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那些向我请求帮助的人说‘不’是冷酷的吗?”
“我可以在对别人设限后仍是个慈悲的人吗?”
“对朋友和爱人的违抗是说明我爱得不够吗?
你是不是常常被这些问题困扰,那很显然,你碰上了我们这里要说的“界限问题”。
如果我们把自己设想成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度,那么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疆域。
就像拥有住家的人一定会在自己土地的四周建造有形的地界一样,我们也必须在生活上设立心理上、肉体上、情感上的界线,来帮助我们分辨什么是我们的责任,什么又不是。
界线可以帮忙我们定位,定义什么是我,什么又不是我。
界线可以标示我到哪里为止,别人从哪里开始,让我有“所有权感”。知道我可以拥有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什么将给予我自由。
界线除了告诉我们必须对什么负责以外,也告诉我们什么不是我们的所有物,什么是我们不需要负责的。
是这些划定使我们成为完整的自己,否则我们的各个领域都可能变成别人随意踩踏的后院。
虽然这个说法听起来简单,但其实我们很多人,尤其是我们当中那些看来最可亲,最有人缘的“好人”都没有意识到她的界限在哪里,并为此感到疲累和愤懑。
什么都说“好”的人是在害怕
我先来说一个朋友之间发生过无数次的故事。苏苏早上起床后接到小莫的电话,小莫约她去去海洋公园,她不加思索地答应了,但原本她的计划是去购物城选一台数码相机。为什么你不拒绝呢?“朋友之间难道不该互相迁就吗?”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伟大的利他主义,但它背后实际上可能因藏着另一种动机,比如就苏苏而言,推动她这样做的真实动机可能是:“如果我对她说不,那下次我可能也会被拒绝,如果我不陪她去海洋公园,那下次她也不会陪我去看电影。”我们内心地恐惧造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些时候变成了苏苏。因为友谊是那么脆弱,它没有证书,契约......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维系,深怕一旦界线冲突产生了,关系就破裂。
这种想法本身有两个问题。第一:认定凝聚我们在一起的强力胶是我们的承诺,义务等外在的因素,而非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成为朋友难道不是因为在一起愉快,而是彼此应该对对方尽到义务?所有以那些总在取消自己界线的人实际上是在担心别人的背弃,但是如果你们在一起是爱,是愉快,是需要,根本不会因为合理的设限而破坏掉。除非你想在一起的人本来就是不爱和不敬你的人,他只是想从你这得到些别的什么。
另外一个典型的故事总是出现在内心不想发生婚前性行为却“木已成舟”的女士那里,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虽然我不想,但我怕这会让他觉得我不够爱他,于是我还是做了。”恐惧,成为毁掉自己界限的凶手。不论朋友还是爱人,维系你们的应该是彼此在一起的愉快感受,这是你们想再次在一起,永远在一起的唯一原因,而不是你要破坏掉自己的界限给与他何种报偿。如果你足够自信、自爱,你不应当怕设限,它不会破坏你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只会让那些假朋友和伪爱人原形毕露。
放弃说“你应该...",而说“我感到..."
