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5月— 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6~78岁,平均49.8岁。损伤节段:C4~5 4例,C5~6 7例,C6~7 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5例;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评分:8分9例,9分7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沙滩椅体位",Halo头环牵引悬吊头颈部,常规颈椎前、后路入路,先后方置入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再前路切除损伤椎间盘或部分骨折椎体;前后路协同复位,前方置入椎间融合器或钛网支撑植骨,后方将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加压固定并植骨融合。术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是否发生"空气栓塞";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根据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定期复查了解内置物位置、骨折脱位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如"空气栓塞"等与"沙滩椅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150~180 min,平均153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平均543 ml。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6个月,除ASIA分级为A级患者较术前无变化外,其余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1~2级。术后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示内置物位置良好,颈椎序列恢复正常;Cobb角由术前(23.6±5.3)°恢复至(4.0±0.4)°,椎体水平位移由术前(10.9±1.6)mm恢复至(2.7±0.4)mm(P<0.01);颈椎MRI示颈椎管通畅,颈脊髓压迫解除。
结论"沙滩椅体位"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均良好,具有协同复位固定、术中不需变换体位、减少对脊髓的干扰、缩短手术时间、节省前路附加固定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