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的打铁摊子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没有离开家乡之前,每年都有几次能看到老胡的打铁摊子。
  老胡是客家人,距离我村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远,按现在高速公路的车程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但在那个年代能通车的道路都很少,他们是每个人肩挑一担,如打铁的炉具、大铁墩、食用器具、被褥等等。翻山越岭一村过了一村的走来,又一村村的“打”回去。
  老胡的打铁摊子,从我懂事起就看到,他们到来后都固定摆设在我们“驷马拖车”围屋前左边的大榕树下。大榕树据说是我们村的风水树,至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树冠很大也非常旺盛茂密,像一支超大型的降落伞,没有留下任何间隙,站在树底下小到中雨还躲避很长一阵子。冬天加上围屋墙体的作用更成为避寒取暖的好地方。
  他们到来后的那几天,除了刈台风下大雨才会停下工来,躲在他们临时居住的地方,我们家“驷马拖车”围屋大门楼内侧,泡着他们自已带过来的土山茶。那种茶我曾经“被骗”过,那苦涩的味道真比降火的中药还难喝,舌头的味蕾好像被剥走了一层,我打上一桶井水漱口也恢复不了味觉。但看他们喝过后的表情,犹如传说中的神仙。
  刚认识打铁摊子之后的前几年,老胡是抡着一把大锤子。老胡的大锤子有多重?我几个贪玩的小孩经常拿它来打过赌,几年后我们终于都能提起来。老胡是跟着小锤子过后的那一锤,听叔叔伯伯们讲,这种排位是有可能出师的徒弟。师傅小锤点到那他就应该跟到那,不能有半点含糊。有一次,他被师傅狠狠的打了一大竹板子,听声音用力还挺大。我们都被吓了一跳,咋一个几十岁的人被师傳这么狠心的打。问一问才知道他走了神没跟着师傅下锤的地方接着打,按他们行内的约定这是不能原谅的,因为师傅的手很容易被打烂,很多师傅也因此年纪轻轻就终止了生涯。
  老胡的打铁摊子基本上都是三个人,最多时是四个人,他们分工都非常明确。别看师傅拿的是小锤子还坐着,但仔细看他最辛苦,也最忙碌,左手要拉着风箱,掌控着炉中火侯,右手则拿着钳子不间断的翻动着铁料,等到整个料子都被完全烧红了才換过手来把它拿到铁墩上,接着是小锤下大锤跟,“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极其有规律的进行着,一阵子之后,铁件慢慢就变形了。
  那一年,开春的第一次,老胡的师傅张伯没有来,而是跟着来了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男孩子,问问知道他才16岁。老胡却拿起了小锤子,乡亲们感到有点突然,因为他师傅比老胡还年青,个子虽然不是很高但体格非常结实,不胖也不瘦,听说他很早就出师当起了师傅。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的借问起他师傅咋没来?老胡本来就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平时话语也不多,只埋头打铁,不管大家怎么挑逗羞他,就是很少能得到回应。让大家不经意的一问,风厢停了,他的脸也歪一边去了,好像还偷偷在擦眼泪,这时,大家估计是出了大事,就不敢多问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炉火快灭了,我们几个不懂事的小孩就跑过去抢着拉起了风厢。到了这时,老胡才带着湿润的眼睛说起师傅没有来的原因。几个月前,也就是春節前离开我们村之后不久,他去山上砍柴准备春节时用,在回家的路上不幸踩空掉下了山涯。跟着过来这个孩子就是他的大儿子,还在读书,没办法家里老老少少需要饭吃就只能掇学了。听着听着好多人都为他流出了眼泪,有个别心肠比较软的阿婆阿婶们还跟着哭出了声。
  说起老胡的师傅,他性格特别温柔开朗,整天有说有笑,从来没有见过他与乡親们红过脸吵过嘴。他对人也很热情随和,不管大人小孩路过都会说上几句贴心的话,见到那家的小妹路过,也还会哼上几句“阿妹人材盖一村,两排牙齿白如银,讲话好比黄莺叫………”,“山歌好像梅江水……条条唱出情意长,句句唱出……等等。他虽然唱的声音不是很大我们也听不懂,但感觉特别悦耳,比《刘三姐》中阿牛哥的对歌还好听。他们停工后,有时我们还会吵着要他来几句。
  张伯不光性格好,打铁更是一把好手,我们村一百多户人家,每一家起码都有好几件刀具都是经他手锤打出来的。大家需要的刀具,如锄头、菜刀、镰刀、剪刀等等他都能打,而且从来没见过返工的产品。
