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著名性学家、自由女权主义者。
听到“采访李银河”这句话,茶馆女老板心领神会地笑了,把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领进最大的茶室,指着中间的位置:“她每次都坐这儿。快一周了吧,每天至少两拨采访。我刚还想呢,今天怎么没人来。”准确地说,这种情况是从2014年12月18日开始的。12月16日,网上出现了一篇署名“刘长安”的文章,质疑李银河隐藏同性恋身份欺骗民众。两天后,李银河在博客里公开了同居17年的伴侣——拥有女人身、男人心的“大侠”。
李银河的家离茶馆只有一两分钟的路程,记者等候时,她正在家里到处找手机。10分钟后,茶室的门“呼”地被推开,李银河穿着一件亮黄色的外套,明晃晃地走进来,开口第一句就是:“我手机找不到了!”记者突然想起第一次采访她是在电话里,那次说到一半,李银河叫的外卖到了,她也是用这样的语气对送餐的人说:“师傅,明天还是地三鲜啊,再加个馒头!”
这种爽利或许就是当初她吸引王小波的一个原因。他曾经在给她的情书里写道:“你不在我多难过,好像旗杆上吊死的一只猫。”那些书信后来结集出版,取名《爱你就像爱生命》。1997年,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孤独去世,当时李银河正在英国,得知消息后陷入极大痛苦。3个月后,“大侠”走进了她的生命。
大侠是网名,他1964年出生,小李银河12岁。17年后的今天,李银河已经从社科院退休,两人依然生活在一起。李银河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们在威海买了一套房子,不久可能去那里定居。她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做研究工作,而是专心写小说。“已经写了3本,每本20万字,正在写第四本,都是关于虐恋的。按照现在的审查尺度,没有一个出版社敢出。”
男人/女人
环球人物杂志:您坚持称自己是异性恋,因为您的伴侣心理上认为自己是男性。您认为界定男性或女性是以其心理认定为准,而非医学上的生理认定?
李银河:对。在西班牙,你愿意注册什么性别就注册什么性别,不管生理上是什么。LGBT这个词现在已经被广泛传播了。几年前,美国使馆文化处的一个官员到社科院交流,我第一次从他那里听到LGBT这个词,他挨个给我解释:L是女同(Lesbian),G是男同(Gay),B是双性恋(Bisexual),T是跨性别(Transgender)。我记得他说的一句话:“在美国,你要不知道LGBT就别当政治家了。”这在美国已经上升到一个政治议题,在中国还是一种亚文化。
过去咱们连LGBT人群都没注意到,更不知道同性恋和跨性别有什么区别。世界上96%的人是爱异性的,同性恋则爱同性,但男同仍然认为自己是男人,女同仍然认为自己是女人。跨性别则是性别认同异常、性倾向不异常,明明是男性身体却认为自己是女性,女性身体认为自己是男性,即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一致;但其性倾向没有异常,爱上的都是与自己心理性别相对的异性。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金星。她是男跨女,做变性手术之后和一个德国男人结婚,但这个男人并不因为跟金星结婚就成了男同性恋者,他爱的是女人,所以他仍然是异性恋。
环球人物杂志:但金星是在变性之后遇到了她的德国先生,如果是在她变性之前还是男性外表的时候,您觉得她异性恋的德国先生会不会爱上她?
李银河:那也不一定不爱。如果她完全认同自己是个女人,只是没有做变性手术的话……毕竟跨性别中没有做手术的人是大量的,很多也能找到伴侣。
环球人物杂志:那么普通的异性恋者愿意选择跨性别吗?
李银河:不愿意吧,一般的人都不愿意。
环球人物杂志:您是一个例外?
李银河:对。我思想比较前卫吧,而且正好研究这个,觉得性别不成大障碍。但一般人不会这么认为。不过从他(大侠)的经历来说,他以前所有的恋人都是异性恋女人。
小波/大侠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伴侣有没有不被社会认同的痛苦经历?
李银河:他性格非常强悍,从小到大都活得兴高采烈的。我觉得可能跟他跨性别有关系。他做不成男人,心里特别憋闷,男性气质有点过度发展,比很多男人还突出。他的情况周围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关系双方家人、同事都挺接纳的,逢年过节都是去我家聚一次,去他家聚一次。
环球人物杂志:能说说你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吗?
