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深圳最具法国情调西餐厅的女主人、香舍会的创始人,麦广丽经常出席上流圈子举办的与艺术及经济相关的活动。
深圳的美酒品鉴会、时尚品牌会、服装发布会、艺术鉴赏沙龙、财富沙龙等公开或私密活动,几乎她都能接到邀请。然而她并不喜欢别人叫她“名媛”,无论是艺术家、事业女强人、慈善家、美食家、商人、时尚推手,各种标签贴在她的身上,她都觉得有些别扭:“我就是我,既不是名人,也不是什么‘家’,这些标签都太大了。再说我也并不是多么善于交际的人,即使加入深圳顶级会所华会所,也不过是喜欢那种清静自在、私密的氛围。”
看重具有艺术性的私密会所
在麦广丽的印象中,第一次体验会所是在2003年她刚刚回到中国的时候,她曾就读的加拿大私立高中的校董是香港人,请麦广丽到香港的中国会去吃饭——他是中国会的会员。那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位于旧中国银行大厦顶楼的中国会的创办者及经营者是香港名人邓永锵,这样一个只针对会员开放的高端私密场所,聚集了香港最为杰出的银行家、企业家、明星富豪,入会费也非普通人所能承受的,常驻会员的会费是15000美元。
香港中国会的内部设计更是充满心思,最特别的地方在于餐厅内的古董及文物,一件件陈列在那里,欣赏中就如同走过历史的时光,有种恍若隔世的梦境感。看校董在会所内举手投足都似在家中一般自在,再体验这种融合了历史感的氛围与奢华又私密的享受,又似在王室享受顶级服务给麦广丽带来了非常美妙的感觉。巧合的是,多年后,麦广丽自己也办了一家高端会所,也是以餐厅为主,艺术活动为辅,聚集了深圳的名流,不知道是否与在中国会的体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去过香港的中国会后,麦广丽突然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加入了某些会所。而她的先生后来也加入了香港高尔夫球会、游艇会等会所,偶尔她也去这类会所玩一玩,打打高尔夫,吃一顿美食,喝喝咖啡或者红酒,也可以在里面游泳和健身。这样的会所经常聚集一些商界骄子和政界人士。
麦广丽也提到了北京的香港马会和上海的几家会所。北京的香港马会会所老板是她非常不错的朋友,几乎每次到北京,无论与朋友小聚还是和重要客户谈事情,她都会来到马会,有时也会住在这里的客房。麦广丽提到了马会几项最特别的贴心服务:假如是一位“左撇子”会员入住,那么在他推开房门之前,房间内的所有物品必将整齐地摆放在左侧;假如是一位年长的会员入住,那么床的高度会相应下调一点,让他能够舒适自如地起居……麦广丽说,这种会员服务会让人不仅感到贴心,还有被尊重感,就算自己不是老板的朋友,如果让她出钱入会,她也是愿意的。
寻求活动带来的精神富裕感
因为自己生活圈子大多在深圳,所以无论是北京的香港马会,还是上海、香港的一些会所,麦广丽都是偶尔去玩一玩,或者先生入会,她持会籍出入。而深圳的会所属于新兴场所,不像北京、上海一样有那么多会所可选择也可同时加入几家会所,因此她自己持有会籍的只有深圳的华会所。
一家会所有没有艺术气息、氛围是否够清幽是麦广丽的首要筛选条件,其次就是会所会举办哪些活动、聚集怎样的人群,“因为我更喜欢的是坐在那里喝点东西,吃点美食,私密一点,让自己安静和放松,或者偶尔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如果氛围不那么好,会有些扫兴。”麦广丽说自己既然没有想通过会所来广结人脉的需求,那么除了环境更看重的是,自己是否对这家会所的定位和举办的活动感兴趣。
她也会留意活动中邀请的嘉宾名单,“这不仅能体现会所的品位与追求,也可以在了解后不至于让自己呆在那里显得尴尬而格格不入。”
能吸引麦广丽的活动,首先要精致且有趣,也要有可读性、能学到东西,让会员参加活动后有真实的精神富裕感。麦广丽说,美食对于大家来说只是满足口舌之欲,而会所的氛围和能在会所中学到的东西则是满足精神需求。
华会所的环境直接吸引到看重艺术感和强调氛围舒适的麦广丽,那里的建筑是由世界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设计的,既简约又大气。而经常举办的艺术沙龙、财经沙龙及红酒品鉴会,也是麦广丽所感兴趣的内容。
即使没有刻意在所加入的会所中去交际,麦广丽依然通过华会所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会留意会所举办的红酒品鉴会及艺术鉴赏会、财富沙龙,而这些活动,总会有老朋友出现,也有新朋友加入,打一个招呼对于这些精英人群绝不是个难事,而开了这个头,只要志趣相投,自然就成为了朋友。而身边那些深圳的各界精英交际起来各有一套,他们会参加自己需要结识的人脉圈子的活动,比如认识商界人物,就留意财经沙龙,除了认真学习沙龙中的内容,也留意大家的话题指向性,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得来”、“似曾相识”就不再是客套话了。
《风尚周报》:在几年前你便开始出入高级会所,那时候的高级会所可以提供给会员的服务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麦广丽:可以说无论是硬件和软件都更加完善了。现在的会所从建筑设计到装修都会下一番苦心思,里面的配套设备也更加完善,小到一花一草,大到装修和电器、数码产品,这些硬件都是标准越来越高的。软件方面,现在的服务可以说不会有你觉得不足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基本上这些高端会所都会让员工按照每个人所服务的岗位来针对性培训,这些服务人员并不是随便挑的,都是高素质的。
《风尚周报》:深圳作为特区,在大家眼中总会有些不一样,那么会所所聚集的人群是否也不同?
