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着高校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宗旨,通过对德州太阳能产业和空调制冷产业的相关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其生产过程中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分析,合理配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使其课程设置与地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德州的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地域经济 调查研究
山东省德州市暖通空调产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已成为德州市的第一大特色产业集群。2006年5月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正式命名德州市为“中央空调城”。虽然德州市暖通空调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制约企业发展,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企业中高中级技术人才少,缺乏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缓慢。
本着高校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宗旨,通过对德州空调制冷产业的相关企业如:双一集团、亚太集团、贝莱特集团等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其生产过程中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合理配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计划、课程课时、专业实训等方面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地域经济发展要求,使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地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一、企业调查
为了能较好地收集在德州市经济建设中社会各行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使用和需求情况,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调查:
1.企业的基本情况;2.企业中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信息;3.企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4.企业对高等教育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1)企业及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情况:
深入调查的企业有:山东格瑞德集团、金光集团、中大贝莱特集团、山东双一集团、亚太集团等德州市属单位。根据调查表的回收统计,分析如下:
近5年各单位录用的大专及以上热能与动力类的毕业生占总录用人数的百分比
(2)企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
统计表明,企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①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及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②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能力;③机械方面的应用和设计能力;④组织管理能力;⑤人际交往能力。
(3)企业对高等教育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实际,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①专业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的基础知识;②介绍最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知识、技术和产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④增加计算机、机械方面的知识,增强控制方面和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教育。⑤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⑥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⑦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沟通与协调能力等。
二、调查反映的问题
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集中了机械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两方面的知识。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坚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有一定的电气技术、软件编程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2.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是企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
三、调查总结
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育如何与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类型上还是层次上历来都是多样化和动态性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的。高等教育必需冷静地认识这个问题,要以培养人的高素质和建立牢固的专业基础为主,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迁徙能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2.企业对人才需求在层次上是不断朝高层次发展,类型上是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调查中,普遍感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接轨,导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多样化,而专业的观念相对淡化,只懂本专业的知识是不够的。
3.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学生就业后也以生产、设计居多,要求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企业要求一致。
4.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地域经济 调查研究
山东省德州市暖通空调产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已成为德州市的第一大特色产业集群。2006年5月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正式命名德州市为“中央空调城”。虽然德州市暖通空调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制约企业发展,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企业中高中级技术人才少,缺乏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缓慢。
本着高校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宗旨,通过对德州空调制冷产业的相关企业如:双一集团、亚太集团、贝莱特集团等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其生产过程中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合理配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计划、课程课时、专业实训等方面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地域经济发展要求,使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地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一、企业调查
为了能较好地收集在德州市经济建设中社会各行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使用和需求情况,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调查:
1.企业的基本情况;2.企业中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信息;3.企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4.企业对高等教育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1)企业及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情况:
深入调查的企业有:山东格瑞德集团、金光集团、中大贝莱特集团、山东双一集团、亚太集团等德州市属单位。根据调查表的回收统计,分析如下:
近5年各单位录用的大专及以上热能与动力类的毕业生占总录用人数的百分比
(2)企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
统计表明,企业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求较高,按需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是:①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水平及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②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能力;③机械方面的应用和设计能力;④组织管理能力;⑤人际交往能力。
(3)企业对高等教育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实际,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①专业面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设备、电气技术的基础知识;②介绍最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知识、技术和产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理论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试和操作的能力;④增加计算机、机械方面的知识,增强控制方面和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教育。⑤跟踪新技术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⑥适应环境的能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敬业与拼搏精神,合作精神;⑦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沟通与协调能力等。
二、调查反映的问题
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集中了机械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两方面的知识。不少企业提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坚实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应学习有一定的电气技术、软件编程的基础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2.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是企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又一点建议。
三、调查总结
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育如何与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在类型上还是层次上历来都是多样化和动态性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的。高等教育必需冷静地认识这个问题,要以培养人的高素质和建立牢固的专业基础为主,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迁徙能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2.企业对人才需求在层次上是不断朝高层次发展,类型上是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调查中,普遍感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接轨,导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多样化,而专业的观念相对淡化,只懂本专业的知识是不够的。
3.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学生就业后也以生产、设计居多,要求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企业要求一致。
4.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