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能技术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商业运行模式探索研究

来源 :储能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能是各行各业发展及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电能从产生到运输、使用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储能技术.得益于储能技术的发展,电能得以通过便捷的方式储存,而储存的能量又能在不同的情形下发挥功效.比如,储能可用作应急电源,可以将电负荷低时储存的电能用于电负荷高时输出能量,从而减少电网的波动,确保供电的平稳.可见,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人类实现了对电能的有效掌控,电能的应用灵活性更强,实效性更为突出.尽管这一技术有优势,有价值,有潜力,但真正在实践中推广时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经济”层面的阻力.如果技术无法带来收益,必然意味着失去了升级进步的强大推力,无法实现技术的全面推广普及.因此,有必要从经济性层面,对储能技术的市场机制与商业模式展开分析,以挖掘应用潜力、形成经济支持,推动技术进步.
其他文献
以园区为研究背景,基于“以热定电”、“以电定热”两种模式,对园区内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研究.针对夏季、冬季两个典型日设计了八种方案来对比系统配置液化空气储能与未配置液化空气储能时各子系统输出功率及总成本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园区配置液化空气储能,采用“以热定电”模式运行时经济效益最高且能源损耗量最少.在大暑日,其总成本比未配置液化空气储能的系统降低6.1%.在大寒日,其总成本比未配置液化空气储能的系统总成本降低4.5%.同样配置液化空气储能的情况下,采用“以热定电”模式运行的系统要比“以电定热”模式总成本低.
针对现有车速引导模型不适用于货车车速引导的情况,研究了考虑换挡操作的货车车速引导模型.首先,根据汽车动力性换挡模型求得货车换挡速度与加速度限值,同时对货车时空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共同建立货车车速引导模型约束条件;然后,建立行程总时间最短的目标函数;最后,对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以货车行驶时间和最终车速为控制变量,以总行程时间最短为目标求得行程时间最优的驾驶轨迹.以5挡位货车JN162为测试主体,利用Matlab开展的算例分析表明:与不采用车速引导模型相比,采用车速引导模型可以降低行程总时间,对划分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