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为例,论述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条主线,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依托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出课前推送自主学习任务、课中教学主体采用体验式教学和雨课堂互动功能相结合、课后推送巩固和拓展任务的应用步骤。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大学生压力管理 挫折应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56-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教学班人数过多、心理体验活动难以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考核相对宽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导致教学效果難以达到预期目标。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信息化、网络化教学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为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应用,探讨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大学生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这一章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压力概述,包括压力的含义、生理心理信号及大学生常见压力源、理想压力水平等;二是挫折概述,包括挫折的含义、类型、防御机制等;三是如何积极应对压力与挫折,包括压力和挫折应对,认知、行为、能力、人格等各个层面的应对方法和技巧。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来看,其中第一、二部分内容是理解和记忆性知识或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属于教育目标等级中的低阶目标,可以将其列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课前录制微课,或搜集相关视频教学资料供学生自学,并设计练习供学生自测。第三部分的内容则是应对方法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或称之为程序性知识,涉及知识的应用、分析及综合,属于教育目标等级当中的高阶目标,故侧重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内化。压力与挫折的应对主要学习使用积极的防御机制、认知调整和运用社会支持等几种常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职大一新生。高职新生大部分来自中职对口招生或高中单独招考,升入高职后面临着生活、学习、人际等多方面的转变。他们一般具备如下几方面特点:在学习方面,对口生源和单招学生对“素质型”课程的学习兴趣较弱,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很难吸引他们;相比而言,这些学生更喜欢有一定操作性、互动性强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在个性方面,作为“00后”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代;但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又宣示着他们心理上的稚气和不稳定。尤其是当他们遭受较大的压力和挫折时,情绪波动很大。在行为方面,一定比例的学生应对方式偏消极(退避、自责、幻想),不重视或不懂得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来解决自己的困境;心理咨询工作也发现,不少学生倾向于逃避压力和挫折,有的甚至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应对。在知识基础方面,经过半个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对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自主学习,对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有一定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需要从知识、技能、自我认知等几个方面设定。通过本模块课程教学,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目标如下:知识层面,了解压力和挫折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熟悉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的常用方法;技能层面,掌握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常用方法,能初步运用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常用方法进行自我调适;自我认知层面,能辩证地看待压力与挫折,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用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应对压力与挫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所在。因此,通过课程教学,学生掌握一些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专业方法,并能初步运用到实际生活进行自我调节,是本模块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的难易程度,确定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认知层面的“认知调整”,难点为行为层面带有求助性质的“运用社会支持”。
二、教学策略
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压力与挫折的积极应对方法,《大学生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这一章教学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活动载体、自身感受、领悟知识、回归实践”的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翻转课堂”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线上教学资源。线上教学采用雨课堂。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抢答、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自动任务提醒,让教与学更加明了。
(二)线下教学方法。线下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测验及课后作业等方法。 1.案例分析。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受到启发,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有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思想碰撞,提高教学实效性。
3.角色扮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问题情景和故事情节,由学生自愿选择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不同社会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内心感受,学会换位思考,从而促使改变原有的非理性认知和不良行为习惯。
4.团体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模式,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心理上的互动,进而探索自我,尝试行为的改变,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从而改善成员的人际关系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目前,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不仅仅用在大学生的团体辅导中,也逐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当中。
5.心理测验。本课例采用的心理测验主要是《雨中人》绘画测验,绘画测验是一種心理投射测验。《雨中人》绘画测验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在压力情境下的应对模式,其中雨(雷电)象征压力,而伞则象征应对资源和方式。例如,如果在描绘大雨场景的绘画中,人没有撑伞,淋着大雨,就表明其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而且缺乏应对的措施;反之,如果是和风细雨,且有遮挡风雨的工具,则说明压力不大,且应对良好。
三、教学实施
本课例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及教师、学生两条主线展开教学。教师在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促学;学生在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巩固。其中,学生课前自学约1学时,课堂学习4学时。
