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屌丝”为例,分析流行称谓语的理据。流行称谓语的理据可以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根据来源的不同词内理据,可以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外理据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本文主要侧重社会心理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流行称谓语 词内理据 词外理据 屌丝
网络的产生和普及,催生了很多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网络流行语就是一个典型。网络流行称谓语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使用频率上,在网络流行语中都占很大的比重。本文将从词语的理据角度入手,对流行称谓语“屌丝”进行分析,探讨词语流行称谓语产生的内在依据与外在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
“屌丝”(又写作“吊丝”“钓丝”“叼丝”)自2011年产生以来,一直活跃于各大媒体,2012年11月3日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引起人们的普遍热议,成为当下最火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并催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词语,如“高富帅”“白富美”“女神”“黑木耳”“土肥圆”等等。该词产生理据丰富,既有词内理据,又有词外理据,下文将对此进行细致分析。
一、“屌丝”的词内理据
所谓“词内理据”,是词产生的内部理据,也是我们所说的“造词理据”,一般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下面分析“屌丝”的具体理据。
(一)语音理据
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上,具有语音理据的词语一般是模仿声音而成,有的是自然界的声音,有的是人类的自然声音,有的是对外来语的音译等。“屌丝”的语音理据有以下两种说法:
1.diors(diǎo sī)说
“屌丝”源于前国脚李毅的贴吧。李毅曾经说自己的球技像法国球星亨利大帝,因而被网友称为“李毅大帝”,“帝”与“D”读音相同,所以其贴吧又称为“D吧”。这个贴吧中的人都是李毅的粉丝,所以被称为“D”丝。后来此贴吧与“魔兽世界”吧交恶,因为“D”又是“屌”读音“diao”的开头字母,根据缩写规则——首字母代称的原则,以“D”代称“屌”,所以“魔兽世界”吧的人称李毅贴吧的粉丝们为“屌丝”。这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带有贬义。
2.dace说
“屌丝”一词的读音“diǎo sī”与意大利语“dace”(义为“领袖”“首领”)发音相似,李毅贴吧的粉丝们在被称为“屌丝”之后,取其“dace”之义,接受了这一称谓。这个自称带有更多的自信,含有褒义。
“屌丝”这两种语音理据其实有一个先后顺序,“dace说”是在“diors说”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因为主客体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虽然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都有明显差异,从词源上看“diors”和“dace”也截然不同,但是所指都是李毅的粉丝们,所以二者都是“屌丝”的语音理据。
(二)形态理据
形态理据是指通过词的形态构成可以推断出词的意义,即词的形态和词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在“屌丝”产生以前,“X+丝”词语模已经出现,一般指那些对“X”(一般指明星)痴迷喜欢的人,如“钢丝”——郭德纲的粉丝,“蕾丝”——徐静蕾的粉丝,“柳丝”——柳岩的粉丝等,“屌丝”实际也是对这一词语模的应用,“屌”实际是“D”的音译。为什么会选择“屌”作为书写载体,原因在于“屌”在汉语中也具有褒贬两种感情色彩:
第一,褒义色彩。古代具有生殖崇拜,因而“屌”具有了崇高之义。在一些方言中,如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人们说“这人真屌”或“太屌了”,实际意义是“这人真厉害”或“太厉害”①。在台湾,“屌”也有这样的语义。它除了“表扬、赞美”的褒义色彩之外,大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嫉妒”义。
第二,贬义色彩。《汉语大词典》对“屌”的解释为:“詈词。表示恼火或反感”。这种用法由来已久,敦煌变文《燕子赋》中,燕子挨打后说:“不曾触犯豹尾,缘没横罹鸟(鸟读diao,是“屌”的本字)灾。”蒋礼鸿解释为:“这是燕子气愤的话,说自己没有触犯皇帝的仪仗,为什么要遭受这种倒霉的灾祸呢。②”李玫莹认为:“人的生殖器官是人隐密的私处,因此人们一般在交谈中比较忌讳,如果言语中涉及到相关的内容也会说得比较隐晦或使用其生理学术语,而在骂詈语中,人直呼其名往往带有一种肮脏的意味。③”“屌”作为詈词,用来指称别人,表示对对方的辱骂,从而抒发对别人的不满和愤怒,不用于指代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或事件。
总之,广大网民选用具有褒贬两个色彩意义的“屌”进入“X+丝”词语模中,与“屌丝”的语音理据正好符合,能够恰当地表达网民的意义,因此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后来写作“吊丝”“钓丝”“叼丝”等都是为了追求文雅。
