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区发展柽柳的意义及造林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x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研究了设施栽培的番茄连作模式下,基质和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组成及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设施番茄根际微生物中,细菌总数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随着连作年数和茬数的增加,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真菌数量明显增加。  关键词 番茄;连作;根际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080-01  Abstract
摘要 本文总结了华南双季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播种育秧、整地移栽、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华南地区粮食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 双季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华南  中圖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d the high-yield culti
摘要 阐述了稻田养殖鱼蟹的生态原理及国内外发展情况,论述了发展该模式的意义,并总结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发展鱼蟹生态共生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生态条件、鱼蟹田间工程、水稻栽培、鱼蟹苗入田、鱼蟹饲养、稻鱼蟹共生田水位管理、水稻病蟲害防治、鱼蟹病防治和安全防范、鱼蟹捕捞等,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田;鱼蟹;生态共生模式;关键技术;江苏里下河  中图分类号 S511;S964;S96
摘要 为了明确再生稻在宁波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能性,2019年开展了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宁波地区种植再生稻时,在选择品种上,一定要选择高抗倒伏品种;在栽培管理上,应增加钾肥的施用量,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增施硅肥;建议播种期提早到3月10日左右,采用大棚育秧、覆盖小弓棚方式;可在秧苗立针期,揭膜后用150 mg/kg多效唑溶液喷施1次;8月10日前收获的留茬高度一般控制在30 cm左右,8月10日
摘要 滨海盐碱湿地的利用已成为近年来沿海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没有重视其特有的立地条件,未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和针对性的盐碱地植被构建,导致在景观建设过程中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分析了天津光合谷湿地公园前期景观建设失败的原因,探讨了滨海盐碱湿地景观建设的3条基本原则,即排盐和控盐是关键、改良土壤是基础、植物选择是重点。只有盐、土、植物的系统性、针对性设计才能建造可
摘要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紫色土贫氯地区进行了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和不同栽培模式对烤烟氯含量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生育期没有明显差异,对株高、叶面积、茎围影响较大;氯化钾施用量高的烟叶氯离子含量大于施氯量低的烟叶氯离子含量,烟叶氯离子含量表现为全生育期覆膜>前期覆膜团棵期后揭膜>全生育期不覆膜;对烤烟的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产值和均价有显著的影响,对烤烟的产量影响较小,
摘要 本试验以4个油橄榄品种莱星、克罗莱卡、豆果和阿斯为参试品种,在油橄榄定植时、生长期、采果后及冬季管理期用石灰水或石灰粉末对油橄榄进行补钙,观察补钙处理对油橄榄顶梢生长、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本试验的补钙方法,能促使油橄榄树体生长健壮,增加挂果量,产量提高30%以上,还可降低病虫的发生和危害。该补钙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适合土壤板结、含钙量低的区域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油橄
摘要 云麦77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度以98D4-12、云麦42进行杂交,并采用穿梭育种方法,经过11年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5—2017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新品种比较试验,2年平均产量5 445.30 kg/hm2,较对照增产13.83%,增产点率75%;2017—2018年参加云南省地麦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 460 kg/hm2,较对照云麦56增产9.9
摘要 为解决燃煤烤房烘烤烟叶长期以来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劳动用工量多、自动化程度低、烘烤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应用生物质燃料智能烘烤系统烘烤烟叶,與常规燃煤烘烤烟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料智能烘烤系统实现了自动上料供给、精准控制温度、自动清理炉渣、烟尘排放达标,大幅度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每烤次烟可节省用工1.5个,干球温度控制在±0.2 ℃以内,湿球温度控制在±0.1 ℃
摘要 本文介绍了茂林濂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综述了林改以来为食用菌产业带来的商机和發展前景,通过食用菌废弃物的治理,从而“变废为宝”为林农增收。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废弃物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