麦广丽:会所这个概念相比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在深圳还是一个新鲜的领域。聚集的人群也与这些地方稍有区别,更多会集中在商业精英和艺术圈,尤其是深圳本土艺术家。而深圳这个城市最大的特色是节奏快,大家都非常忙,那么在会所里,大家可能会更希望放松一下,体会一个美好的午后或者夜晚。
《风尚周报》:一般加入会所无非几种想法,一是享受,二是交际,还有是为了炫耀的。你刚刚说自己是为了享受私密空间,那么你身边其他人呢?
麦广丽:我觉得这跟每个人的性格和需要有关系,我和一些朋友一般都是为了有一个比较舒适的地方,服务又好,去休息或者聊天,当然也有些人是为了交际的。大家目的不同,但是入会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都填写一些资料,那么会所会针对你的爱好给你发邀请函,别人也是一样。反而炫耀的人真的不多,交际的应该会占很大比重。
《风尚周报》:高端会所的审查制度似乎都比较严格,是怎样一个审核流程?
麦广丽:深圳的会所因为兴起较晚,所以我个人认为包容性还是很强的,所谓的审核也是让我们填写基础信息,真实身份、经济情况这些是最重要的,因为会所的消费毕竟跟其他地方不同,那么另外的审核可能是与银行的信贷有关,比如是否有不良记录等等。这些都是入会所的必经之路,那么更严格的可能还有些其他调查,这个在深圳可能还没有。
深圳的美酒品鉴会、时尚品牌会、服装发布会、艺术鉴赏沙龙、财富沙龙等公开或私密活动,几乎她都能接到邀请。然而她并不喜欢别人叫她“名媛”,无论是艺术家、事业女强人、慈善家、美食家、商人、时尚推手,各种标签贴在她的身上,她都觉得有些别扭:“我就是我,既不是名人,也不是什么‘家’,这些标签都太大了。再说我也并不是多么善于交际的人,即使加入深圳顶级会所华会所,也不过是喜欢那种清静自在、私密的氛围。”
看重具有艺术性的私密会所
在麦广丽的印象中,第一次体验会所是在2003年她刚刚回到中国的时候,她曾就读的加拿大私立高中的校董是香港人,请麦广丽到香港的中国会去吃饭——他是中国会的会员。那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位于旧中国银行大厦顶楼的中国会的创办者及经营者是香港名人邓永锵,这样一个只针对会员开放的高端私密场所,聚集了香港最为杰出的银行家、企业家、明星富豪,入会费也非普通人所能承受的,常驻会员的会费是15000美元。
香港中国会的内部设计更是充满心思,最特别的地方在于餐厅内的古董及文物,一件件陈列在那里,欣赏中就如同走过历史的时光,有种恍若隔世的梦境感。看校董在会所内举手投足都似在家中一般自在,再体验这种融合了历史感的氛围与奢华又私密的享受,又似在王室享受顶级服务给麦广丽带来了非常美妙的感觉。巧合的是,多年后,麦广丽自己也办了一家高端会所,也是以餐厅为主,艺术活动为辅,聚集了深圳的名流,不知道是否与在中国会的体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去过香港的中国会后,麦广丽突然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加入了某些会所。而她的先生后来也加入了香港高尔夫球会、游艇会等会所,偶尔她也去这类会所玩一玩,打打高尔夫,吃一顿美食,喝喝咖啡或者红酒,也可以在里面游泳和健身。这样的会所经常聚集一些商界骄子和政界人士。
麦广丽也提到了北京的香港马会和上海的几家会所。北京的香港马会会所老板是她非常不错的朋友,几乎每次到北京,无论与朋友小聚还是和重要客户谈事情,她都会来到马会,有时也会住在这里的客房。麦广丽提到了马会几项最特别的贴心服务:假如是一位“左撇子”会员入住,那么在他推开房门之前,房间内的所有物品必将整齐地摆放在左侧;假如是一位年长的会员入住,那么床的高度会相应下调一点,让他能够舒适自如地起居……麦广丽说,这种会员服务会让人不仅感到贴心,还有被尊重感,就算自己不是老板的朋友,如果让她出钱入会,她也是愿意的。
寻求活动带来的精神富裕感
因为自己生活圈子大多在深圳,所以无论是北京的香港马会,还是上海、香港的一些会所,麦广丽都是偶尔去玩一玩,或者先生入会,她持会籍出入。而深圳的会所属于新兴场所,不像北京、上海一样有那么多会所可选择也可同时加入几家会所,因此她自己持有会籍的只有深圳的华会所。
