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音乐教学
区域合作研课说唱艺术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08.004
近两年,笔者和邻近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及本市音乐教研员,组成“区域合作研修共同体”,经历了多次团队研课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研课经验。本文以其中的一次《走进“说唱艺术”》研课活动为例,对我们这个学科的合作研课模式做个分析。
一、概念界定
区域合作研课模式是指一个由研讨主体(执教者)为中心,以执教者所在区域音乐教师和当地该学科教研专家组成的合作研究学习团体,经常围绕某一个课例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全体成员获得发展,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二、模式框架
音乐区域合作研课模式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同课异构
课例是教学理念的载体,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集中表现,因此选择研究的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使课例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通过QQ群开展讨论:①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前几年研究得较多,要开拓新的教学点;②传承民族文化、宣扬地方音乐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最后,在众多的地方音乐课程中,渔鼓说唱《杨不多》以其多样的表演形式吸引了所有音乐老师。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中,没有听课者与执教者之分,这儿是搭建共同进步的“平台”,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听课、评课的真正价值是借助同行的专业力量,使执教者和听课者获益,并形成一种合作的、互利的机制。
我们以市区小学专职音乐老师为小组,重点围绕这个主题,要求每所学校选一名执教教师,根据指定的教材独立备课,然后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同课异构,所有小组成员集中听课。最后根据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教师素质的全面性展开评论并确定下一轮的执教老师。
第二阶段:多轮研课反思提高
通过一次的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是达不到研课效果的。研课是一个团体合作的行为,虽然确定了执教教师,但所有小组成员还是需要一起协作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执教教师在QQ邮箱中“晒”出自主研究的教学过程,组内教师共同协作完成多轮的备课、上课和评议反思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必须营造出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研课氛围,使合作研究成为每一位组内教师的职业习惯。
(一)备课环节
1.通过群体研讨,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研讨前,执教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前期与小组成员的交流,设定了《走进说唱艺术》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实践和创编说唱音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的兴趣,对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渔鼓说唱《杨不多》的片段,了解说唱艺术概念、分类、特点。
(3)通过渔鼓说唱《杨不多》的实践和创编,使学生了解说唱艺术来自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学习。
执教教师在QQ群中将《走进说唱艺术》的教学目标发出后,就引起小组成员的热烈讨论:“三维目标不明确”“在学习《杨不多》的片段中以体验说唱艺术为准。”“没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所有活动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
经过多轮讨论,最后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说说、唱唱《杨不多》,欣赏说唱名段《重整河山待后生》和唱词创编激发学生对说唱艺术的兴趣,对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渔鼓说唱《杨不多》的片段,在体验过程中了解说唱艺术的特点,并尝试用说唱形式表演和唱词创编活动。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师生互动说、唱、表演、唱词创编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说唱艺术的特点、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2.汲取各家智慧,创设精彩的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后,执教教师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网络公布。教学过程设计后不久,研课小组就提出以下有参考价值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问题1.说唱艺术的概念在什么地方出现更合适?
解决办法:小学生初次接触说唱艺术,只需要知道说唱艺术就是以说、唱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包括唱腔和乐器两部分,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在欣赏杨不多音乐片段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自主发现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段就是说、唱和乐器伴奏。
问题2.通过网络和参考书的查找,说唱艺术的分类众说纷纭,是否需要在本节课中体现?
解决办法:自己都模棱两可的知识,绝对不能传授给学生。删除说唱艺术分类的连线题。
问题3.伴奏乐器是否需要说明,该怎样说明?
。
解决办法:说唱艺术包括唱腔和乐器两部分,必须让学生了解说唱艺术和乐器的关系。可以在屏幕上呈现伴奏乐器名称,但是教师不需要作介绍。
问题4,如何让学生能够清楚的区别渔鼓说唱《杨不多》和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具体表现手段的不同?
解决办法:两种表演形式的表现手段都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的,个别学生回答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知道了,需要用板书一一罗列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加深记忆。
(二)上课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录像课和模拟上课形式出现。
1.模拟上课,集体讨论
模拟上课面对的听课者,是与平常上课不同的特殊的对象,他们既是听课人,又是审查者、评论者。执教老师也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被视性。这就决定了模拟上课不同于平常意义的上课。听课者首先要关注执教者的语音语调、体态语、眼神关注学生的程度等,可以根据执教者某部分的欠缺暂停模拟上课的进程,或要求执教者反复进行一个环节的试讲;其次,听课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生成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况,锻炼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2.独立试教,录像观摩研讨
教学经验是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积累的,同一个内容实践得越多,接触的问题就越多,最后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就越强。对于执教者来说,观察自己上课的录像能对自身教育教学情况多视角、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和反思,在一次次的比照中,逐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长自身的教学智慧。对于小组成员来说,可以通过录像这一载体,学习执教者的教学优点,发现并指出执教者的不足之处。
第三阶段教学展示共享智慧
2010年10月29日,本课例代表建德市参加了杭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研课成员并不以此为满足,仍旧抽时间坐下来总结成功的地方,反思不足之处,并追寻原因得出结论:课前预设还不够,执教教师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遇到预设中没有出现的问题教学反应不够灵敏。明确了问题,改进了教学设计后,2010年12月10日,《走进说唱艺术》又在建德市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展示研讨。当天与会的音乐教师都被执教者的上课风采和课堂所展现的内容所吸引。自由评课时大家都说:我们听到了一节不一样的课,这是一节经得起推敲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
两年多的“区域性研课”实践,成功地解决了音乐教师研课的特殊难题,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区域合作研课团队,区域成员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升,理念得到了内化,在科研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
(责编: 韦春艳)
