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语文教学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提倡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达到了有机统一。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文字创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更重要的是要让其产生表达的愿望。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集体讲评,因而学生烦、教师累,效果差,以至于有人将作文课比喻成鸡肋。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情境过于单一。
从理论上来说,作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相关,只有生活阅历较丰富而且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才能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而网络资源为我们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网络环境下,文本、图形、音频、视频融合为一体,情境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解决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无米之炊”难题。不仅如此,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网络之间丰富多彩的互动,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一、利用网络实现动静转换,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激发出学生表达的兴趣,让学生自我表白、主动交往,就说明作文教学成功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哪怕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不能实现学习的高效率。而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相融合的网络技术所营造的现代化多媒体环境中就大不一样了,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而具体,静止的状态演变成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的各种感官得以充分的调动,写作兴趣定然大增。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们获得的信息中,有90%多是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在由网络资源营造的课堂氛围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观看文字、图像和动画,收听音乐、旁白和朗读,完成与教师乃至千里之外的人的交流合作,真正实现了眼、手、耳等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
如笔者在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就从网络上搜索了与自然相关的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在音乐中自由驰骋;为学生展示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图片,讲述与图片相关的小故事,并让学生口头作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自己的思维,使思维、音乐和图片相统一,完成情与景的结合。结果,学生不仅迅速完成了作文的构思,而且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实现了思考与交流的有机统一。另外,悠扬的音乐、质朴而充满童真的故事还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利用网络资源,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简单地看图说话转变成为看图构思作文,实现了思维的飞跃,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再如当让学生对雨景进行描写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下雨的视频,并展现出春雨、夏雨、秋雨的不同图片,强化学生对雨的直观而真切的感觉,感受“无字书”的魅力,并比较不同季节的雨景的不同特点。当然,如果我们能在此时再摘录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相信学生就会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雨的感觉”。正如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学生的思考过程是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情感和情感目标两个梯子的交替过程中完成的,通过网络资源营造出的作文教学氛围就是让学生登上两个“梯子”,在构思文章的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与知识的统一。
二、让网络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
现在我国的中小学多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这为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写作素材库、范文库,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也可以将自然风光、名人故事、诗文经典等分类上传到校园网上。这样,只要我们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可以阅尽大千世界。如学生在写景时可以从自然风光中搜索,从而快速找到相关材料。建好了素材库之后,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导航以方便学生使用,如设立网站链接、佳作欣赏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分享大量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就比在黑板上板书所提供的信息要丰富和有趣得多了。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也可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打开了写作的方便之门,信息量也会大大增加,有限的教学时间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在校园网的辅助下,学生的写作储备更充实,写作自然会更加快捷。如在让学生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动物世界”来展示小动物的生活场景,从远到近、从小到大、从静态到动态展示小动物的外观、神态、动作和习性,让学生从各方面观察动物的形态,准确把握其特征,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引导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与挖掘,让学生不光有东西可写,还能写出意义。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影片和电视剪辑,如要求学生写与亲情相关的作文,可以给学生播放电视剧《父母》,通过毛泽东对毛岸英的牺牲一事的处理来展示伟人父亲的伟大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自己父亲的与众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感受生活或模拟生活的机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其生活体验和认知结构,进而激发其写作的欲望。
如前所述,借助网络资源,不仅可以使初中生“读万卷书”,还可以让他们“行万里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其提炼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台对“焦点访谈”“前沿讲座”“百家讲坛”等央视王牌节目进行下载和剪辑,利用语文自习课的时间播放,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新途径,让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不再单调和狭窄。