(一)课前。首先,教师在课前将制作的手机版课件、录制的教学语音,以及学堂在线搜集的慕课教学视频、小测验等资源推送至雨课堂,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自学,搭建知识地基,形成感性认识,并完成课前知识测验,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其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雨中人》绘画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投射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压力与挫折应对模式情况。
(二)课中。课中主要为课堂教学过程,分为知识回顾、活动与体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等几个大的环节。在“认知调整”方法学习中,包含了理论延伸、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测验等步骤。对“社会支持”方法的学习则主要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进行。详情见表1。
(三)课后。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课后任务,并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一是课后章节练习;二是选择所学的一种应对方法,解决一个在近期由于压力或挫折造成的心理困扰,并简要描述选择这种方法的原因、解决的过程和结果(不少于500字)。
四、考核评价
本课例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分为课前任务、课中表现、课后任务三个部分;成绩评定由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两部分构成。详见表2。
五、教学效果
(一)课后满意度调查。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显示,本课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得到了绝大部分(90%以上)的学生认可,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接受度也很高(92%以上)。
(二)心理测验对比。两周后《雨中人》心理投射测验显示,与课前测试相比,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比例明显提升,从60%升至75%;部分学生变化明显。
教育不仅是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而且是让先进技术本身成为教育的第一现场,而教育第一现场基本都是经由教学设计落地实现的。本课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课前在雨课堂发布导学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课中使用雨课堂“摇一摇”随机选人、抢答、弹幕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主体部分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课后推送发布课后练习和实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
信息化教学技术和工具的引入,能迅速获取数据,提升效率,有助于教师即时监控教学情况,便于教学总结和诊改。同时,借助教学工具,将一些低阶教学目标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解决难度更大的高阶目标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后学生满意度调查和相关心理测验的前后对照也为科学地监控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夏翠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50-165.
[3]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6-17.
[4]学堂在线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EB/OL].(2016-06-28)[2020-02-03].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008/56064.htm.
[5]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29.
[6]奥斯特.绘画评估与治疗——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指南[M].吕俊宏,刘静,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29-33.
[7]王帆.智慧教育:教学设计数据化与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5(8).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混合式‘金课’为导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与实践”(GXAZYJGB006)
【作者简介】唐桂梅(1973— ),女,硕士,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大学生压力管理 挫折应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1-0156-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于教学班人数过多、心理体验活动难以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考核相对宽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导致教学效果難以达到预期目标。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信息化、网络化教学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为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应用,探讨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大学生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这一章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压力概述,包括压力的含义、生理心理信号及大学生常见压力源、理想压力水平等;二是挫折概述,包括挫折的含义、类型、防御机制等;三是如何积极应对压力与挫折,包括压力和挫折应对,认知、行为、能力、人格等各个层面的应对方法和技巧。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来看,其中第一、二部分内容是理解和记忆性知识或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属于教育目标等级中的低阶目标,可以将其列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课前录制微课,或搜集相关视频教学资料供学生自学,并设计练习供学生自测。第三部分的内容则是应对方法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或称之为程序性知识,涉及知识的应用、分析及综合,属于教育目标等级当中的高阶目标,故侧重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和内化。压力与挫折的应对主要学习使用积极的防御机制、认知调整和运用社会支持等几种常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职大一新生。高职新生大部分来自中职对口招生或高中单独招考,升入高职后面临着生活、学习、人际等多方面的转变。他们一般具备如下几方面特点:在学习方面,对口生源和单招学生对“素质型”课程的学习兴趣较弱,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很难吸引他们;相比而言,这些学生更喜欢有一定操作性、互动性强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在个性方面,作为“00后”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代;但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又宣示着他们心理上的稚气和不稳定。尤其是当他们遭受较大的压力和挫折时,情绪波动很大。在行为方面,一定比例的学生应对方式偏消极(退避、自责、幻想),不重视或不懂得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来解决自己的困境;心理咨询工作也发现,不少学生倾向于逃避压力和挫折,有的甚至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应对。在知识基础方面,经过半个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对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自主学习,对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有一定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需要从知识、技能、自我认知等几个方面设定。通过本模块课程教学,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目标如下:知识层面,了解压力和挫折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熟悉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的常用方法;技能层面,掌握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常用方法,能初步运用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常用方法进行自我调适;自我认知层面,能辩证地看待压力与挫折,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用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应对压力与挫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所在。因此,通过课程教学,学生掌握一些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专业方法,并能初步运用到实际生活进行自我调节,是本模块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的难易程度,确定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认知层面的“认知调整”,难点为行为层面带有求助性质的“运用社会支持”。
