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初中数学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课堂
一、初中数学情境创设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紧扣教学内容. 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对相关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 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 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行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3.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中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逻辑思维逐步形成,因此,初中教学的情境创设还应考虑教学的新颖性,从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中提取素材,注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有机结合,激起学习兴趣,逐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具体实施方法
1. 现实生活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形成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讲立体图形时,可以运用大量著名建筑的图片:美国白宫、凯旋门、天坛、东方明珠等,让学生感受到几何体的美,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几何的欲望,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往往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凭着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 教师利用此适当引导,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去求索和创新.
2. 实验活动情境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作好了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能够沟通学生的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使他们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讨论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数学难点.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景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种情境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特别对数学来说,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如下几方面的优势:①化抽象为直观: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记忆、掌握. ②化静止为运动:多媒体具有强大的画图、作图功能,可以化静止为运动,能突出元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实践抽象的几何定理,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帮助教师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讲有理数的加法时,可以创设体育比赛赢球与输球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家庭收入与支出的问题情境,从而导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总之,创设数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产生惊异和欣喜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使学生愿创新、敢创新、爱创新的同时,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特点,为创新思维提供不竭的动力,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国富.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年第6期.
[2] 黄玉梅.在数学中展现美.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7卷第1期.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课堂
一、初中数学情境创设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紧扣教学内容. 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对相关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 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 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行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3.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中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逻辑思维逐步形成,因此,初中教学的情境创设还应考虑教学的新颖性,从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中提取素材,注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有机结合,激起学习兴趣,逐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具体实施方法
1. 现实生活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形成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讲立体图形时,可以运用大量著名建筑的图片:美国白宫、凯旋门、天坛、东方明珠等,让学生感受到几何体的美,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几何的欲望,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思想不受束缚,往往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凭着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 教师利用此适当引导,就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去求索和创新.
2. 实验活动情境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与其他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融合能够营造一种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作好了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能够沟通学生的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使他们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讨论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数学难点.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景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种情境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特别对数学来说,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如下几方面的优势:①化抽象为直观: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记忆、掌握. ②化静止为运动:多媒体具有强大的画图、作图功能,可以化静止为运动,能突出元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实践抽象的几何定理,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帮助教师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讲有理数的加法时,可以创设体育比赛赢球与输球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家庭收入与支出的问题情境,从而导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总之,创设数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产生惊异和欣喜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使学生愿创新、敢创新、爱创新的同时,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特点,为创新思维提供不竭的动力,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国富.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年第6期.
[2] 黄玉梅.在数学中展现美.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7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