小珊的丈夫经常晚归,她感到很孤独。她很生气。只是,她不明说,整个晚上自己默默生闷气。丈夫问了半天也问不出原委。最后,他也烦了,又不想看她的臭脸色,就干脆任她去。
小珊的问题在于她认为她生气的源头是他丈夫,于是别人理应对她的怒气负责。比如你对某人所做的某件事很气愤,找她谈、跟她表明你很生气与为什么生气都是你的责任。如果你认为你的怒气是他的责任,他应该先出面解决你们的问题,那么你可能要等上很多年了,而你的怒气也可能转为苦毒。
你的生气,渴望都是你自己界线范围内的事,如果你寄托别人来解决那就是把“主权”交由他人。
比如小珊,她应该向丈夫说除她生气的原因,更进一步明确地说出在这冲突中,她内心的欲望是什么。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说“因为你晚归,我感到孤独难过。”比说“我觉得你应该早点回家陪我,你的工作难道比我重要”这样的话要有效得多,因为每个人有权决定什么是重要的和不重要的,而我们能做的只是管理自己的情绪。想要改变别人,基本上,我们是无能为力。
在婚姻当中,将你的界线显露出来特别重要。用消极的方式来显示别人无法控制你,永远不能产生亲密的关系,永远无法使对方了解你是怎样一个人,只是让彼此更为疏远罢了。一个啰唆埋怨的配偶只会使问题继续存在。接受他就是那样的人,尊重他选择要那样做,然后让他自己去品尝后果,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当我们如此,就是在发挥我们真正拥有的力量,不再乱用那没人拥有的能力。

一旦明白自己的界线在哪以后,我们会发现思考行为方式的重要变化,例如下表——是一对问题夫妻中的妻子态度的转变:
设限之前
1、“停止对我吼叫,你必须对我好一点。”
2、“你必须停止喝酒,酗酒会破坏我们的家庭。你好好地听清楚,你在毁掉我们的生活!”
3、“你这么好色啊,看那种黄色书刊,真是自甘堕落!你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啊!”
设限之后
1、“你尽可以选择继续大吼大叫,但如果你再这样下去,我是不会留在这里了,我会选择离开。”
2、“你可以选择不处理你喝酒的问题,但我不会让我和孩子继续陷在这种混乱生活当中了。下次你再喝酒,我们会去威尔家过夜,我们也会告诉他们全部的实情。你要喝酒当然是你的选择,只是,我要怎样忍受或面对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3、“我不会跟你一样有‘性趣’看那些杂志裸女的,我只想跟对我有兴趣的人共眠。全看你了,你决定你自己的选择吧!”
放弃控制别人,而将你真正拥有的力量发挥在你自己身上。
我们所能做的不是说“你应该”,“我觉得你”,不是去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对那人的反应。这种观念上的突破将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这放弃控制别人,才是真正自我控制的开始。
两种典型的毁坏你界线的行为
A 恨一个人,是在毁弃你的界线
界线可以帮助你说“不”,但它并不是一个抵抗的概念。它也可以让我们学会宽恕。“以德报怨 以何报德?”所以我们含恨在心。我们最爱说的是“除非他如何如何,否则我一辈子不原谅他。”但其实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已经把主动权交给别人了。你用恨来表示你对他还有所期待,用恨来试图换取他的悔过。但其实这完全可能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赌注。这样你永远在期待的心情中不满,失落。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宽恕。只有不再心存期待的怨恨,你向别人敞开过的疆界才能复原。否则,有缺口的情感疆土永远有一部分哀乐在别人手中。
B 过分期待认同,是在毁弃你的界线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公司里面,那些能干、努力的员工感到痛苦的是有一个挑剔的“毒舌”老板,他们要么试着要赢得那位挑剔者的心——那根本是不可能成功的,要么让对方成功地激怒自己。有些人还把那些苛刻的批评全放在心里,给自己压力。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做这这些事的时候他们的界线已经被那个“刁钻”的老板攻破了。这些反应都是无法把自己与爱批评者分开,以及不能把持自己界线的表现。
首先,心甘情愿地相信世上存在这这种以“挑刺”为乐的人,抛弃“你不满意,是因为我不够好。”这种善良的傻瓜逻辑。