(三)语义理据
语义理据是在词的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取得的词义的根据。网络流行称谓语产生之处,往往都是对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称呼,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出现语义扩大的情况。“屌丝”的语义逐渐变化是伴随着区别义素的逐渐减少和淡化而产生的。
“屌丝”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其所指称的群体不再限于李毅的粉丝们,而扩大到那些收入少、社会地位低、性格懦弱的男士们;后来扩大到具有相同状况的女士们,出现了“女屌丝”,“屌丝”的性别区别义素消失。随后又出现了 “屌丝男士”“屌丝女士”“屌丝逆袭”等,这些“屌丝”的外形特征不再明显,性格中的内向、懦弱等也不再明显,性格中的坚忍和坚强被突出,被戏称为“屌丝”中的“男神”。随着“屌丝”指称的范围越来越广,IT精英、都市CBD中的高级白领,甚至文化名流也称自己是“屌丝”。“屌丝”群体逐渐扩大,“屌丝”自我认证得到极大的扩张,“屌丝”的具体特征也在逐渐的变化,具体演变如下表所示:
第一阶段④:
屌丝 李毅的粉丝 非李毅粉丝
+ -
第二阶段: 屌丝 区别因素 男 女 成人 非成人
+ - + -
外在特征 矮 穷 挫 社会地位低
+ + + +
内在特征 懦弱 内向 凄凉 隐忍
+ + - -
第三阶段:
屌丝 区别因素 男 女 成人 非成人
+ + + +
外在特征 矮 穷 挫 社会地位低
- - - +
内在特征 懦弱 内向 凄凉 隐忍
- - - +
第四阶段:
屌丝 区别因素 男 女 成人 非成人
+ + + +
外在特征 矮 穷 挫 社会地位低
- - - -
内在特征 懦弱 内向 凄凉 隐忍
- - + +
“屌丝”在传播过程中,外在具体可感的特征逐渐消失淡化,内在情感精神的特征也由比较容易判断的性格特征,转化为比较深层的精神特质。这些变化使得“屌丝”的认证更加模糊,因此,“屌丝”所能够指代和自指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总之,“屌丝”外在特征义素的逐渐脱落,是“屌丝”所指群体逐渐扩大的重要原因。
二、“屌丝”的词外理据
词外理据又称文化理据,是一个词产生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网络新词语的产生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复杂的社会心理等。关于“屌丝”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由此所映射出的社会现实,很多学者都已经做过深刻分析,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对该词产生的社会心理做出分析。
(一)能量或情感的宣泄
《说文》⑤:“詈,骂也。从网从言,网罪人会意。”“詈语”就是粗野的骂人之词语,其中数量和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是性詈语,根据所指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⑥,第一种与器官相关的詈语,如“屌样、你妹的”;第二种,与性职业有关,如“娼妓、婊子”等;第三种,与性行为有关,如“操、干”等。(江志全、范蕊,2008)“屌丝”属于性詈语中的第一类。
弗洛伊德⑦认为,人的潜意识中存在大量的性能量,由于社会道德、法律等等的规范和制约,很多性能量被压抑。为了保持能量的平衡,许多被压抑的性能量通过性詈语宣泄出来,很多常见的詈语口头语如“他妈的、他奶奶的”等,都可以被看作是性能量的宣泄。“屌丝”的出现和流行与这种能量的宣泄有着密切的关系。“屌丝”最初的作用是用来谩骂或侮辱对方,从而实现对对方的语言攻击和报复,情感比较强烈。但是,随着“屌丝”认同度的增加,“屌丝”的谩骂作用逐渐消失和淡化,戏谑和娱乐的作用逐渐增加,不仅娱乐别人,还娱乐自己,跟当代“娱乐至死”的精神极为合拍,恰当地表达了当代社会的娱乐情感。可见,无论是潜意识中的能量宣泄,还是当今社会情感的表达,“屌丝”都能很好地实现这些功能,正因为如此,“屌丝”的接受者也越来越多。
(二)陌生化与时尚追求
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喜欢“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当代众多的“80后”、“90后”。“屌丝”实际所指的群体早已存在,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屌丝”这个称谓出现之后,人们觉得这一称谓新颖而独特,具有“陌生化”的特点,于是“屌丝”成为大家广泛使用的称谓。此外,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人们总在不停地追求或追逐着时尚。网络流行语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是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时尚词语。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与习惯,使得“屌丝”也成为众多追求时尚人士的选择,于是“屌丝”的传播和使用越来越广。总之,“陌生化”的表达需求与追求时尚的心理是“屌丝”流行的重要原因。
(三)参与和从众心理
