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课程审议一直是幼教界比较热门的话题。当各大幼儿园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课程审议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课程审议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毋庸置疑,课程审议,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上,也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教师,它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落在幼儿身上的,是为了寻找到幼儿适宜的课程。因此,在开展课程审议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使课程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呢?
第一,判断幼儿经验,从“模糊感知”走向“精准确认”。
在审议中班主题“多彩的秋天”的幼儿原有经验时,教师们都认为幼儿已经置身在秋天的环境中,他们对秋天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问幼儿“叶娃娃除了把信送到田野里,还会把信送到哪里呢”,结果幼儿都默不作声。为什么幼儿说不出来呢?分析原因,恐怕在于幼儿对秋天的感知不够。从幼儿的实际表现来看,他们并不具备相关的经验。
我们在课程审议时,不能仅凭自己的模糊判断,认为幼儿的原有经验有哪些,这样是不客观的。应该通过多重视角去“读”幼儿,通过各种调查问卷,与幼儿、家长的谈话等途径了解幼儿已经知道的一些生活经验,从“模糊感知”走向“精准确认”。
第二,厘清幼儿经验,从“原有经验”走向“新经验”。
在课程审议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比如小班“顽皮一夏”主题中,教师对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不知道当下的季节是“夏天”,对夏天的气候特征、自然现象、动植物变化缺乏关注,对夏天的经验零散且停留于表面等。这是小班幼儿关于夏天的原有经验,教师们根据幼儿的这些原有经验,开始制定主题目标,设计主题内容。但是这些主题目标和主题内容设计的依据从何而来呢?真的是幼儿感兴趣的吗?
我们在课程审议时,除了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以外,还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幼儿对于夏天还想要知道些什么,即幼儿的新经验,这才是课程的生长点,才是我们开展课程的目的所在。但是往往在课程审议中,幼儿新经验的获取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我们在进行课程审议时,要厘清幼儿的这两种经验,即“幼儿已经知道的”和“幼儿还想知道的”,从“原有经验”走向“新经验”,才是真正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
第三,设计主题内容,从“点的理解”走向“线的把握”。
在审议中班“多彩的秋天”主题内容时,讨论到“落叶”的小版块时,教师们有不同的想法。
教师A说:“落叶的主题内容孩子们在小班已经上过了,中班还要再上吗?”
教師B说:“最常见的资源,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才是感受最丰富的,而且落叶跟孩子之间的联动感比较强,还是有价值的。”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教师们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研讨。既然小班开展过“落叶”的主题,当时的目标是什么呢?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开展“落叶”主题的目标又应是什么呢?最后根据中班制定的主题目标,教师们设计了具体的主题内容。
由此案例我们发现:内容和目标永远是有联系的,内容源于目标。同样在秋天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其实它只是一个资源库。关键是我们要从纵向和横向来剖析,每个年龄段认识秋天的真正切入点和它的要义到底是什么。年龄段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活动,它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内容,我们应该找出适合每个年龄段的点,由点及面来完成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真正从“点的理解”走向“线的把握”。
课程审议的点是珍贵的,课程审议的过程是“磨人”的,但课程审议的结果是成长的。我们一直在努力,行走在“课程审议”的路上。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第一,判断幼儿经验,从“模糊感知”走向“精准确认”。
在审议中班主题“多彩的秋天”的幼儿原有经验时,教师们都认为幼儿已经置身在秋天的环境中,他们对秋天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问幼儿“叶娃娃除了把信送到田野里,还会把信送到哪里呢”,结果幼儿都默不作声。为什么幼儿说不出来呢?分析原因,恐怕在于幼儿对秋天的感知不够。从幼儿的实际表现来看,他们并不具备相关的经验。
我们在课程审议时,不能仅凭自己的模糊判断,认为幼儿的原有经验有哪些,这样是不客观的。应该通过多重视角去“读”幼儿,通过各种调查问卷,与幼儿、家长的谈话等途径了解幼儿已经知道的一些生活经验,从“模糊感知”走向“精准确认”。
第二,厘清幼儿经验,从“原有经验”走向“新经验”。
在课程审议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比如小班“顽皮一夏”主题中,教师对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不知道当下的季节是“夏天”,对夏天的气候特征、自然现象、动植物变化缺乏关注,对夏天的经验零散且停留于表面等。这是小班幼儿关于夏天的原有经验,教师们根据幼儿的这些原有经验,开始制定主题目标,设计主题内容。但是这些主题目标和主题内容设计的依据从何而来呢?真的是幼儿感兴趣的吗?
我们在课程审议时,除了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以外,还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幼儿对于夏天还想要知道些什么,即幼儿的新经验,这才是课程的生长点,才是我们开展课程的目的所在。但是往往在课程审议中,幼儿新经验的获取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我们在进行课程审议时,要厘清幼儿的这两种经验,即“幼儿已经知道的”和“幼儿还想知道的”,从“原有经验”走向“新经验”,才是真正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
第三,设计主题内容,从“点的理解”走向“线的把握”。
在审议中班“多彩的秋天”主题内容时,讨论到“落叶”的小版块时,教师们有不同的想法。
教师A说:“落叶的主题内容孩子们在小班已经上过了,中班还要再上吗?”
教師B说:“最常见的资源,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才是感受最丰富的,而且落叶跟孩子之间的联动感比较强,还是有价值的。”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教师们开始进行下一步的研讨。既然小班开展过“落叶”的主题,当时的目标是什么呢?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开展“落叶”主题的目标又应是什么呢?最后根据中班制定的主题目标,教师们设计了具体的主题内容。
由此案例我们发现:内容和目标永远是有联系的,内容源于目标。同样在秋天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其实它只是一个资源库。关键是我们要从纵向和横向来剖析,每个年龄段认识秋天的真正切入点和它的要义到底是什么。年龄段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活动,它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内容,我们应该找出适合每个年龄段的点,由点及面来完成整个主题活动的目标,真正从“点的理解”走向“线的把握”。
课程审议的点是珍贵的,课程审议的过程是“磨人”的,但课程审议的结果是成长的。我们一直在努力,行走在“课程审议”的路上。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