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可移动文物是指可以携带、移动、活动的文物,包括书籍、档案、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工具器具等实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物见证;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由于所处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加之自身材质脆弱、老化等原因,可移动文物腐蚀损害状况十分严峻。为了尽快挽救那些正在损害的文物,尽可能地延长可移动文物的寿命,对可移动文物的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保养;保护
我县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价值突显,是我县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兰坪县文物管理所现藏有可移动文物409件,主要包括铜器、铁器、金银器、石器、骨器、陶器、瓷器、动物化石、木器、纺织品及书画等类型。自文管所成立以来,一直都有专人负责可移动文物的资料整理及保护工作,但由于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防火、防盗设施,没有专业的保养人员及保养设施,许多珍贵文物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大量衣物、书籍堆压存放在箱子里,导致霉变、虫蛀;金属藏品、石器和化石长期暴露在外,许多金属藏品都已锈迹斑斑,石器及化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照这样下去,许多珍贵的文物都将面临进一步的损坏甚至消亡,因此我县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及保养迫在眉睫。
要保养好这些可移动文物,必须要了解文物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文物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制成这些文物材料的性质。比如说,古字画的耐久性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植物纤维的化学性质、制浆与造纸工艺过程。一般来说,古字画纸张中纤维素含量越高、非纤维素成分含量越少则越耐久。只要全面的了解了文物制成材料的性质,就能改善、创造保护条件,修复破损文物;二是文物的保护环境。影响文物保存条件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线、污染物、微生物、昆虫、啮齿动物、水以及机械磨损等。只要周围环境中存在这些因素,文物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和研究各种可移动文物的特性,同时还应了解和研究破坏这些文物的外界因素,特别是在文物特质既定的情况下,控制和掌握好文物的保护环境,对于保护文物、延长文物寿命,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了解了可移动文物的损坏原因,就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文物的措施与方法。文物保护技术方法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完善可移动文物保存场所。文物库房是可移动文物主要的保存场所,县级部门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投入,努力使文物库房的本体更安全,其内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以及文物的存放框架囊匣更符合文物的要求;配备必备的技防和消防设施,以及文物科技保护设备,让可移动文物保存场所得到最大的改善。
第二,改善可移动文物保护环境。将各种的文物按其特性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比如:图书、字画、纺织品等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避免昆虫接触及远离火源的地方;精巧、易碎的文物应有专门的放置地点或有专门的保护设施;金属品质的应存放在干燥、恒温的环境中,并且避免直接触摸等。其次还要进行经常性的技术管理措施,即控制与调节室内的温湿度,防光、防火、防水、防污染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机械性损坏等。
第三,健全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和保护制度。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认定体系、文物档案和可移动文物名录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为文物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制定确实可行的文物管理办法,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
第四,加强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一是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老师傅和老专家传帮带,在实际工作中边学边干,提高技能水平。二是采取送出去培养,如送到有条件的博物馆或大专院校文保专业深造,提高理论水平和技能。三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在各方面关心他们,使他们安心文物保护工作,多出成绩。建立对专业人员的考核制度,在职称上该晋升的就按职称晋升,给予优惠政策,在学历条件上适当放宽。
第五,可移动文物修复。定期清除各类文物上的附着物,防止附着有害物继续危害文物安全,对已经损坏或存在不利于永久保存因素的文物进行处理。文物修复要再现历史的真实,不能凭主观想象改动文物的原貌。复原部分要做到与其余部分相仿。对每件所要修复的文物,都应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分别处理,反对随便地在珍贵文物上使用不成熟的技术。
第六,可移动文物的复制。对部分珍贵文物或具有特殊情况的文物,出于保护或其它目的可以进行复制的方法来向世人展示。比如,珍贵的书画可以进行装裱活用照片形式来展示;特殊的碑刻或印章可以用拓片来展示。
总之,对我县可移动文物的保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更对我们新时期的文物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涵养和工作责任心,将我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永久的展现在后人面前。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保养;保护
我县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价值突显,是我县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兰坪县文物管理所现藏有可移动文物409件,主要包括铜器、铁器、金银器、石器、骨器、陶器、瓷器、动物化石、木器、纺织品及书画等类型。自文管所成立以来,一直都有专人负责可移动文物的资料整理及保护工作,但由于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防火、防盗设施,没有专业的保养人员及保养设施,许多珍贵文物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大量衣物、书籍堆压存放在箱子里,导致霉变、虫蛀;金属藏品、石器和化石长期暴露在外,许多金属藏品都已锈迹斑斑,石器及化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照这样下去,许多珍贵的文物都将面临进一步的损坏甚至消亡,因此我县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及保养迫在眉睫。
要保养好这些可移动文物,必须要了解文物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文物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制成这些文物材料的性质。比如说,古字画的耐久性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植物纤维的化学性质、制浆与造纸工艺过程。一般来说,古字画纸张中纤维素含量越高、非纤维素成分含量越少则越耐久。只要全面的了解了文物制成材料的性质,就能改善、创造保护条件,修复破损文物;二是文物的保护环境。影响文物保存条件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线、污染物、微生物、昆虫、啮齿动物、水以及机械磨损等。只要周围环境中存在这些因素,文物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和研究各种可移动文物的特性,同时还应了解和研究破坏这些文物的外界因素,特别是在文物特质既定的情况下,控制和掌握好文物的保护环境,对于保护文物、延长文物寿命,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了解了可移动文物的损坏原因,就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文物的措施与方法。文物保护技术方法的内容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完善可移动文物保存场所。文物库房是可移动文物主要的保存场所,县级部门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投入,努力使文物库房的本体更安全,其内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以及文物的存放框架囊匣更符合文物的要求;配备必备的技防和消防设施,以及文物科技保护设备,让可移动文物保存场所得到最大的改善。
第二,改善可移动文物保护环境。将各种的文物按其特性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比如:图书、字画、纺织品等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避免昆虫接触及远离火源的地方;精巧、易碎的文物应有专门的放置地点或有专门的保护设施;金属品质的应存放在干燥、恒温的环境中,并且避免直接触摸等。其次还要进行经常性的技术管理措施,即控制与调节室内的温湿度,防光、防火、防水、防污染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机械性损坏等。
第三,健全可移动文物管理办法和保护制度。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认定体系、文物档案和可移动文物名录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为文物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创造基础条件;制定确实可行的文物管理办法,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实现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合理利用。
第四,加强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一是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老师傅和老专家传帮带,在实际工作中边学边干,提高技能水平。二是采取送出去培养,如送到有条件的博物馆或大专院校文保专业深造,提高理论水平和技能。三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在各方面关心他们,使他们安心文物保护工作,多出成绩。建立对专业人员的考核制度,在职称上该晋升的就按职称晋升,给予优惠政策,在学历条件上适当放宽。
第五,可移动文物修复。定期清除各类文物上的附着物,防止附着有害物继续危害文物安全,对已经损坏或存在不利于永久保存因素的文物进行处理。文物修复要再现历史的真实,不能凭主观想象改动文物的原貌。复原部分要做到与其余部分相仿。对每件所要修复的文物,都应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分别处理,反对随便地在珍贵文物上使用不成熟的技术。
第六,可移动文物的复制。对部分珍贵文物或具有特殊情况的文物,出于保护或其它目的可以进行复制的方法来向世人展示。比如,珍贵的书画可以进行装裱活用照片形式来展示;特殊的碑刻或印章可以用拓片来展示。
总之,对我县可移动文物的保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更对我们新时期的文物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涵养和工作责任心,将我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永久的展现在后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