网络的出现与普及,为大家关注和参与社会提供了平台,使得众多人的“话语权”得到了彰显。于是,众多的网民或者网络水军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参与,发现并揭示甚至推动社会问题的进展。“屌丝”是网民在网络平台上互相交流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是网络的产物,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网络,这个词可能不会出现,或者出现得比较晚。另外,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受群体的影响,不自觉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出现从众行为。李毅贴吧中的人员,刚开始并不是每一个成员都接受“屌丝”这个称呼,但是随着接受成员的增多,很多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也逐渐接受了这一称呼。在“屌丝”传播与流行过程中,很多成员也是出于从众心理,而接受这一称谓。总之,“屌丝”产生和流行,与广大网民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网民的从众心理也密不可分。可以说,网民的参与和从众心理促成了“屌丝”的产生和流行。
“屌丝”的产生和流行是诸多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流行称谓语的理据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探究词语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而且能找到促成这些称谓语流行,甚至消失的外在原因,可以为词汇发展提供很好的依据。
注释:
①http://baike.so.com/doc/5348412.html
②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增补定本):303~304.
③李玫莹.《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59
④“+”表示具有这个特征,“-”表示不具有这个特征。
⑤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6.
⑥江志全,范蕊.汉语性詈语的心理及文化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8,(3).
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参考文献:
[1]张志毅.词的理据[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0,(4).
[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田香凝.“屌丝”媒介形象建构研究[J].东南传播,2012,(10).
[4]齐忞.网络新词语理据研究[J].黔南民族学院学报,2013,(1).
(张晓传 辽宁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16025)
关键词:网络流行称谓语 词内理据 词外理据 屌丝
网络的产生和普及,催生了很多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网络流行语就是一个典型。网络流行称谓语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使用频率上,在网络流行语中都占很大的比重。本文将从词语的理据角度入手,对流行称谓语“屌丝”进行分析,探讨词语流行称谓语产生的内在依据与外在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
“屌丝”(又写作“吊丝”“钓丝”“叼丝”)自2011年产生以来,一直活跃于各大媒体,2012年11月3日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引起人们的普遍热议,成为当下最火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并催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词语,如“高富帅”“白富美”“女神”“黑木耳”“土肥圆”等等。该词产生理据丰富,既有词内理据,又有词外理据,下文将对此进行细致分析。
一、“屌丝”的词内理据
所谓“词内理据”,是词产生的内部理据,也是我们所说的“造词理据”,一般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下面分析“屌丝”的具体理据。
(一)语音理据
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上,具有语音理据的词语一般是模仿声音而成,有的是自然界的声音,有的是人类的自然声音,有的是对外来语的音译等。“屌丝”的语音理据有以下两种说法:
1.diors(diǎo sī)说
“屌丝”源于前国脚李毅的贴吧。李毅曾经说自己的球技像法国球星亨利大帝,因而被网友称为“李毅大帝”,“帝”与“D”读音相同,所以其贴吧又称为“D吧”。这个贴吧中的人都是李毅的粉丝,所以被称为“D”丝。后来此贴吧与“魔兽世界”吧交恶,因为“D”又是“屌”读音“diao”的开头字母,根据缩写规则——首字母代称的原则,以“D”代称“屌”,所以“魔兽世界”吧的人称李毅贴吧的粉丝们为“屌丝”。这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带有贬义。
2.dace说
“屌丝”一词的读音“diǎo sī”与意大利语“dace”(义为“领袖”“首领”)发音相似,李毅贴吧的粉丝们在被称为“屌丝”之后,取其“dace”之义,接受了这一称谓。这个自称带有更多的自信,含有褒义。