区域合作研课说唱艺术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08.004
近两年,笔者和邻近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及本市音乐教研员,组成“区域合作研修共同体”,经历了多次团队研课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研课经验。本文以其中的一次《走进“说唱艺术”》研课活动为例,对我们这个学科的合作研课模式做个分析。
一、概念界定
区域合作研课模式是指一个由研讨主体(执教者)为中心,以执教者所在区域音乐教师和当地该学科教研专家组成的合作研究学习团体,经常围绕某一个课例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全体成员获得发展,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二、模式框架
音乐区域合作研课模式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同课异构
课例是教学理念的载体,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集中表现,因此选择研究的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使课例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通过QQ群开展讨论:①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前几年研究得较多,要开拓新的教学点;②传承民族文化、宣扬地方音乐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最后,在众多的地方音乐课程中,渔鼓说唱《杨不多》以其多样的表演形式吸引了所有音乐老师。
在“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中,没有听课者与执教者之分,这儿是搭建共同进步的“平台”,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听课、评课的真正价值是借助同行的专业力量,使执教者和听课者获益,并形成一种合作的、互利的机制。
我们以市区小学专职音乐老师为小组,重点围绕这个主题,要求每所学校选一名执教教师,根据指定的教材独立备课,然后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同课异构,所有小组成员集中听课。最后根据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教师素质的全面性展开评论并确定下一轮的执教老师。
第二阶段:多轮研课反思提高
通过一次的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是达不到研课效果的。研课是一个团体合作的行为,虽然确定了执教教师,但所有小组成员还是需要一起协作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执教教师在QQ邮箱中“晒”出自主研究的教学过程,组内教师共同协作完成多轮的备课、上课和评议反思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必须营造出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研课氛围,使合作研究成为每一位组内教师的职业习惯。
(一)备课环节
1.通过群体研讨,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研讨前,执教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前期与小组成员的交流,设定了《走进说唱艺术》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实践和创编说唱音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的兴趣,对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渔鼓说唱《杨不多》的片段,了解说唱艺术概念、分类、特点。
(3)通过渔鼓说唱《杨不多》的实践和创编,使学生了解说唱艺术来自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学习。
执教教师在QQ群中将《走进说唱艺术》的教学目标发出后,就引起小组成员的热烈讨论:“三维目标不明确”“在学习《杨不多》的片段中以体验说唱艺术为准。”“没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所有活动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
经过多轮讨论,最后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说说、唱唱《杨不多》,欣赏说唱名段《重整河山待后生》和唱词创编激发学生对说唱艺术的兴趣,对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渔鼓说唱《杨不多》的片段,在体验过程中了解说唱艺术的特点,并尝试用说唱形式表演和唱词创编活动。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欣赏、师生互动说、唱、表演、唱词创编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说唱艺术的特点、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2.汲取各家智慧,创设精彩的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目标后,执教教师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网络公布。教学过程设计后不久,研课小组就提出以下有参考价值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问题1.说唱艺术的概念在什么地方出现更合适?
解决办法:小学生初次接触说唱艺术,只需要知道说唱艺术就是以说、唱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包括唱腔和乐器两部分,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在欣赏杨不多音乐片段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自主发现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段就是说、唱和乐器伴奏。
问题2.通过网络和参考书的查找,说唱艺术的分类众说纷纭,是否需要在本节课中体现?
解决办法:自己都模棱两可的知识,绝对不能传授给学生。删除说唱艺术分类的连线题。
问题3.伴奏乐器是否需要说明,该怎样说明?
。
解决办法:说唱艺术包括唱腔和乐器两部分,必须让学生了解说唱艺术和乐器的关系。可以在屏幕上呈现伴奏乐器名称,但是教师不需要作介绍。
问题4,如何让学生能够清楚的区别渔鼓说唱《杨不多》和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具体表现手段的不同?
解决办法:两种表演形式的表现手段都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的,个别学生回答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知道了,需要用板书一一罗列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加深记忆。
(二)上课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录像课和模拟上课形式出现。
1.模拟上课,集体讨论
模拟上课面对的听课者,是与平常上课不同的特殊的对象,他们既是听课人,又是审查者、评论者。执教老师也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被视性。这就决定了模拟上课不同于平常意义的上课。听课者首先要关注执教者的语音语调、体态语、眼神关注学生的程度等,可以根据执教者某部分的欠缺暂停模拟上课的进程,或要求执教者反复进行一个环节的试讲;其次,听课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生成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况,锻炼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2.独立试教,录像观摩研讨
教学经验是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积累的,同一个内容实践得越多,接触的问题就越多,最后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就越强。对于执教者来说,观察自己上课的录像能对自身教育教学情况多视角、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和反思,在一次次的比照中,逐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长自身的教学智慧。对于小组成员来说,可以通过录像这一载体,学习执教者的教学优点,发现并指出执教者的不足之处。
第三阶段教学展示共享智慧
2010年10月29日,本课例代表建德市参加了杭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研课成员并不以此为满足,仍旧抽时间坐下来总结成功的地方,反思不足之处,并追寻原因得出结论:课前预设还不够,执教教师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遇到预设中没有出现的问题教学反应不够灵敏。明确了问题,改进了教学设计后,2010年12月10日,《走进说唱艺术》又在建德市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展示研讨。当天与会的音乐教师都被执教者的上课风采和课堂所展现的内容所吸引。自由评课时大家都说:我们听到了一节不一样的课,这是一节经得起推敲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
两年多的“区域性研课”实践,成功地解决了音乐教师研课的特殊难题,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区域合作研课团队,区域成员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升,理念得到了内化,在科研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
(责编: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