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者应该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自觉将学习作为一项有益的活动,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和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在持续的训练和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关键。根据我这几年语文 “自学互助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课堂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认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课堂上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助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自学的展示情况,对学生适时导学,这种方法的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动学生的学习内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起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废止“注入式”,少讲几句,多相信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因势利导
在改革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避免学生讨论发言机会不等不均现象,教师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同学们要轮流担任学习小组长,尽可能让大家都参与教学,得到讨论发言的机会。在学生基本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自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始小组讨论,人人发言,遇到有疑难或模糊不清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精讲点拨,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使学生解疑消化,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提升一步。学生在自学语文发言讨论中时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适时启发引导,对自学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要热情帮助鼓励;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有问题的学生要启发指导,举一反三,要注意树立学习典型,以点带面;要注意让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多一些学习交流发言的机会。在学生自学讨论中,正确的,教师要及时肯定;差点的,要鼓励指正,不能冷漠对待;对于有争论分歧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表态,要多举一些具体实例启发指导,使学生领悟弄懂;对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集中争论谈看法,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兴趣就能不断激发出来;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氛围创设得好,就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自学语文习惯,提高学生读说写的能力
语文是属“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更是如此,因此,教改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读、说、写能力的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我主要采取教师“少讲几句”的做法,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上下功夫,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讲,学生不能讲的,经教师启发诱导后,还是由学生自己去讲,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促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一般地说,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文体结构、写作艺术等方面的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都由学生自己去努力完成。主要做法是:大搞试验课,指导学生按读、划、批、写、讲(说)这几个教学过程去完成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指导学生自学语文的教学过程。这里说的“读”,不单指课上指导学生读。一篇课文结束了,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自学把下一节新课文“读通”,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等,先把课文中的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好,弄明白,上新课开始达到基本“读通”。学生自己“读”的机会增多了,日久天长,基础知识就掌握得比较牢固,“读”的能力也提高得快。以上可以说是培养“读”的过程。“划”就是在读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关键词语、重点语段,划分文章结构、段落层次。“批”就是在划的基础上,学生动脑、动手写批注,按着课文的语意、结构形式、写作特点等写出自己的见解认识,以此深一步理解学习课文。经过以上过程,学生对课文内容、脉落已掌握了六、七分,在读、划、批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动脑、动手写出分析段落提纲、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综合性自学笔记,为下一步讨论做准备。培养学生批写的过程,既是使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的过程,也是使学生“天天练笔”,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完成以上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有反复深入阅读课文的时间,培养学生动脑分析问题的习惯。在学生完成批写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说”和“讲”,指导培养学生“说”和“讲”的过程,就是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学生按着自己的分析提纲、自学笔记在组内或班上讲解课文,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起个“提头引线”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自学语文能力,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要拟定好预习指导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好语文并不容易,学生开始总感到难度大,抓不住要领,如果指导不得力,学生越发感到困难,就会失去积极性。每篇课文都有其深难独特的地方,要使学生抓住要领,教师布置新一课的预习任务时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特别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要结合课文和教学目标实际,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使预习指导题真正起到帮助、引导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拐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
2、学生主动学习,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有了积极性,并不是教师省心了,而是对教师指导要求的标准更高了,教师必须掌握摸清学生的自学情况,多方面示范指导。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掌握好上中下三种学习情况,教师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和课上所提出的启发问题要基本适合三种学生情况的学习态势,难易适度。在时间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差生帮一帮,辅导一下,使他们尽可能跟上,对好学生来说,能有使其提高一步的余地。
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只要我们坚持教学改革的精神,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方面,语文教学效率会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关键。根据我这几年语文 “自学互助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课堂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认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课堂上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助之后,教师再结合学生自学的展示情况,对学生适时导学,这种方法的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启动学生的学习内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起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废止“注入式”,少讲几句,多相信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因势利导
在改革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避免学生讨论发言机会不等不均现象,教师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同学们要轮流担任学习小组长,尽可能让大家都参与教学,得到讨论发言的机会。在学生基本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自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始小组讨论,人人发言,遇到有疑难或模糊不清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精讲点拨,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使学生解疑消化,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提升一步。学生在自学语文发言讨论中时常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适时启发引导,对自学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要热情帮助鼓励;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有问题的学生要启发指导,举一反三,要注意树立学习典型,以点带面;要注意让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多一些学习交流发言的机会。在学生自学讨论中,正确的,教师要及时肯定;差点的,要鼓励指正,不能冷漠对待;对于有争论分歧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表态,要多举一些具体实例启发指导,使学生领悟弄懂;对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集中争论谈看法,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兴趣就能不断激发出来;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氛围创设得好,就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自学语文习惯,提高学生读说写的能力
语文是属“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更是如此,因此,教改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读、说、写能力的训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我主要采取教师“少讲几句”的做法,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上下功夫,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讲,学生不能讲的,经教师启发诱导后,还是由学生自己去讲,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促使学生掌握学习规律。一般地说,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文体结构、写作艺术等方面的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都由学生自己去努力完成。主要做法是:大搞试验课,指导学生按读、划、批、写、讲(说)这几个教学过程去完成每一课的教学任务,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指导学生自学语文的教学过程。这里说的“读”,不单指课上指导学生读。一篇课文结束了,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自学把下一节新课文“读通”,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等,先把课文中的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好,弄明白,上新课开始达到基本“读通”。学生自己“读”的机会增多了,日久天长,基础知识就掌握得比较牢固,“读”的能力也提高得快。以上可以说是培养“读”的过程。“划”就是在读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关键词语、重点语段,划分文章结构、段落层次。“批”就是在划的基础上,学生动脑、动手写批注,按着课文的语意、结构形式、写作特点等写出自己的见解认识,以此深一步理解学习课文。经过以上过程,学生对课文内容、脉落已掌握了六、七分,在读、划、批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动脑、动手写出分析段落提纲、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综合性自学笔记,为下一步讨论做准备。培养学生批写的过程,既是使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得到训练的过程,也是使学生“天天练笔”,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完成以上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有反复深入阅读课文的时间,培养学生动脑分析问题的习惯。在学生完成批写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说”和“讲”,指导培养学生“说”和“讲”的过程,就是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学生按着自己的分析提纲、自学笔记在组内或班上讲解课文,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起个“提头引线”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自学语文能力,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要拟定好预习指导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好语文并不容易,学生开始总感到难度大,抓不住要领,如果指导不得力,学生越发感到困难,就会失去积极性。每篇课文都有其深难独特的地方,要使学生抓住要领,教师布置新一课的预习任务时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特别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要结合课文和教学目标实际,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使预习指导题真正起到帮助、引导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拐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
2、学生主动学习,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有了积极性,并不是教师省心了,而是对教师指导要求的标准更高了,教师必须掌握摸清学生的自学情况,多方面示范指导。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掌握好上中下三种学习情况,教师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和课上所提出的启发问题要基本适合三种学生情况的学习态势,难易适度。在时间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差生帮一帮,辅导一下,使他们尽可能跟上,对好学生来说,能有使其提高一步的余地。
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只要我们坚持教学改革的精神,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方面,语文教学效率会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