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帮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好孩子”,我们于2006年开始试行“学生成长伙伴制”。首先,“学生成长伙伴制”反映的是一种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同时,“学生成长伙伴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校的“学生成长伙伴制”以“三爱”( 爱自己、爱伙伴、爱学校)为目标,让学生冲破自我的狭小空间,在与伙伴的合作中,增强道德选择能力和创新能力。
伙伴小组有自愿结合的,有老师帮助建立的(有意识地使强强结合或强弱结合,以达共同成长之目的)。无论是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还是“成长小组”的形式,目的都是促使伙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伙伴的相互影响下,学生逐渐实现由“不敢犯错”到“不愿犯错”,从“我被管理”到“我管自己”的良性转变。
在“六个一”活动中共享学习生活
同读一本书。近年来我们一直以“晨诵、午读、暮省”的形式开展大阅读活动。实行“学生成长伙伴制”以后,我们开始了“伙伴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在“午读时间”,伙伴一起读书;开展“荐一本,看几本”活动,即学生把自己的书推荐给同组的伙伴,大家轮流读,本组读完了,就送到学校的“好书推介台”、“好书交换站”,让好书在全校“漂流”;读完一本书后,同在“伙伴日记”上写读后感。另外,我们还采用接龙读、分角色读等方法鼓励同组伙伴共读一本书,激发伙伴诵读的兴趣和热情。
同背一首诗。伙伴组同学每天利用“晨诵”时间同背一首诗,然后在“伙伴诗词背诵本”上工工整整地把诗抄写下来,一边背一边温习前一首。月底班级大背诵时,各组交上“伙伴诗词背诵本”,由老师任意点诗指名背诵。年级组每学期组织一次“古典诗词擂台赛”,以伙伴组为单位参与。在集体荣誉感、个人成功感的激励下,学生读背古典诗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同讲一个故事。组长或某个伙伴说故事的开头,其余伙伴则围绕开头给出的信息,依次接下去。小组一周一次,班级一月一次,由老师给出故事的开头,一个伙伴组的学生依次接下去,每人限时一分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一节课过得兴奋而又充实。下面是一个关于《七色花》的故事:
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朵七色花,这朵花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把一片花瓣扔出去,念上一句咒语,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学生A:一天下午,我在家里看报纸,知道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发生了旱灾,连续几年,那儿的人民都没有粮食吃,很多人都饿死了。现在有几百万人仍在忍饥挨饿、奄奄一息。我十分同情他们,于是撕下一片七色花花瓣,念了一遍咒语,这时,海洋里的水变成了蒸汽,升上了天空。蒸汽遇冷形成雨点,下到埃塞俄比亚的田里。
学生B:第二天,我在上学的路上,见到一位老爷爷在路边讨钱,我很同情他,但又没有钱,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那朵七色花,我把它掏出来,撕下一片花瓣,念了一遍咒语,那个老爷爷立刻变得很富有,而且很有学问、很善良,经常帮助那些贫苦的人。
……
学生E:最后一个愿望,我想要一幢房子、一套白纱裙、一双滑冰鞋……我正盘算着怎样用这最后一片花瓣,突然看到前面围了许多人。哦,发生车祸了!我想用这片花瓣保佑天下所有的人永远平安!于是,我撕下了最后一片花瓣,向空中抛去……
同写一本日记。伙伴组的同学共同写“伙伴日记”,每人每周写一篇。每周一,先由伙伴们确定“首席日记”者,“首席日记”必须是最高水平的,依次下去,最后一篇日记由上周相对写得不好的同学写。有了前面几篇日记作范例,写该日记的学生就心中有数了。学生非常珍惜每周一次的写作机会,总会使出浑身解数,拿出高质量的日记来参与全班的个人评选和伙伴组评选。
同玩一个游戏。每个月由年级组织伙伴组之间的游戏对抗赛,如走迷宫、球类接力赛、多人绑腿走等。这些活动都很适宜学生平时练习,因此成为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内容,或自编自创或模仿练习。有了“同一个游戏”,学生人人有事做,课间的追逐打闹现象不禁自消。
