赞的中国“雨衣妹妹”刘仙,作为新青年嘉宾讲述了她温暖逆行的感人故事。
千里逆行为医护人员做饭
抗疫斗争的焦点始终是患者,然而,如果没有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英勇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那么这些患者的生命也无法被挽救。
在武汉,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餐饮行业的陆续歇业,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们难以吃上温热的家常饭菜。了解此情况后,24岁的刘仙不顾自身危险,奔赴前线为医护工作者们烹饪可口菜肴。在短短39天的时间里,她制作了超过20000份盒饭,几乎每天就要做400-500份。因为她经常穿着雨衣奔走在路上为医护人员送餐,所以大家亲切地叫她“雨衣妹妹”。刘仙的行为不仅在中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她的事迹也鼓舞着世界同胞参与抗疫行动。
“雨衣妹妹”不只是一个名称
“雨衣妹妹”刘仙,是四川广安人,疫情暴发不久,她得知武汉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吃饭困难。于是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路驾车逆行十几个小时,从成都赶到武汉,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了39天的盒饭。
由于没有防护服,只能穿一件白色雨衣给大家送饭,于是被称为“雨衣妹妹”。3月12日,雨衣妹妹在武汉免费为医护人员做饭的第39天,她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信息:最后一餐,“关门大吉”。3月20日,距离离开四川已经近50天,刘仙再次踩上家乡的土地。摘下口罩,她说:“回家的感觉,真是太踏实了。”
打开塞得满满当当的后备厢,她激动地向大家展示里面的东西:有用过的大铁锅、锅铲、菜刀和砧板;武汉人送她御寒的“千家衣”,而那件一直陪着她的雨衣,被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行李箱的夹层里。
她说:“这件雨衣对我而言意义重大,我并不是英雄,只是做了想做的事情,其间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雨衣妹妹不是一个单纯的名称,而是把大家的爱汇集到一起。”
面对质疑,从容应对
3月20日,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医护工作者吃饭已经不是问题,刘仙带着团队离开武汉回到了四川。她的爱心行动被媒体报道后,有人赞扬她也有人质疑她,其中说的最多的认为她是富二代,去武汉支援是为了给自己的餐饮品牌提高影响力。
对于质疑,刘仙回应说,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普通女生,不是什么富二代,这次出发去武汉前已经写好遗书。而且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生死,如果是为了利益,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过去。刘仙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在武汉给医护工作者送饭,最感动的一件事是,有一天送饭的时候她问医护人员:“你们喜欢什么口味的饭菜?”
医护人员说:“都可以,我们不挑,也许吃了这顿就没有下一次了。”她说到这里哭的很伤心。
她和去武汉支援的医护工作者一样,有一颗大爱之心,不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这件事,而是因为内心的善良和勇敢不允许她坐视不管。
据中华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