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意识,即让学生在某个客观问题或者具体问题产生处理或者了解的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之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本文拟分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他们的质疑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一、营造民主课堂教学氛围
在民主的课堂上,学生才会放松下来,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
比如,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一节新内容的看法,关于图形,学生可能会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应该详细给学生阐述关于这其中的知识,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也应当细心耐心地予以解答,比如,有学生提出来,研究图形的运动对之后的学习帮助大吗?这样的问题,教师也应该耐心给学生解释,让他们重视这一节课的学习的同时,对于教师回答他们问题的态度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之后培养他们的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放下自己的教师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降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良好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比较轻松,这样才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出问题的兴趣创造良好环境。
二、创设生活情境
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倦怠心理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大,所以,他们很少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知识。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数学生活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某一天,你帮妈妈去门口的小卖部买菜,白菜花了2.4,胡萝卜花了1.8,土豆花了2.3,你妈妈给了你10块钱,店家应该给你找多少零钱呢?针对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学生自然会兴致高涨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即他们不仅要算小数的加法,还需要算小数的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基本的了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数学知识对于他们之后的生活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比如,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节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某天,你早上上学迟到了,你想坐公交车来学校,那么你知道应该在哪个方向坐车吗?如果你走在路上,有人询问你离他最近的书店在哪里,你能否准确地给他描述他的位置以及书店所在的方向,并告诉他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呢?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情景中,学生自然会进行仔细思索,事实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应该怎么做呢?能否准确辨明方向与位置,并给他人指一条正确的道路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如此,便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适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像是“年、月、日”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此,便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有效追问,积极引导探究
就追问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转难,提升思维的层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提升其思维境界,挖掘其内在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营造他们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认知冲突,激发起他们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能够自觉自主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探究问题。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教学内容,通过建构相应的知识框架,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笔者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想到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但光想到这种方法是不够的。于是笔者又给了学生另外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明显无法用重叠法进行比较,学生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很自主提出了问题,并开始探究新的比较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學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理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性探究[J].才智,2014,06:153.
[2]郑国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6,12:12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他们的质疑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一、营造民主课堂教学氛围
在民主的课堂上,学生才会放松下来,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
比如,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一节新内容的看法,关于图形,学生可能会比较感兴趣,那么教师应该详细给学生阐述关于这其中的知识,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也应当细心耐心地予以解答,比如,有学生提出来,研究图形的运动对之后的学习帮助大吗?这样的问题,教师也应该耐心给学生解释,让他们重视这一节课的学习的同时,对于教师回答他们问题的态度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之后培养他们的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放下自己的教师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降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良好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比较轻松,这样才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出问题的兴趣创造良好环境。
二、创设生活情境
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倦怠心理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大,所以,他们很少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知识。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数学生活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某一天,你帮妈妈去门口的小卖部买菜,白菜花了2.4,胡萝卜花了1.8,土豆花了2.3,你妈妈给了你10块钱,店家应该给你找多少零钱呢?针对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学生自然会兴致高涨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即他们不仅要算小数的加法,还需要算小数的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基本的了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数学知识对于他们之后的生活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比如,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节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某天,你早上上学迟到了,你想坐公交车来学校,那么你知道应该在哪个方向坐车吗?如果你走在路上,有人询问你离他最近的书店在哪里,你能否准确地给他描述他的位置以及书店所在的方向,并告诉他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呢?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情景中,学生自然会进行仔细思索,事实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应该怎么做呢?能否准确辨明方向与位置,并给他人指一条正确的道路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如此,便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适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像是“年、月、日”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此,便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有效追问,积极引导探究
就追问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转难,提升思维的层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提升其思维境界,挖掘其内在问题意识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营造他们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认知冲突,激发起他们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能够自觉自主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探究问题。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研读教学内容,通过建构相应的知识框架,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笔者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想到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但光想到这种方法是不够的。于是笔者又给了学生另外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明显无法用重叠法进行比较,学生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很自主提出了问题,并开始探究新的比较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學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理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性探究[J].才智,2014,06:153.
[2]郑国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6,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