现在你要做的是改变自己对那人的反应,不容许他对你再产生影响。这种观念上的突破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这才是真正自我控制的开始。
此外我发现愈来愈多上班族期待公司如同“家庭”。当今的社会因为家庭、教会、社区结构都不再像以往能够提供精神上的支柱,于是许多人都梦想从同事或者上司那里得到他们以前可以从家人得到的感情支持。个人与工作之间缺乏界线预示种种问题的发生。如果你懂得在工作场所外满足你人际关系上的需要,就能在工作上发挥最大的潜力,不会把个人的需求与公司对你的期望混淆不清。
辨认那些破坏你界线的危险信息
我们要给予,不要自我中心,却并不等于:任何人向我们要什么,我们就得给什么。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给予。总是有一些人不尊重别人的界线,企图从你的疆土中“挖”点什么,并且他们还总是“乔装打扮”一番隐藏他们的真实动机,让你觉得不伸出援手就有违“人道”,因此你要锻炼这样的慧眼,揭发他们。
1、辨认引发愧疚的信息。
人当然要有度量接受别人的指责与意见;你必须知道自己何时太自我中心了。那些蓄意引起你愧疚的话语并不是帮助你成长的粮食,而是用来操纵与控制你的。他们宁可把注意力放在你或你的行为上,而不是在他们自己的感觉上。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感觉会迫使他们面对自己的责任。
2、不要责怪
你一旦发现那些使你愧疚的信息让你感到不舒服,你一再责怪别人“使”你觉得愧疚,就表示别人仍然有办法控制你,只有别人停止那样对待你,你才可能感觉好些。换句话说,你把你生命的控制权转送给别人了。所以,停止责怪别人吧。
3、不要解释或辩护。
只有犯错的小孩才会这样做,而这只会陷入对方要你觉得你愧疚的圈套。你不欠那个想要使你愧疚的人任何解释的,只要告诉对方你的选择。如果你的解释是想让他们了解你为什么会做那样的决定,这当然无伤大雅,可是,如果你要使他们不再让你难受或消除你的愧疚,那么,你就中计了。
4、同情心和责任是两码事
“听起来你生气的原因是我选择……”“听起来你伤心的原因是我不愿意替你……”“我了解你因为我的决定而不快乐,我很遗憾你有那种感觉。”“我知道你很失望。我可以怎样忙你呢?”“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所以你很难接受,是吗?”
主要的原则是:存怜悯之心,以同理心试着了解他们的苦恼,只是,分清楚那是他们的苦恼。
尊重他人的界线
“有什么办法让我能对我的太太设立界线,却不让她对我设立界线?”相这样的话,虽然我很叹赏他的坦白率直,很明显地,答案是:不可能的。假如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的界线,我们也必须尊重他们的界线,这有许多原因:
喜爱别人的界线使我们正视自己的自私与自大。当我们能够关怀与保护别人的珍宝,我们就可以去除我们的自我中心――我们劣根性中的一部分――而变得比较能够以他人为中心。
喜爱别人的界线可以增加我们关怀别人的能力。要喜爱别人与我们相同的观点并不难。可是,当我们碰到了别人的抗拒、敌对、分裂,情况则完全不同了。我们会发现自己陷入冲突当中,或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当我们能够喜爱与尊重别人的界线,我们成就了两件事。第一:我们是真心关心对方。对方已向我们说不,我们若仍硬要帮助她他,是得不到什么好处的,反使他更抗拒我们。
喜爱别人的界线第二个好处是:它养成我们将心比心的习惯,我们想怎样被人对待,就要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我们要为别人的“不”争战,就像我们为自己的“不”争战一样——即使有所损失,也在所不惜。
不确定的时候最好说“不”
当别人要求你给的东西是你不确定的,即:你不能确定你可以用乐意地去给或者有充分的能力去给,你可能会采取下面两个方式之一:
1、 既然你不确定,你先说好吧。
2、 既然你不确定,你说不。
哪个方式比较成熟呢?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第二个。没有先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情绪而轻易说“好”的人,往往遭受界线伤害。他们许下承诺,然后做以下两件事之一:(1)他们很不甘愿地完成承诺,使自己难过。(2)他们无法履行诺言,使别人难过。反之,界线成熟的人若不能答应得心甘情愿而且做得高高兴兴,他们绝不会随便应允别人。因愧疚或是顺从而做事,代价可能会更高,使人痛苦,以及引起很大的不便。我们每个“热心人”必须学习的功课是在你做能力上和情感上的评估之前,不要轻易许下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