三、借助网络资源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想象力被黑格尔称之为最杰出的艺术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的过程。想象的空间可以大到宇宙,也可以小到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甚至还可能超越客观存在。一个人的想象力越丰富,其创新能力必然越强。但是由于阅历有限,初中生的想象力不太强,他们的想象空间往往不够广阔,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将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静态情景以生命力,让其重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象空间自然会变得广阔起来。也就是说,应用网络资源所构建的多媒体教学情境的真实性、生活性、动态性、交互性对于学生思想的解放和思维的发散极为有利。 用网络资源构建作文教学情境,可以是由多媒体电脑展示的图画、照片、漫画,也可以是经过剪辑的影视剧片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使这些静态的、平面的、无声的、片断的场景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变成动态的、立体的、图文并茂的、连续的过程,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感人的故事,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其萌发写作的冲动,逐渐构建有深度、有新意、有品位的写作素材,形成作文。比如要求学生以“孝道”为主题进行话题作文,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Family》,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与父母的逐渐衰老有深刻的体验,对父母的操劳、父母的叮咛有新的感触;紧接着再以一曲《母亲》唤起学生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将其思想引向更深远之处。
实践证明,借助网络资源所营造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突出表现为两点,一是给想象力差的学生以实体依托,二是引导想象力好的学生走得更远。
四、借助网络评改作文,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
传统作文教学在批改环节一直存在“投入高、收效低”的状况,如果将网络用到这一环节,师生间的互动就会变得十分方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录入到WORD文档,自己修改,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教师,在教师辅助下完成二次修改。如果确有必要,我们还能借助网络让学生共同赏析优秀习作,共同评议习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赏析优秀习作时,我们可以将习作展示在大屏幕投影上,师生共同对文章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借助电子邮箱,学生与教师可以方便地实现点对点的点评、修改,个性化更强,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借助网络来进行作文教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就可以做到选材得当、语句通顺、描写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对需要修改的片段进行标注,对不同的描写方式进行讨论,并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修改、对比。在集体讨论后,再将修改后的习作与修改前的习作加以对比,效果肯定明显。对于优秀习作,我们可以给其配上背景图片和音乐,再让学生自己朗读,学生就会有较强的成就感。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点对点交互软件QQ交流思想,讨论如何进行谋篇布局,并将不同观点存储在电脑当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众多的信息中博采众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构思,而后下笔写作自然思路要开阔得多了。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评改,以取长补短。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则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调控,教学过程自然会做到张弛有度,事半功倍。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文字创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更重要的是要让其产生表达的愿望。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集体讲评,因而学生烦、教师累,效果差,以至于有人将作文课比喻成鸡肋。究其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情境过于单一。
从理论上来说,作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相关,只有生活阅历较丰富而且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才能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而网络资源为我们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网络环境下,文本、图形、音频、视频融合为一体,情境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解决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无米之炊”难题。不仅如此,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网络之间丰富多彩的互动,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一、利用网络实现动静转换,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激发出学生表达的兴趣,让学生自我表白、主动交往,就说明作文教学成功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哪怕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不能实现学习的高效率。而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相融合的网络技术所营造的现代化多媒体环境中就大不一样了,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而具体,静止的状态演变成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的各种感官得以充分的调动,写作兴趣定然大增。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们获得的信息中,有90%多是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在由网络资源营造的课堂氛围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观看文字、图像和动画,收听音乐、旁白和朗读,完成与教师乃至千里之外的人的交流合作,真正实现了眼、手、耳等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
如笔者在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就从网络上搜索了与自然相关的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在音乐中自由驰骋;为学生展示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图片,讲述与图片相关的小故事,并让学生口头作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集中自己的思维,使思维、音乐和图片相统一,完成情与景的结合。结果,学生不仅迅速完成了作文的构思,而且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实现了思考与交流的有机统一。另外,悠扬的音乐、质朴而充满童真的故事还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利用网络资源,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简单地看图说话转变成为看图构思作文,实现了思维的飞跃,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再如当让学生对雨景进行描写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下雨的视频,并展现出春雨、夏雨、秋雨的不同图片,强化学生对雨的直观而真切的感觉,感受“无字书”的魅力,并比较不同季节的雨景的不同特点。当然,如果我们能在此时再摘录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相信学生就会很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雨的感觉”。正如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学生的思考过程是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情感和情感目标两个梯子的交替过程中完成的,通过网络资源营造出的作文教学氛围就是让学生登上两个“梯子”,在构思文章的过程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与知识的统一。