“屌丝”这两种语音理据其实有一个先后顺序,“dace说”是在“diors说”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因为主客体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虽然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都有明显差异,从词源上看“diors”和“dace”也截然不同,但是所指都是李毅的粉丝们,所以二者都是“屌丝”的语音理据。
(二)形态理据
形态理据是指通过词的形态构成可以推断出词的意义,即词的形态和词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在“屌丝”产生以前,“X+丝”词语模已经出现,一般指那些对“X”(一般指明星)痴迷喜欢的人,如“钢丝”——郭德纲的粉丝,“蕾丝”——徐静蕾的粉丝,“柳丝”——柳岩的粉丝等,“屌丝”实际也是对这一词语模的应用,“屌”实际是“D”的音译。为什么会选择“屌”作为书写载体,原因在于“屌”在汉语中也具有褒贬两种感情色彩:
第一,褒义色彩。古代具有生殖崇拜,因而“屌”具有了崇高之义。在一些方言中,如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人们说“这人真屌”或“太屌了”,实际意义是“这人真厉害”或“太厉害”①。在台湾,“屌”也有这样的语义。它除了“表扬、赞美”的褒义色彩之外,大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嫉妒”义。
第二,贬义色彩。《汉语大词典》对“屌”的解释为:“詈词。表示恼火或反感”。这种用法由来已久,敦煌变文《燕子赋》中,燕子挨打后说:“不曾触犯豹尾,缘没横罹鸟(鸟读diao,是“屌”的本字)灾。”蒋礼鸿解释为:“这是燕子气愤的话,说自己没有触犯皇帝的仪仗,为什么要遭受这种倒霉的灾祸呢。②”李玫莹认为:“人的生殖器官是人隐密的私处,因此人们一般在交谈中比较忌讳,如果言语中涉及到相关的内容也会说得比较隐晦或使用其生理学术语,而在骂詈语中,人直呼其名往往带有一种肮脏的意味。③”“屌”作为詈词,用来指称别人,表示对对方的辱骂,从而抒发对别人的不满和愤怒,不用于指代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或事件。
总之,广大网民选用具有褒贬两个色彩意义的“屌”进入“X+丝”词语模中,与“屌丝”的语音理据正好符合,能够恰当地表达网民的意义,因此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后来写作“吊丝”“钓丝”“叼丝”等都是为了追求文雅。
(三)语义理据
语义理据是在词的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取得的词义的根据。网络流行称谓语产生之处,往往都是对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的称呼,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出现语义扩大的情况。“屌丝”的语义逐渐变化是伴随着区别义素的逐渐减少和淡化而产生的。
“屌丝”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其所指称的群体不再限于李毅的粉丝们,而扩大到那些收入少、社会地位低、性格懦弱的男士们;后来扩大到具有相同状况的女士们,出现了“女屌丝”,“屌丝”的性别区别义素消失。随后又出现了 “屌丝男士”“屌丝女士”“屌丝逆袭”等,这些“屌丝”的外形特征不再明显,性格中的内向、懦弱等也不再明显,性格中的坚忍和坚强被突出,被戏称为“屌丝”中的“男神”。随着“屌丝”指称的范围越来越广,IT精英、都市CBD中的高级白领,甚至文化名流也称自己是“屌丝”。“屌丝”群体逐渐扩大,“屌丝”自我认证得到极大的扩张,“屌丝”的具体特征也在逐渐的变化,具体演变如下表所示:
第一阶段④:
屌丝 李毅的粉丝 非李毅粉丝
+ -
第二阶段: 屌丝 区别因素 男 女 成人 非成人
+ - + -
外在特征 矮 穷 挫 社会地位低
+ + + +
内在特征 懦弱 内向 凄凉 隐忍
+ + - -
第三阶段:
屌丝 区别因素 男 女 成人 非成人
+ + + +
外在特征 矮 穷 挫 社会地位低
- - - +
内在特征 懦弱 内向 凄凉 隐忍
- - - +
第四阶段:
屌丝 区别因素 男 女 成人 非成人
+ + + +
外在特征 矮 穷 挫 社会地位低
- - - -
内在特征 懦弱 内向 凄凉 隐忍
- - + +
“屌丝”在传播过程中,外在具体可感的特征逐渐消失淡化,内在情感精神的特征也由比较容易判断的性格特征,转化为比较深层的精神特质。这些变化使得“屌丝”的认证更加模糊,因此,“屌丝”所能够指代和自指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总之,“屌丝”外在特征义素的逐渐脱落,是“屌丝”所指群体逐渐扩大的重要原因。
二、“屌丝”的词外理据
词外理据又称文化理据,是一个词产生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网络新词语的产生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复杂的社会心理等。关于“屌丝”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由此所映射出的社会现实,很多学者都已经做过深刻分析,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对该词产生的社会心理做出分析。
(一)能量或情感的宣泄