一家会所有没有艺术气息、氛围是否够清幽是麦广丽的首要筛选条件,其次就是会所会举办哪些活动、聚集怎样的人群,“因为我更喜欢的是坐在那里喝点东西,吃点美食,私密一点,让自己安静和放松,或者偶尔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如果氛围不那么好,会有些扫兴。”麦广丽说自己既然没有想通过会所来广结人脉的需求,那么除了环境更看重的是,自己是否对这家会所的定位和举办的活动感兴趣。
她也会留意活动中邀请的嘉宾名单,“这不仅能体现会所的品位与追求,也可以在了解后不至于让自己呆在那里显得尴尬而格格不入。”
能吸引麦广丽的活动,首先要精致且有趣,也要有可读性、能学到东西,让会员参加活动后有真实的精神富裕感。麦广丽说,美食对于大家来说只是满足口舌之欲,而会所的氛围和能在会所中学到的东西则是满足精神需求。
华会所的环境直接吸引到看重艺术感和强调氛围舒适的麦广丽,那里的建筑是由世界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设计的,既简约又大气。而经常举办的艺术沙龙、财经沙龙及红酒品鉴会,也是麦广丽所感兴趣的内容。
即使没有刻意在所加入的会所中去交际,麦广丽依然通过华会所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会留意会所举办的红酒品鉴会及艺术鉴赏会、财富沙龙,而这些活动,总会有老朋友出现,也有新朋友加入,打一个招呼对于这些精英人群绝不是个难事,而开了这个头,只要志趣相投,自然就成为了朋友。而身边那些深圳的各界精英交际起来各有一套,他们会参加自己需要结识的人脉圈子的活动,比如认识商界人物,就留意财经沙龙,除了认真学习沙龙中的内容,也留意大家的话题指向性,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得来”、“似曾相识”就不再是客套话了。
《风尚周报》:在几年前你便开始出入高级会所,那时候的高级会所可以提供给会员的服务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麦广丽:可以说无论是硬件和软件都更加完善了。现在的会所从建筑设计到装修都会下一番苦心思,里面的配套设备也更加完善,小到一花一草,大到装修和电器、数码产品,这些硬件都是标准越来越高的。软件方面,现在的服务可以说不会有你觉得不足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基本上这些高端会所都会让员工按照每个人所服务的岗位来针对性培训,这些服务人员并不是随便挑的,都是高素质的。
《风尚周报》:深圳作为特区,在大家眼中总会有些不一样,那么会所所聚集的人群是否也不同?
麦广丽:会所这个概念相比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在深圳还是一个新鲜的领域。聚集的人群也与这些地方稍有区别,更多会集中在商业精英和艺术圈,尤其是深圳本土艺术家。而深圳这个城市最大的特色是节奏快,大家都非常忙,那么在会所里,大家可能会更希望放松一下,体会一个美好的午后或者夜晚。
《风尚周报》:一般加入会所无非几种想法,一是享受,二是交际,还有是为了炫耀的。你刚刚说自己是为了享受私密空间,那么你身边其他人呢?
麦广丽:我觉得这跟每个人的性格和需要有关系,我和一些朋友一般都是为了有一个比较舒适的地方,服务又好,去休息或者聊天,当然也有些人是为了交际的。大家目的不同,但是入会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都填写一些资料,那么会所会针对你的爱好给你发邀请函,别人也是一样。反而炫耀的人真的不多,交际的应该会占很大比重。
《风尚周报》:高端会所的审查制度似乎都比较严格,是怎样一个审核流程?
麦广丽:深圳的会所因为兴起较晚,所以我个人认为包容性还是很强的,所谓的审核也是让我们填写基础信息,真实身份、经济情况这些是最重要的,因为会所的消费毕竟跟其他地方不同,那么另外的审核可能是与银行的信贷有关,比如是否有不良记录等等。这些都是入会所的必经之路,那么更严格的可能还有些其他调查,这个在深圳可能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