二、让网络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
现在我国的中小学多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这为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写作素材库、范文库,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也可以将自然风光、名人故事、诗文经典等分类上传到校园网上。这样,只要我们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可以阅尽大千世界。如学生在写景时可以从自然风光中搜索,从而快速找到相关材料。建好了素材库之后,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导航以方便学生使用,如设立网站链接、佳作欣赏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让学生分享大量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就比在黑板上板书所提供的信息要丰富和有趣得多了。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也可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打开了写作的方便之门,信息量也会大大增加,有限的教学时间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在校园网的辅助下,学生的写作储备更充实,写作自然会更加快捷。如在让学生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动物世界”来展示小动物的生活场景,从远到近、从小到大、从静态到动态展示小动物的外观、神态、动作和习性,让学生从各方面观察动物的形态,准确把握其特征,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来引导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与挖掘,让学生不光有东西可写,还能写出意义。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影片和电视剪辑,如要求学生写与亲情相关的作文,可以给学生播放电视剧《父母》,通过毛泽东对毛岸英的牺牲一事的处理来展示伟人父亲的伟大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自己父亲的与众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感受生活或模拟生活的机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其生活体验和认知结构,进而激发其写作的欲望。
如前所述,借助网络资源,不仅可以使初中生“读万卷书”,还可以让他们“行万里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升其提炼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台对“焦点访谈”“前沿讲座”“百家讲坛”等央视王牌节目进行下载和剪辑,利用语文自习课的时间播放,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新途径,让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不再单调和狭窄。
三、借助网络资源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想象力被黑格尔称之为最杰出的艺术才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的过程。想象的空间可以大到宇宙,也可以小到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甚至还可能超越客观存在。一个人的想象力越丰富,其创新能力必然越强。但是由于阅历有限,初中生的想象力不太强,他们的想象空间往往不够广阔,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将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静态情景以生命力,让其重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想象空间自然会变得广阔起来。也就是说,应用网络资源所构建的多媒体教学情境的真实性、生活性、动态性、交互性对于学生思想的解放和思维的发散极为有利。 用网络资源构建作文教学情境,可以是由多媒体电脑展示的图画、照片、漫画,也可以是经过剪辑的影视剧片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使这些静态的、平面的、无声的、片断的场景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变成动态的、立体的、图文并茂的、连续的过程,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感人的故事,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其萌发写作的冲动,逐渐构建有深度、有新意、有品位的写作素材,形成作文。比如要求学生以“孝道”为主题进行话题作文,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Family》,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与父母的逐渐衰老有深刻的体验,对父母的操劳、父母的叮咛有新的感触;紧接着再以一曲《母亲》唤起学生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将其思想引向更深远之处。
实践证明,借助网络资源所营造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突出表现为两点,一是给想象力差的学生以实体依托,二是引导想象力好的学生走得更远。
四、借助网络评改作文,有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提高
传统作文教学在批改环节一直存在“投入高、收效低”的状况,如果将网络用到这一环节,师生间的互动就会变得十分方便。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录入到WORD文档,自己修改,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教师,在教师辅助下完成二次修改。如果确有必要,我们还能借助网络让学生共同赏析优秀习作,共同评议习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在赏析优秀习作时,我们可以将习作展示在大屏幕投影上,师生共同对文章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借助电子邮箱,学生与教师可以方便地实现点对点的点评、修改,个性化更强,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借助网络来进行作文教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就可以做到选材得当、语句通顺、描写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对需要修改的片段进行标注,对不同的描写方式进行讨论,并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修改、对比。在集体讨论后,再将修改后的习作与修改前的习作加以对比,效果肯定明显。对于优秀习作,我们可以给其配上背景图片和音乐,再让学生自己朗读,学生就会有较强的成就感。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点对点交互软件QQ交流思想,讨论如何进行谋篇布局,并将不同观点存储在电脑当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众多的信息中博采众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构思,而后下笔写作自然思路要开阔得多了。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评改,以取长补短。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则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调控,教学过程自然会做到张弛有度,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