  师傅的位置本来是坐着,但很多时候他都是站起来,高高的挥动着小锤。他打铁好像在卖命,从一开炉,除了吃饭,就是没有停下手来,整天汗流颊背,汗水比我们的小拇指还大,压住祖宗的底裤轮廓也清晰可见。看到炉火快没啦!他还要停下手来拉起风箱。


  淬火,张伯准备了两只铁桶。粗件的前几次淬火就直接从旁边的鱼塘里打水上来用。而到了基本成型的大小菜刀、剪刀、镰刀,就要到几十米远的水井打水来用。我们觉得很奇怪,就问张伯“都是水,干嘛要跑那么远去打呢”?他说:锻件的坚硬程度是靠淬火来完成的,淬火的次数越多越坚硬。水温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越凉的水温打出来的刀具就越锋利耐用,有冰水那就更好。如书中记载:古人制矛锻剑,都要跑到深山老林里去,一是提取燃料容易,二是有用不竭的天然“冰火“。那我们又问“你刚锻打的构件干嘛就用鱼塘水”,他说这是秘密不能告诉你们。后来我们慢慢了解到,粗件过早都用水温低的水,就会提前变硬,影响火烧的时间,锻打的难度也增大。他对淬火掌控也很有条理,有的锻件是一次性放进水桶里,有的是进进出出好几次才完整放进水里。
  我们很喜欢看淬火,特别是一整件放进水桶的情景,这样的感受现在也只能在脑中来回,再也看不到了。喳——瞬间,水桶像一个大火药桶,更像一座小火山喷发,浅起的水花像一个个“小精灵”四处飞舞,在光线的作用下变成五颜六色,我们很多时候也被“小精灵”点到,很快,皮肤上就蹦出一个个小水泡。
  刨光,很多都是老胡在干,老胡把锻打完成的菜刀,剪刀等固定在特制的长条凳子上,然后拿起一支能削铁的铲刀,这是他们自己锻打出来的。用力进行刨削,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开锋。刨好之后,张伯还要亲自进行验收,一开始他会用右大拇指横向轻轻刈一刈,有时他也搞的很夸张,让我们都不敢睁开眼睛看。他感觉满意的时候,就会拿来事先准备好的木条削一削,没有出现任何缺损才算完工。
  焠火后的水,他们都要挑到百米多外的乱石堆去倒掉。我们也问张伯咋不就近倒进污水沟或鱼塘里,干嘛要跑那么远去呢?他很严肃的说:给你们留个铁矿。这种做法应该就是当今的环保吧!在国家还没有规定要求的时候,他们就能这样做,如若这种行为能够坚持下来,全国每年可以节省多少个亿元啊!
  他们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一般起床都比较早,在乡亲们都还没有下地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工了。中午吃饭后也就是泡一阵工夫茶就开工,我们各住家没有人懂得中午休息的习惯。晚上都是点上打气的煤油灯后不久就停工了。有些日子他们是借助炉中的余火烧水洗澡,但更多的日子是直接走进鱼塘尽情的舒展。在他们打铁旁边有一个连接鱼塘的洗澡间,为他们冲去汗渍创造了条件。
  他们一天虽然干了十几个小时的活,但他们的生活也比我们好不了多少,一日三餐也是很清淡的,萝卜干梅菜为主,很少看到有鱼肉。他们有些生活习惯与我们不同,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干饭,经常有乡親们问:你们就这么一点点米饭要塞在肚子哪里啊!他们笑笑反问:你喝这一大碗粥,米都没看到一粒,拉一泡尿不就没啦!说的也实在。但想不出他们的力气是哪里长出来的。
  随着机械锻造业的出现进步,传统的锻造业也就逐渐退出了市场,看是偶然也是必然,只可惜一门独特的手工艺就这样消失了!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勾起我怀念高家堡古镇的思绪。髙家堡镇与我和我们家族有很深的渊源,深厚的感情。在我刚听懂话的时候就常听大人说起高家堡,那时候还不知道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神木县城都很少有人提起,总认为高家堡是个很大的城市,很了不起的地方,全村有见识、有能耐的大男人每年都要去高家堡赶集多次,买卖农副产品和家畜家禽,那时不少人把能常去高家堡当成一种
期刊
红楼一梦,包罗万象,世间种种,园中尽观。阎浮世界,众生皆苦。无人不悲,有情皆孽。  红颜自古多薄命,香消玉殒清魂远,红楼之中的女子,更是命途多舛,时时处处身不由己,几许清愁,几多无奈,封建礼教,家庭伦理,世俗眼光,人情世故……宛如无形枷锁,将缕缕清魂桎梏,如宿命般镌刻在她们的三生石上,为人嗟之、叹之、惋之……  在青灯旁静观风月,于动情处晓泪清流,黛玉是不染纤尘的世外仙姝,至情至性,她才思敏捷,心
期刊
