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片时代”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的统计,2007年中国内地电影的票房总收入达到了33.27亿元,而2006和2005年这个数字分别是26.2亿元和20.46亿元,近三年中国的电影票房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着。
  


  更令人乐观的是,在去年33.27亿元的票房总收入中,国产电影占到了18.01亿元,超过进口大片。
  更令人欣喜的是,已有电影集团在酝酿上市。继中影集团启动上市进程后,上海电影集团上市一事也已经实质性展开。上影集团是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电影集团之一,评估前的总资产约为22亿元。
  2007年,上影集团是中国做得最好的电影企业之一,特别是下半年的《色·戒》与《集结号》和今年春节的《大灌篮》,成为最受关注的巨片。年盈利12.56亿,纯利润1.68亿,连续五年大幅度增长,旗下联合院线连续四年占据全国票房榜首,上影集团稳居首届“全国文化产业三十强”。
  目前整个电影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中国电影的拐点真的出现了吗?
  
  两极分化仍很突出
  
  2007年境内电影票房达到33.27亿元,首次打破了1992年境内电影票房32亿元的历史纪录,创历史新高。
  怎样看待电影的这一最新态势,成为目前中国电影界关注的焦点。有人据此认为“中国电影长线的牛市已经来临”;也有人表示,票房高涨是好事,但也要清醒看到其中掩盖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
  因为必须看到的是,票房增加的同时,2007年电影产量也在增大,有400余部,比2006年多了70余部,且去年全国的银幕数量也新增了493块。
  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电影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忧患,特别是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
  业内人士透露,2007年一共生产了402部电影,但能进入院线放映的也就100多部,其余的近300部电影就此消失了,按照每部电影投资200万元计算的话,至少损失达到6亿元。消失的电影有的制成DVD,有的卖给电影频道,更多的干脆一直躺在库房里。在2007年除了几部大片,其余的国产电影票房能超过3000万元的不足10部。
  2007年按发行拷贝的数量,可以将影片市场分为三种,其中发行拷贝在100个以上的为大规模放映,发行拷贝在50个为中等规模,而其余的均为小规模放映。
  而据了解,去年大规模放映的国产片近30多个,占新片总量的30%左右,这其中80%以上为冯小刚等名导的片子,众多的电影仅是昙花一现就被换下。揭开大片时代的表面繁华,目前国产电影的平均亏损估计已达到70%以上,中国电影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从投资额来看,我国电影分布可以被看成是葫芦形:绝对的大片和中等投资是比较少的,而小成本电影占据了多数,这与中等制作为主体的纺锤形理想结构是有距离的。而且,目前在电影市场占据多数席位的中低成本的影片市场竞争力太弱,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比较小,2007年生产了400多部电影,最终进入院线的也就来80余部,只有中等规模影片占据主体且开始盈利,中国影视的牛市才能真正到来。
  可喜的是,2007年,《落叶归根》、《不能说的秘密》、《命运呼叫转移》等多部票房在3000万元以上的影片,共同构建了国产影片的“中流砥柱”,其中李安的一部《色·戒》更是以1.3亿元的票房在贺岁档来临之前提前预热影市。
  正因为有这些“中等”大片的存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以《英雄》为例,2002年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而当年内地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也不过5亿元。去年的影市则不然,《集结号》和《投名状》虽然票房大热,但“中国式大片”在全年总票房中的比重已下降到不足25%。
  业内人士在分析这一现象时称,“金字塔结构”对中国电影的长期发展来说更加健康,2006年《疯狂的石头》给了片商启示,一方面中小成本的影片也能赚钱,二来观众也逐渐改变一年只看一部大片的习惯。
  
  打击盗版十分紧迫
  
  2008年3月19日,《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文化产业明显提速,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居民文化消费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报告认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增长态势。据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17.1%,年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6.4个百分点。而居民文化消费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预计2007年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6300亿~6600亿元的水平,2008年将突破7000亿元。
  在此大好背景下,中国电影却饱受盗版困扰。
  近期某网站调查显示,近半数互联网用户下载盗版电影。参加舆论调查的2358名网民中,47.3%的投票者曾通过文件共享网站免费或以低于10元钱的成本下载完整的影片。
  在下载盗版电影观众中,近1/3人将费用作为下载盗版电影的理由,另有21%的人则因为购买正版电影手续过于烦琐而观看盗版电影。
  “总的来看,21世纪我国电影产业必须要对付两种高科技形式的盗版:影碟盗版和因特网盗版。”业内权威人士断言。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延伸和发展,特别是数字化科技时代的来临,使得中国电影产业正经历重大革新。影碟盗版和因特网盗版的出现,打破了影片制售领域的祥和与宁静,光碟因其成本低廉、携带方便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而视频网站又因为其复制技术的平民化,于是便成就了“盗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他们用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将一批批观众拦在影院门外,从而使得电影制作方的利益受到侵害。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大众之产品,产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影制作者们只需要把精力放到影片的拍摄当中,制作出优良的作品便可以将观众吸引到影院里,从而获取利益。然而随着各种形式盗版行为的冲击,已经让制作者们开始担忧他们未来的市场还能走多远?
  而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就失去了制度保障。电影业也不例外。
  许多影视制作产业的人士以及演艺界的明星们对打击盗版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正版以各种手段抵制盗版,但进口大片和国产影视剧依然遭遇盗版侵害,影视市场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
  据艾瑞市场咨询最新发表的《中国网络视频研究报告》显示,每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的复合增长率约为60%,2010年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元。电影的在线观看与下载是网络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的人数占到网民总数的36.3%。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视频内容则是网络文化消费的强劲生力军。然而,由于境内网站普遍对版权问题的忽视,视频节目尤其是最具人气的电影视频,首当其冲成为了网络盗版的首选。相对于盗版光盘而言,“网盗”其实更具杀伤力,也更加简单、易操作。熟悉网络的人都知道,复制或上传一个短片、一集电视剧、或者一部电影到网站上所花费的成本是相当低的。相关数据表明,盗版每年至少蚕食中国内地10亿元电影票房。
  为此,有识之士纷纷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维护市场秩序的政府职能,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盗版,如果不能保护版权,中国电影市场产业化之路将更加遥远。
其他文献
7月10日,贵州省关工委副主任王安新、张春林、李丽双、秘书长罗卫东,省司法厅副厅长卢庆祥、关工委主任邹阳等一行在六盘水市关工委主任时念好、副主任夏琼英,市司法局局长何勇、依法治市办主任黄金鑫,水城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李仕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廖翔,关工委主任侯贵玉、副主任黎方华、秘书长丁龙武,县普法办主任孙成恒等的陪同下到水城县调研。了解全省“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