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a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8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变化情况、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24周及4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DNA、ALT和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5,P<0.05)。

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HBV-DNA的表达水平,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5例经病理证实的单侧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55例中,PTMC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1.9%(187/85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癌灶>5 mm、包膜侵犯、多灶性及腺内播散的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31.4%比19.5%,χ2=11.429
目的探讨石蜡包埋细胞块技术在胸腔积液和腹水(胸腹水)肿瘤细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临床送检的胸腹水标本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可疑肿瘤细胞的沉积物制成石蜡包埋细胞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细胞的良恶性,确定肿瘤细胞类型和组织起源。结果对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异形细胞、可疑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的病例69例,进行制作细胞块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恶性51例,良性17例,难于确诊1例;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