当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被医生先生和护士女士像婴孩般对待我一样医治与护理。  他们好似我们的再生父母,为我们除去病痛!  他们总是不分昼夜,不辞辛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某一刻他们不带口罩时,我才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们的美。在医护的大爱里,就算再猖獗的病菌,也得乖乖投降。  感恩!一條来自乡政府部门的救助表格,被一位女工作人员替我带来。  儿女们病榻前的步步守候,医者的悉心照料,我的心域是一片
期刊
步履匆匆,光阴荏苒,春华秋实,似水流年。  一晃,已经退休近三年了。闲暇无事之余,时常冒出这样的念头,不断思索一个问题:人生当中,有许多事,在我们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交往就已成故人。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  我们常常笑话猴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手上就一个。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这样,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断地追求想得到的东西,但得到之后,终会撒手
期刊
我是不惯于,不喜歡这字的冰清与薄寒的。清风有风,长天有瞳。寒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境,寒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苦行,寒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澄泠。寒有剑影戟声,噬狞殃,净浊窘,散拘乱。寒有古人莽迭的痩情与戚衷。寒有日月与天地魂,仄仄意凉,毁竭芳华,只一点余温足聚,即如我,薄寒自温。这笔尖风光又如何描得我豁豁一生。可我又对这笔与纸间的字字都爱到无药可解,险至失命。即是她温婉,激荡,可爱,灵动,光华。即使它从来
期刊
人说一次谎,就成了骗子。我不只说一次,还连续说了一年。我不光一个人说,还拉着众人一起说。  ——题记  我不是个好女儿,天天行骗。  我是个骗子,不知道自己还能骗多久。  我是个骗子,没法圆谎的骗子。  我一个人忙前忙后把母亲安葬,至今,她过世的事实父亲还不知道。作为家里独生女儿,我认为自己干了一件天大的事,做了这么大的一次主,这使得我一年都是呆木的。别人说一个笑话,我再也笑不出来;给学生上课,避
期刊
处长一直走在我们前面,几位班长在后面拎着行李跟在我们后面,抬起头,夜色正浓。  进站了,处长回过头,五尺的汉子,泪眼婆娑,带着大红花的我们却仍强忍着军人的泪水,因为我们血气方刚,选择了离别而又要那薄薄的面子。班长们都沉默无言,只是把行李一个一个摆得整整齐齐,就像刚下连时他们教我们的那样,我们羞红了脸,虽然退伍是个人对人生长路的自由选择,但是我们却选择了毅然决然地离开曾经手把手教會我们做人做事、当兵
期刊
浙东运河的足迹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悠悠走来。一艘艘满载的商船从这里出发,既可衔接京杭运河贯穿南北,也可抵达东海之滨,连通那条海上丝路。  作为运河时代的一个重要节点,应“运”而生的这个小镇,仿佛不再记得商旅货船往来的尘封旧事,曾经繁华一时的水陆码头,也最终默默归于沉寂。好在那些老街旧巷里,依然延续着昔日的寻常生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小镇。尽管许多人并不认识,甚至连名字也从未听
期刊
经过风雨的洗礼,天空变得更加蔚蓝。天边偶尔飘过几片悠闲的云朵,给碧空增添了几分惬意。  芬芳的泥土气息弥漫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啊啊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远处传来悦耳的歌声,还有多种乐器的演奏声。走近一看,大紅条幅高高的挂在凉亭的柱子上,“庆五一歌友会”六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更是金碧辉煌。  几位老人聚在凉亭下,聚精会神地演奏着动人的乐曲,随着音乐的高低起
期刊
大雪真美。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更大,降雪的范围更宽泛,并不意味降雪量一定很大。但在北方的苍茫大地上,纷纷扬扬的大雪早已给大半个中国披上了银白色的外衣。宁夏的朋友凡姝告诉我,入冬后第一场雪早就已光顾塞上明珠。而在最近几天,雪又落到了新疆、内蒙、吉林、黑龙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