二、教学策略
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压力与挫折的积极应对方法,《大学生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这一章教学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活动载体、自身感受、领悟知识、回归实践”的教学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翻转课堂”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线上教学资源。线上教学采用雨课堂。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抢答、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自动任务提醒,让教与学更加明了。
(二)线下教学方法。线下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测验及课后作业等方法。 1.案例分析。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受到启发,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有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思想碰撞,提高教学实效性。
3.角色扮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问题情景和故事情节,由学生自愿选择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不同社会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内心感受,学会换位思考,从而促使改变原有的非理性认知和不良行为习惯。
4.团体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模式,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心理上的互动,进而探索自我,尝试行为的改变,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从而改善成员的人际关系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目前,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不仅仅用在大学生的团体辅导中,也逐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当中。
5.心理测验。本课例采用的心理测验主要是《雨中人》绘画测验,绘画测验是一種心理投射测验。《雨中人》绘画测验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在压力情境下的应对模式,其中雨(雷电)象征压力,而伞则象征应对资源和方式。例如,如果在描绘大雨场景的绘画中,人没有撑伞,淋着大雨,就表明其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而且缺乏应对的措施;反之,如果是和风细雨,且有遮挡风雨的工具,则说明压力不大,且应对良好。
三、教学实施
本课例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及教师、学生两条主线展开教学。教师在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促学;学生在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巩固。其中,学生课前自学约1学时,课堂学习4学时。
(一)课前。首先,教师在课前将制作的手机版课件、录制的教学语音,以及学堂在线搜集的慕课教学视频、小测验等资源推送至雨课堂,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自学,搭建知识地基,形成感性认识,并完成课前知识测验,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其次,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雨中人》绘画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投射测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压力与挫折应对模式情况。
(二)课中。课中主要为课堂教学过程,分为知识回顾、活动与体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等几个大的环节。在“认知调整”方法学习中,包含了理论延伸、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测验等步骤。对“社会支持”方法的学习则主要通过活动体验的方式进行。详情见表1。
(三)课后。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课后任务,并指导和督促学生完成:一是课后章节练习;二是选择所学的一种应对方法,解决一个在近期由于压力或挫折造成的心理困扰,并简要描述选择这种方法的原因、解决的过程和结果(不少于500字)。
四、考核评价
本课例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分为课前任务、课中表现、课后任务三个部分;成绩评定由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两部分构成。详见表2。
五、教学效果
(一)课后满意度调查。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显示,本课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得到了绝大部分(90%以上)的学生认可,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接受度也很高(92%以上)。
(二)心理测验对比。两周后《雨中人》心理投射测验显示,与课前测试相比,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比例明显提升,从60%升至75%;部分学生变化明显。
教育不仅是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而且是让先进技术本身成为教育的第一现场,而教育第一现场基本都是经由教学设计落地实现的。本课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课前在雨课堂发布导学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课中使用雨课堂“摇一摇”随机选人、抢答、弹幕等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主体部分采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课后推送发布课后练习和实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
信息化教学技术和工具的引入,能迅速获取数据,提升效率,有助于教师即时监控教学情况,便于教学总结和诊改。同时,借助教学工具,将一些低阶教学目标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解决难度更大的高阶目标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后学生满意度调查和相关心理测验的前后对照也为科学地监控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夏翠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50-165.
[3]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6-17.
[4]学堂在线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EB/OL].(2016-06-28)[2020-02-03].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008/56064.htm.
[5]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29.
[6]奥斯特.绘画评估与治疗——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指南[M].吕俊宏,刘静,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29-33.
[7]王帆.智慧教育:教学设计数据化与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5(8).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混合式‘金课’为导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与实践”(GXAZYJGB006)
【作者简介】唐桂梅(1973— ),女,硕士,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