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来对很多海外华人来说,奥运火炬是遥远的事情。可在伦敦和巴黎传递中遭遇的“意外”冲突,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也改变了很多事
和很多留美工作的留学生一样,lkenlken有着体面的工作和富足的生活。最初,对2008年4月9日是否去离家50英里以外的旧金山看火炬接力,他一直摇摆不定——毕竟,忙碌的星期三太难请假了。
对于大多数在美华人,奥运火炬本来也是很遥远的事情。而之前火炬在伦敦和巴黎传递中遭遇的“意外”冲突,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
美国华人HuangXinchuan在给本刊记者的信件中写道:硅谷这种地方, 生活工作的节奏都非常紧张,平常请假不是易事,尤其大规模的华人主力成批请假。很多人都是临时在8日甚至9日当天才决定来参加,因为形势在7日的巴黎急转直下!大家都觉得, 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
决定声援火炬的人突然增多
一辆巴士在美国旧金山市区穿行,车身广告针对着中国的“人权问题”,奥运五环被画成5个手铐;在这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处,巨大的户外广告牌上,印着宣扬西藏“独立”的旗帜和口号。
“这样的广告可能存在一个星期了。”在硅谷工作的华人软件工程师lkenlken(网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藏独’那些人非常嚣张,这次去参加火炬传递的人有一半是被激怒的,侮辱我们的祖国就像侮辱我们的母亲。”
3月18日,北加州华人联盟主席林恒,像往常一样开始联络华人社团,准备像庆祝国庆、春节一样迎接奥运火炬在旧金山的传递,“本来就是一种庆贺的形式,”林恒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但欧洲传递出事以后,我们都很愤怒。最后两天报名了近5000人,我们没法统计安排了,就不设截止日期,让他们直接去(现场)。”
和往常由华人社团召集的方式不同,这次在旧金山火炬传递现场出现的很多被称为“新侨”的华人,多是留学后留美工作的,他们的组织工作都在论坛上完成。
lkenlken就是在自己灌水多年的论坛——未名空间(Mitbbs)三藩市地区版上发了征集一起去看火炬的帖子,只有10人报名打算前往。这个论坛平常只是用于“新侨”们聊工作、聊股票、聊哪个学区更适合小孩的琐事,组织人数最多的活动是一次100人参加的户外烤肉。但在巴黎的火炬冲突之后,论坛的报名数一下增长到400多人,很多人不但自己报名,还表示要带人一同前往。
其他地区的很多华人也通过Mitbbs联络前往旧金山。在美国做进出口生意的Ian Zhang就在洛杉矶当地论坛上组织了21人,连夜开车6个多小时赶往旧金山。
还有加入Mitbbs的曹霆和朋友们,他们印制了2000多份传单,在华人最多的大华超市、狮子山超市门口分发。为了避免传单过于政治化,他们在传单上写着:中国人勇敢站起来,加入到支持奥运火炬传递的活动中。
lkenlken组织人员赶制了400件迎奥运的文化衫,600面小旗子,分发给参加活动的网友。大家甚至租了飞机,拉着“GO BEIJING CHINA!GO OLYMPICS”的标语在当日的旧金山上空盘旋。
冲突,激烈但不血腥
火炬传递要封路,很多人在早晨6:00就早早赶往集合点。火炬传递的起点,也是各华人社团、大学团体的集合处。
7:00,起点处已被红旗覆盖。现场总协调人林恒估计,在起点聚集的保护火炬的华人有1万多。lkenlken事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有家庭有工作,我没有能力去保护(火炬),这是警察该做的事情。我们只想的是人多一些,把‘藏独’围起来,不让他们跑出去抢火炬。”
随着传递时间的临近,沿途传来消息:除了起点,其他地方都有“藏独”分子,需要增援。跟总协调人林恒商量后,8:00,曹霆带领100多人出发前往增援处。
没走多远,队伍就碰上了第一拨“藏独”分子,约50人。他们举着西藏旗、标语,喊着口号。身高1.85米、体重200斤的曹霆被朋友称为“大熊”,他率先冲入对方的阵营中。100多人张开所有的五星红旗,将西藏旗遮住,并大声地喊着口号,唱着国歌,用声浪压制“藏独”分子的口号。一位留学生女孩说会唱藏文歌,于是在“藏独”分子面前唱了一首。
这场被称为“藩街保卫战”的冲突,随着人数不断加入变得越来越激烈。
曹霆则领着40人,继续向火炬传递路线的中段靠近。“路线前段的‘藏独’比较少,但越走越发现不对,红旗越来越少。到了中间,发现一大批‘藏独’在那里。”曹霆说。他开始打电话叫人,但现场太乱,只能走回去搬救兵。
不过,双方冲突的形式并不血腥——很少有肢体碰撞,几乎都是以言语为主。外来的人不断加入,层层围住“藏独”分子,最里层的人就跟“藏独”分子展开脸贴脸的对骂,站在外圈则开始喊口号、唱歌。
“这辈子没有见识过那种脸对脸狂吼对骂的场景,离得很近,谁都不敢碰到谁,只要一开始打就是群架。”从洛杉矶赶去的Ian Zhang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藏独’也有人拦着,不让自己人动手打,因为打起来他们也吃亏。”
直到16:00,“藏独”分子离开,保护火炬的华人队伍也慢慢开始撤离。
事后,一些保护火炬者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我们是业余的。我们人是多,但他们有战术。”Ian Zhang说。“藏独”分子的严密有序——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有人出主意;而保护火炬的华人较为松散,在双方的“战斗”中,他们落了下风。
在不少参与者的眼里,这次火炬传递改变了很多事。“以前中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各自为政,这次那么多人出来,不是偶然的。”2001年到美国工作的曹霆对本刊说。
