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未完成性与不确定性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anlo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言获奖后于2017年陆续推出了诗歌、戏曲、歌剧、短篇小说以及笔记小说、诗体小说等不同文体特色的新作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批新作虽然全面开花却有明显的试探意味,其中小说新作体现了莫言创作中一直存在的“未完成”现象。小说新作以个人侧写社会、集中放大化的白描、当代心理群像的典型化以及新颖的“点穴”式描写等艺术手法,加强了文学的现实关怀与社会问题反映,以生命直觉的方式展示了文学的、现实的甚至哲学的“不确定性”。而当我们把新作纳入到莫言的全部创作谱系中观察时,就会发现作品的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也让文学在不经意间显示出一种奇特的预见功能。
  关键词:代文学;未完成性;不确定性;莫言新作
  莫言曾写过一篇具有强烈反讽与消解意味的短篇小说《与大师约会》,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一群艺术青年在酒吧等待大师金十两,酒吧里一个长发男子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指出他们所期待的大师其实不过是个骗子。长发男子在彻底解构了金大师在这些年轻人心目中形象的同时,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可以和普希金媲美的不得志大师。小说结尾时,大师金十两现身,又指出长发男子的种种虚伪行径,再次解构了长发男子自我塑造的大师形象[1]。谁是真正的大师?人们判断大师的依据是什么?这可能是小说直接留给读者的问题。之所以提到这篇小说,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象征性地预言了莫言获得“诺奖”之后国内外的评论反应:一些声音欣赏和赞美他,另一些声音却贬损甚至诋毁他。莫言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所引发的焦点效应,远远大于小说里的“大师”,因此2017年以来莫言发表了小说、诗歌、戏曲、歌剧等一系列新作后,自然又一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争议。
  一、莫言创作的“未完成”现象
  莫言的创作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未完成”现象:即指莫言后期作品对前期作品里那些看上去孤立、单调、省略、简化却具有“母题”性的元素,通过关联、重复、放大、再生等手法,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重复利用和改写[2]。这种改写和利用导致作品之间在人物形象、故事内核、关键的叙述动力来源等方面存在着复杂的内在关联,使其小说表现出一种自我繁殖的生长特征和互文对话的审美效果。这些“母题”性的元素如小说中的铁匠、爷爷、姑姑、茂腔、割麦子比赛、食物和饥饿感、男孩特殊的童年经验等,而最有意思和突出的表现是作家在作品中“植入”很多以自己为模版的“莫言”文学形象,将真实和虚构直接缝合在小说里。虽然其他当代作家比如马原早年的作品也有这种所谓“元小说”式的表现,但管见所及的范围内,莫言可能是把自己写进作品中最多的当代作家。由于莫言的创作时间长且体量大,他创作中的这种“未完成”现象会和前期作品一起重新激活并打开小说新的价值空间,使原本简单的小说世界充满对话性、生长性和更为复杂的审美意味,从整体上增加了其小说体系的审美空间与艺术可能[3]。
  二、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艺术不确定性
  如果说“当代”正在发生、不断生成的特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代文学的“未完成”表现,那么,它也必然会导致当代文学另一个关键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现代科学和哲学的本质属性之一,现代科学比如1905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27年海森堡发现量子世界的不确定原理,1948年香农的信息论,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混沌理论和复杂性理论,这一系列发现已经揭示了真实世界是一个复杂、混沌、动态、相互联系的巨大系统,不确定性是它的常态。真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人类社会对“确定性”的本能追求,构成了充满张力和活力的丰富辩证关系,甚至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源动力。
  这种不确定性的变革首先表现在“词”与“物”的对应方面。当代中国的发展速度,快到把很多词汇的原义都甩成了不确定的表达。比如“小姐”“公主”“同志”,等等,“大师”也差不多成为语言腐败的又一个牺牲者。老子讲“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对个人或者国家来说,当“词”与“物”无法形成稳定的意义关联时,就会造成表意的含混不清,含意的多义不确定性,阴阳两面的表达系统,词语价值就会贬值,最终掉入“塔西佗陷阱”中,人们自然就不再完全相信那些字面的意思了。广泛意义的“词”与“物”不对应关系也是不确定性的表现[4]。比如舆论宣传和真相事实、阳奉和阴违等,都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的问题。相似的情境和模式让文字变成了一种自动化的表达,语言丧失了认知能力的直接性,语言抹去了有棱角的表达,熄灭了文字与新环境碰撞出的火花等。
  三、文学的预见性及其本质
  最好的现实主义作品都是指向未来的,具有某种超越写作对象和时代本身局限的能力,从來不会只是回顾历史的所谓史诗性写作,更不是浮浅的反映论层面的当下现实描摹。深刻的文学具有某种预见性[5]。但当历史或者文学情境发生不妙的相似时,人类究竟前进了多少?鲁迅曾多次讨论过“黄金世界”,比如在小说《头发的故事》里,主人公N先生问:“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预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鲁迅奉劝人们万不可做将来的梦,并认为容易预约给人们的黄金世界难免有些不确实,不大可靠。
  四、结语
  不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偏向现实主义、甚至直接介入生活的《天堂蒜薹之歌》,还是90年代初偏向先锋荒诞性并借助古老祭仪方式来展开批判的《酒国》,都殊途同归地展现了某种直通当下、富有预见性的写作能力。类似的作品还有贾平凹《废都》等对一代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捕捉。之所以能反复出现类似的文学预见性,应该是作家以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捕捉到了社会现实发展的深刻本质,或者是作家的艺术表现力始终能够紧跟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现实。但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是作家忠实于现实并且进行执著艺术追求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朱一帆.文学批评方法的艺术——刘艳的文学批评素描[J].文学教育(上),2020(10):4-6.