同创一个作品。伙伴们一起搞小制作,可以发挥群体的智慧,也有利于克服儿童做事三心二意、有始无终的不良习惯。伙伴们利用一些废旧材料或自然材料,在每周的科技活动课上,共同制作玩具或其他东西。班级每月举行一次“伙伴作品展”或“伙伴作品拍卖会”,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并评选出“十佳巧手”、“小制作团体冠军”等。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创造
放假了,孩子们高兴了,可家长却担心了:长长几十天,没有了学校的约束,孩子玩野了怎么办?于是我们试着把伙伴制推广到假期和家庭。
首先,建立假期伙伴小组。教师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指导居家附近的学生结成伙伴小组一起活动。
其次,建立家庭联盟。放假前学校召开家长会,倡导伙伴小组成员的家庭建立联盟,每个家庭负责一天的活动,除安排学生到父母各自的单位参观学习(农民家庭的安排学生到地里劳动)外,还可以让伙伴们一起策划活动。
第三,明确假期伙伴小组的社会实践任务。一是亲子共读,与家长共同阅读课外书籍(至少一本)。二是改掉一个不文明习惯。三是体验生活。家庭联盟的每个家庭负责组织一次活动,家长带伙伴组的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参观访问,有的要介绍情况,有的要指导孩子参与体验,如稻地拔草、在店铺里卖东西等。四是发现美、表达美。可以是家乡的美景,也可以是身边人的美好行为或自己的美德,拍照片或画画均可。五是做一项社会调查。例如水的污染、树木的砍伐、垃圾的处理、市场物价等,并写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这五项任务怎样完成,由伙伴小组的伙伴们自己研究策划。
开学后,对每一项任务都有检查、评比、奖励,或展示或演讲或报告。每一个伙伴组都有评选奖项,诸如“调查能手”、“美的使者”、“读书大王”、“书香门第”等。假期伙伴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生活即教育”的真谛。社会成了大课堂,一个人的封闭生活变成了开放的世界。伙伴们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争论有趣的问题,解决摩擦和矛盾。在这样的大课堂中,他们一面体验、感悟学校里和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面随机生成新的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自主自治,成为自由的人、创造的人、幸福的人。
好的教育形式本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就是一个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磁场”。“学生成长伙伴制”就是这样一种好形式。
(编辑 于学友)
我校的“学生成长伙伴制”以“三爱”( 爱自己、爱伙伴、爱学校)为目标,让学生冲破自我的狭小空间,在与伙伴的合作中,增强道德选择能力和创新能力。
伙伴小组有自愿结合的,有老师帮助建立的(有意识地使强强结合或强弱结合,以达共同成长之目的)。无论是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还是“成长小组”的形式,目的都是促使伙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伙伴的相互影响下,学生逐渐实现由“不敢犯错”到“不愿犯错”,从“我被管理”到“我管自己”的良性转变。
在“六个一”活动中共享学习生活
同读一本书。近年来我们一直以“晨诵、午读、暮省”的形式开展大阅读活动。实行“学生成长伙伴制”以后,我们开始了“伙伴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在“午读时间”,伙伴一起读书;开展“荐一本,看几本”活动,即学生把自己的书推荐给同组的伙伴,大家轮流读,本组读完了,就送到学校的“好书推介台”、“好书交换站”,让好书在全校“漂流”;读完一本书后,同在“伙伴日记”上写读后感。另外,我们还采用接龙读、分角色读等方法鼓励同组伙伴共读一本书,激发伙伴诵读的兴趣和热情。
同背一首诗。伙伴组同学每天利用“晨诵”时间同背一首诗,然后在“伙伴诗词背诵本”上工工整整地把诗抄写下来,一边背一边温习前一首。月底班级大背诵时,各组交上“伙伴诗词背诵本”,由老师任意点诗指名背诵。年级组每学期组织一次“古典诗词擂台赛”,以伙伴组为单位参与。在集体荣誉感、个人成功感的激励下,学生读背古典诗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同讲一个故事。组长或某个伙伴说故事的开头,其余伙伴则围绕开头给出的信息,依次接下去。小组一周一次,班级一月一次,由老师给出故事的开头,一个伙伴组的学生依次接下去,每人限时一分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一节课过得兴奋而又充实。下面是一个关于《七色花》的故事:
