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滞剂在晚期肝细胞癌中的研究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0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以前,索拉非尼一直是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唯一的全身治疗药物.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其他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阻滞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陆续问世并得到了临床应用,这些抑制剂已广泛用于晚期HCC的治疗中.基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治疗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人们推测二者之间的协同增敏作用,一方面,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ICIs可以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目前有几个临床试验验证了这一协同作用,贝伐珠单抗联合阿特珠单抗和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试验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目前研究的热点是探讨更多系统的联合治疗方案.本文探讨协同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初步证据,对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HCC中的研究作一概述.
其他文献
目的:优化黄肝颗粒成型工艺,并对颗粒剂的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成型率、含水量为评价指标,进液速率、风机频率、进风温度及物料温度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一步制粒工艺,并对黄肝颗粒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一步制粒最佳条件为雾化压力0.3~0.5 MPa,进液速率5 r/min,风机频率24 Hz,进风温度80℃,物料温度60℃;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得颗粒成型率高、大小均匀、流动性好、水分较低、溶化性好、不易吸湿,易于保存.结论:黄肝颗粒一步制粒工艺合理可行、稳定性好,可为该制剂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胶囊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对骨代谢和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择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5月—2021年2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1粒/次,3次/d;观察组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基础上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次,1次/d.两组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总有效率、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膝关节功能量表(Lysholm)评分、骨代谢[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
目的 评估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临近膈顶肝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51例临近膈顶肝癌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22例患者被列为三维组,未经过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的29例患者列为二维组).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均被成功执行,并比较两组的治疗参数、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三维组的消融点数量和消融能量均高于二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