  [2]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兵.读“文学课”重建我们对“文学与生活”的理解[N].天津日报,2020-10-12(011).
  [3]王本朝.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的对象、理念及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20(05):14-21.
  [4]黄发有.书信里的文学期刊史迹[J].当代作家评论,2020(05):72-81.
  [5]尹林.文学期刊会议与文学评论发展——对80年代文学一个侧面的考察[J].当代作家评论,2020(05):92-99.
其他文献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题记  天,依旧是漆黑一片,星星早已消失不见,月牙儿在浓雾中若隐若现。陈老汉带着一顶破斗笠,拉着一辆旧板车,急匆匆的出门了。佝偻的腰,单薄的身影,开始又一天走街串巷的收废品。  四月的春风夹杂着几分暖意,不知不覺已经走出了村庄,到了镇上。额上岁月刻下纹路布满了缜密的汗珠,暖阳下的白发稍稍泛黄,满是皱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岁月的痕迹,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而明亮,依
期刊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2016年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本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成功的经验,拓展国际视野,提高专业骨干教师国际跨文化交流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上海市教委與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组织的“2016年中德合作上海中高职职业院校骨干教师
期刊
摘要: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进步思想体系,它主张一切以人文本,强调人的权益,反对神的权威,反对唯利是图的金钱观,反对人性中残暴的兽性因素等。本文以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为例,从爱情观、金钱观和人性的善与恶三个维度分析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威尼斯商人  一、引言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是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人文主义是欧
期刊
摘要:《致命女人》以喜剧的方式展现了住在同一间房子里三个时期(1963,1984,2019)女人的爱情故事,婚姻故事。短剧以奇异的剪辑将三个女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而她们故事的背后,展现出不同时期的婚姻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是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本篇论文将从这三段传奇的婚姻入手,剖析上世纪到这世纪的历史变化,思想观念的转变,浅谈女权运动,婚姻立法,同性恋婚姻合法对于美国婚姻家庭的影响,发现女性思想解放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群众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文学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不仅可以开阔群众的视野,还与经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文章首先对经济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经济生活,以求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进一步明确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传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学;
期刊
摘要:费尔岛针织图案具有表现题材丰富、色彩艳丽以及别具一格的异域风情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现代家纺的发展,费尔岛针织图案越来越受到家纺领域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费尔岛针织图案的类型及构图特点分析,对费尔岛针织图案与家纺产品融合创新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有助于提升家纺产品的艺术表现效果,从而对于家纺产品创新设计有所裨益。  关键词:费尔岛针织;家纺设计;应用  1 引言  费尔岛是苏格兰设得兰群岛的一部
期刊
摘要:琵琶曲《山之舞》是著名琵琶演奏家陈音老师的作品,此曲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形式和演奏技巧的综合运用,抒发了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和人文风光的赞美。作为一首具有民族风格浓厚的琵琶作品,此曲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当今琵琶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本文以此曲作为探讨对象,在论述其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的艺术实践,总结了此曲的音乐和演奏进行了分析,以其能够全面的认识此首乐曲。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传统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累,是中国人精神财富的象征,在不同地区发挥着它们独特的影响力,通过将传统艺术现代艺术设计相融合能够有效促进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能够带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将简要阐述洛川毛麻绣如何融入现代艺术设计。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现代艺术设计;融入;洛川毛麻绣  引言:民族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民族艺术情节丰富多彩,
期刊
摘要:本次调研主要采访224团8连连长李毓忠、昆玉市人民医院张振贵主任、果之初食品有限公司的主任龚会峰三人,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昆玉市群众的兵团精神认知展开调查,以观察和探讨兵团精神在基层的传承与弘扬情况。新时代我们应当继续传承与弘扬兵团精神,讲好兵团故事,续写兵团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兵团精神;昆玉市;兵团发展  兵团精神的主要内涵可以用十六字表述,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期刊
摘要:数字化时代下,各种数字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其中短视频以其多样性,交互性和快捷性成为大众阅读浏览甚至创作的重要途径。利用海外社交平台结合短视频的传播方式,推动跨文化传播、助力于中国话语的全球建构,是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下一个前沿。本文将在此背景下,以李子柒为例,阐述数字媒体时代下短视频文化现象的兴起以及原因,并通过其进行传统文化输出的成功原因。  关键词:数字媒体;短视频;文化输出;李子柒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