《说文》⑤:“詈,骂也。从网从言,网罪人会意。”“詈语”就是粗野的骂人之词语,其中数量和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是性詈语,根据所指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⑥,第一种与器官相关的詈语,如“屌样、你妹的”;第二种,与性职业有关,如“娼妓、婊子”等;第三种,与性行为有关,如“操、干”等。(江志全、范蕊,2008)“屌丝”属于性詈语中的第一类。
弗洛伊德⑦认为,人的潜意识中存在大量的性能量,由于社会道德、法律等等的规范和制约,很多性能量被压抑。为了保持能量的平衡,许多被压抑的性能量通过性詈语宣泄出来,很多常见的詈语口头语如“他妈的、他奶奶的”等,都可以被看作是性能量的宣泄。“屌丝”的出现和流行与这种能量的宣泄有着密切的关系。“屌丝”最初的作用是用来谩骂或侮辱对方,从而实现对对方的语言攻击和报复,情感比较强烈。但是,随着“屌丝”认同度的增加,“屌丝”的谩骂作用逐渐消失和淡化,戏谑和娱乐的作用逐渐增加,不仅娱乐别人,还娱乐自己,跟当代“娱乐至死”的精神极为合拍,恰当地表达了当代社会的娱乐情感。可见,无论是潜意识中的能量宣泄,还是当今社会情感的表达,“屌丝”都能很好地实现这些功能,正因为如此,“屌丝”的接受者也越来越多。
(二)陌生化与时尚追求
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喜欢“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当代众多的“80后”、“90后”。“屌丝”实际所指的群体早已存在,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屌丝”这个称谓出现之后,人们觉得这一称谓新颖而独特,具有“陌生化”的特点,于是“屌丝”成为大家广泛使用的称谓。此外,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人们总在不停地追求或追逐着时尚。网络流行语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是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时尚词语。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与习惯,使得“屌丝”也成为众多追求时尚人士的选择,于是“屌丝”的传播和使用越来越广。总之,“陌生化”的表达需求与追求时尚的心理是“屌丝”流行的重要原因。
(三)参与和从众心理
网络的出现与普及,为大家关注和参与社会提供了平台,使得众多人的“话语权”得到了彰显。于是,众多的网民或者网络水军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参与,发现并揭示甚至推动社会问题的进展。“屌丝”是网民在网络平台上互相交流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是网络的产物,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网络,这个词可能不会出现,或者出现得比较晚。另外,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容易受群体的影响,不自觉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出现从众行为。李毅贴吧中的人员,刚开始并不是每一个成员都接受“屌丝”这个称呼,但是随着接受成员的增多,很多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也逐渐接受了这一称呼。在“屌丝”传播与流行过程中,很多成员也是出于从众心理,而接受这一称谓。总之,“屌丝”产生和流行,与广大网民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网民的从众心理也密不可分。可以说,网民的参与和从众心理促成了“屌丝”的产生和流行。
“屌丝”的产生和流行是诸多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流行称谓语的理据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探究词语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而且能找到促成这些称谓语流行,甚至消失的外在原因,可以为词汇发展提供很好的依据。
注释:
①http://baike.so.com/doc/5348412.html
②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增补定本):303~304.
③李玫莹.《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59
④“+”表示具有这个特征,“-”表示不具有这个特征。
⑤许慎.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06.
⑥江志全,范蕊.汉语性詈语的心理及文化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8,(3).
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参考文献:
[1]张志毅.词的理据[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0,(4).
[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田香凝.“屌丝”媒介形象建构研究[J].东南传播,2012,(10).
[4]齐忞.网络新词语理据研究[J].黔南民族学院学报,2013,(1).
(张晓传 辽宁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1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