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朵七色花,这朵花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把一片花瓣扔出去,念上一句咒语,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学生A:一天下午,我在家里看报纸,知道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发生了旱灾,连续几年,那儿的人民都没有粮食吃,很多人都饿死了。现在有几百万人仍在忍饥挨饿、奄奄一息。我十分同情他们,于是撕下一片七色花花瓣,念了一遍咒语,这时,海洋里的水变成了蒸汽,升上了天空。蒸汽遇冷形成雨点,下到埃塞俄比亚的田里。
学生B:第二天,我在上学的路上,见到一位老爷爷在路边讨钱,我很同情他,但又没有钱,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那朵七色花,我把它掏出来,撕下一片花瓣,念了一遍咒语,那个老爷爷立刻变得很富有,而且很有学问、很善良,经常帮助那些贫苦的人。
……
学生E:最后一个愿望,我想要一幢房子、一套白纱裙、一双滑冰鞋……我正盘算着怎样用这最后一片花瓣,突然看到前面围了许多人。哦,发生车祸了!我想用这片花瓣保佑天下所有的人永远平安!于是,我撕下了最后一片花瓣,向空中抛去……
同写一本日记。伙伴组的同学共同写“伙伴日记”,每人每周写一篇。每周一,先由伙伴们确定“首席日记”者,“首席日记”必须是最高水平的,依次下去,最后一篇日记由上周相对写得不好的同学写。有了前面几篇日记作范例,写该日记的学生就心中有数了。学生非常珍惜每周一次的写作机会,总会使出浑身解数,拿出高质量的日记来参与全班的个人评选和伙伴组评选。
同玩一个游戏。每个月由年级组织伙伴组之间的游戏对抗赛,如走迷宫、球类接力赛、多人绑腿走等。这些活动都很适宜学生平时练习,因此成为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内容,或自编自创或模仿练习。有了“同一个游戏”,学生人人有事做,课间的追逐打闹现象不禁自消。
同创一个作品。伙伴们一起搞小制作,可以发挥群体的智慧,也有利于克服儿童做事三心二意、有始无终的不良习惯。伙伴们利用一些废旧材料或自然材料,在每周的科技活动课上,共同制作玩具或其他东西。班级每月举行一次“伙伴作品展”或“伙伴作品拍卖会”,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并评选出“十佳巧手”、“小制作团体冠军”等。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创造
放假了,孩子们高兴了,可家长却担心了:长长几十天,没有了学校的约束,孩子玩野了怎么办?于是我们试着把伙伴制推广到假期和家庭。
首先,建立假期伙伴小组。教师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指导居家附近的学生结成伙伴小组一起活动。
其次,建立家庭联盟。放假前学校召开家长会,倡导伙伴小组成员的家庭建立联盟,每个家庭负责一天的活动,除安排学生到父母各自的单位参观学习(农民家庭的安排学生到地里劳动)外,还可以让伙伴们一起策划活动。
第三,明确假期伙伴小组的社会实践任务。一是亲子共读,与家长共同阅读课外书籍(至少一本)。二是改掉一个不文明习惯。三是体验生活。家庭联盟的每个家庭负责组织一次活动,家长带伙伴组的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参观访问,有的要介绍情况,有的要指导孩子参与体验,如稻地拔草、在店铺里卖东西等。四是发现美、表达美。可以是家乡的美景,也可以是身边人的美好行为或自己的美德,拍照片或画画均可。五是做一项社会调查。例如水的污染、树木的砍伐、垃圾的处理、市场物价等,并写出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这五项任务怎样完成,由伙伴小组的伙伴们自己研究策划。
开学后,对每一项任务都有检查、评比、奖励,或展示或演讲或报告。每一个伙伴组都有评选奖项,诸如“调查能手”、“美的使者”、“读书大王”、“书香门第”等。假期伙伴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生活即教育”的真谛。社会成了大课堂,一个人的封闭生活变成了开放的世界。伙伴们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争论有趣的问题,解决摩擦和矛盾。在这样的大课堂中,他们一面体验、感悟学校里和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面随机生成新的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自主自治,成为自由的人、创造的人、幸福的人。
好的教育形式本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就是一个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磁场”。“学生成长伙伴制”就是这样一种好形式。
(编辑 于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