和很多留美工作的留学生一样,lkenlken有着体面的工作和富足的生活。最初,对2008年4月9日是否去离家50英里以外的旧金山看火炬接力,他一直摇摆不定——毕竟,忙碌的星期三太难请假了。
对于大多数在美华人,奥运火炬本来也是很遥远的事情。而之前火炬在伦敦和巴黎传递中遭遇的“意外”冲突,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
美国华人HuangXinchuan在给本刊记者的信件中写道:硅谷这种地方, 生活工作的节奏都非常紧张,平常请假不是易事,尤其大规模的华人主力成批请假。很多人都是临时在8日甚至9日当天才决定来参加,因为形势在7日的巴黎急转直下!大家都觉得, 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
决定声援火炬的人突然增多
一辆巴士在美国旧金山市区穿行,车身广告针对着中国的“人权问题”,奥运五环被画成5个手铐;在这个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处,巨大的户外广告牌上,印着宣扬西藏“独立”的旗帜和口号。
“这样的广告可能存在一个星期了。”在硅谷工作的华人软件工程师lkenlken(网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藏独’那些人非常嚣张,这次去参加火炬传递的人有一半是被激怒的,侮辱我们的祖国就像侮辱我们的母亲。”
3月18日,北加州华人联盟主席林恒,像往常一样开始联络华人社团,准备像庆祝国庆、春节一样迎接奥运火炬在旧金山的传递,“本来就是一种庆贺的形式,”林恒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但欧洲传递出事以后,我们都很愤怒。最后两天报名了近5000人,我们没法统计安排了,就不设截止日期,让他们直接去(现场)。”
和往常由华人社团召集的方式不同,这次在旧金山火炬传递现场出现的很多被称为“新侨”的华人,多是留学后留美工作的,他们的组织工作都在论坛上完成。
lkenlken就是在自己灌水多年的论坛——未名空间(Mitbbs)三藩市地区版上发了征集一起去看火炬的帖子,只有10人报名打算前往。这个论坛平常只是用于“新侨”们聊工作、聊股票、聊哪个学区更适合小孩的琐事,组织人数最多的活动是一次100人参加的户外烤肉。但在巴黎的火炬冲突之后,论坛的报名数一下增长到400多人,很多人不但自己报名,还表示要带人一同前往。
其他地区的很多华人也通过Mitbbs联络前往旧金山。在美国做进出口生意的Ian Zhang就在洛杉矶当地论坛上组织了21人,连夜开车6个多小时赶往旧金山。
还有加入Mitbbs的曹霆和朋友们,他们印制了2000多份传单,在华人最多的大华超市、狮子山超市门口分发。为了避免传单过于政治化,他们在传单上写着:中国人勇敢站起来,加入到支持奥运火炬传递的活动中。
lkenlken组织人员赶制了400件迎奥运的文化衫,600面小旗子,分发给参加活动的网友。大家甚至租了飞机,拉着“GO BEIJING CHINA!GO OLYMPICS”的标语在当日的旧金山上空盘旋。
冲突,激烈但不血腥
火炬传递要封路,很多人在早晨6:00就早早赶往集合点。火炬传递的起点,也是各华人社团、大学团体的集合处。
7:00,起点处已被红旗覆盖。现场总协调人林恒估计,在起点聚集的保护火炬的华人有1万多。lkenlken事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有家庭有工作,我没有能力去保护(火炬),这是警察该做的事情。我们只想的是人多一些,把‘藏独’围起来,不让他们跑出去抢火炬。”
随着传递时间的临近,沿途传来消息:除了起点,其他地方都有“藏独”分子,需要增援。跟总协调人林恒商量后,8:00,曹霆带领100多人出发前往增援处。
没走多远,队伍就碰上了第一拨“藏独”分子,约50人。他们举着西藏旗、标语,喊着口号。身高1.85米、体重200斤的曹霆被朋友称为“大熊”,他率先冲入对方的阵营中。100多人张开所有的五星红旗,将西藏旗遮住,并大声地喊着口号,唱着国歌,用声浪压制“藏独”分子的口号。一位留学生女孩说会唱藏文歌,于是在“藏独”分子面前唱了一首。
这场被称为“藩街保卫战”的冲突,随着人数不断加入变得越来越激烈。
曹霆则领着40人,继续向火炬传递路线的中段靠近。“路线前段的‘藏独’比较少,但越走越发现不对,红旗越来越少。到了中间,发现一大批‘藏独’在那里。”曹霆说。他开始打电话叫人,但现场太乱,只能走回去搬救兵。
不过,双方冲突的形式并不血腥——很少有肢体碰撞,几乎都是以言语为主。外来的人不断加入,层层围住“藏独”分子,最里层的人就跟“藏独”分子展开脸贴脸的对骂,站在外圈则开始喊口号、唱歌。
“这辈子没有见识过那种脸对脸狂吼对骂的场景,离得很近,谁都不敢碰到谁,只要一开始打就是群架。”从洛杉矶赶去的Ian Zhang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藏独’也有人拦着,不让自己人动手打,因为打起来他们也吃亏。”
直到16:00,“藏独”分子离开,保护火炬的华人队伍也慢慢开始撤离。
事后,一些保护火炬者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我们是业余的。我们人是多,但他们有战术。”Ian Zhang说。“藏独”分子的严密有序——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有人出主意;而保护火炬的华人较为松散,在双方的“战斗”中,他们落了下风。
在不少参与者的眼里,这次火炬传递改变了很多事。“以前中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各自为政,这次那么多人出来,不是偶然的。”2001年到美国工作的曹霆对本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