李银河:我第一次见他没有特殊的感觉。那是1997年夏天,在西单羊肉胡同的一个聚会上,大家在一个大露台上跳舞、聊天、吃烧烤。我就发现他一直冲我笑,然后他就过来跟我说话,互相留了姓名和地址,我当时是出于做研究的考虑。之后他就老给我写诗,我出差他总到车站接我。再后来,我到加州大学参加性别研讨班,去了40天,他说非常想我,成天以泪洗面。大约过了半年到一年,我们就住到一起了,直到今天。
环球人物杂志:互相爱对方什么?
李银河:我爱的是他对我的激情,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多。很多人感情好,但真正的激情发生的概率并不是太高。当你成了激情之爱的对象时,感觉是很甜蜜和幸福的。至于他对我,我觉得他爱的是我真挚和老实,这是我最大的特点。我又不漂亮,平时不化妆不打扮,粗粗拉拉,用王小波的话说“屁股眼大丢了心”,现在这位也说过我“哎你是女的不是啊”。所以我最受不了的是别人说我是一个骗子。
环球人物杂志:您对他有激情之爱吗?
李银河:没有。他对我很好,我很感动。但在我看来,激情就像火,不会持续太久。如果要长相厮守,火一定要变成水的。如果一直处于激情状态,人是没法过日子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母亲在世时怎么看?
李银河:我妈挺喜欢他的。他是工人背景,我们家是知识分子家庭,都比较软弱。那时我家的保姆特厉害,谁也治不住。我们家这位混不吝的,一去就给治住了。那时我妈、我哥哥、嫂子都在一塊住。有一天我哥哥回来晚了,没赶上饭,想让保姆下点面条,保姆就说:“你自己下去!”我们这位就不干了,一顿火把保姆给镇住了。后来又有一次他发火,把保姆吓得说:“哎呦哎呦,我以为你要打我呢!”我妈就在旁边乐。 环球人物杂志:他对您发过火吗?
李银河:没有。我们有什么矛盾都不过夜。我这个人不会吵架,我家里人也是,所以连拌嘴都谈不上。这方面我和他有互补性。
环球人物杂志:在感情上,您还认为王小波是无法替代的吗?
李银河:我原来也听说过那句话:人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但从我的经验看还真不是。他和王小波哪儿哪儿都不一样,只有在对我的爱这点上是一样的,很美很珍贵的那种感觉。当初我跟小波的婚姻也不符合世俗标准,但我们不觉得这是障碍,真正爱起来之后就是不管不顾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说他和王小波是酱油和醋,您既可以喜欢醋,也可以喜欢酱油?
李银河:对。从恋爱心理学上说,有两种关系都会产生吸引力,有一种是高度契合的,就是我和小波那种;一种是差异巨大的,他喜欢打麻将和运动,我喜欢书和电影。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是出租车司机,在车挡风玻璃那儿摆了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晒得都脱了胶了。他还真看了,说挺喜欢的,可能他想了解我喜欢的人是什么样的吧。但我写的书他都不怎么看。
性/爱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人用无法繁衍后代来否定同性恋,认为这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李银河:这就涉及马尔库塞所说的“伟大的拒绝”了。他是西方性革命时代的精神教父,认为性从“为生育”变成“为快乐”是一个“伟大的拒绝”,我也这样看。现实中,不管是西方宗教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有这样的看法:性的唯一正当理由是生育。中国以前性门诊都叫生育门诊,反而是有了计划生育之后,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
环球人物杂志:中国的LGBT人群与您最初研究的时候相比有哪些变化?
李银河:他们的处境好多了,生存空间扩大,社会能见度高很多。过去他们隐藏得很深,哪怕在自己家里都没人知道。我接过一个电话,一位父亲告诉我,他的妻子要自杀,因为儿子告诉他们自己是同性恋。另一位母亲,在跟丈夫离婚后发现孩子是同性恋,非常内疚,说只要孩子能变过来,复婚都行。我说这跟你离婚没什么关系,LGBT的成因很难说,先天后天都还没有定论。
环球人物杂志:很长时间里,LGBT被认为是病态的,甚至被当作性犯罪。今天对普通大众来说,如何区分LGBT和性犯罪?
李银河:衡量是否性犯罪有一个指标,就是看在一桩性行为里有没有受害人。比如露阴癖、窥阴癖都是有受害人的;但两个女同或男同,他们彼此相爱,也没有损害到他人利益和公众利益,法律就不用去管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很多观点在国内不被认同。从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来看,您认为中国社会是否会走与国外类似的性解放之路?
李银河:我觉得是。中国社会在走向多元化,在性的方面越来越开放。另外,法律的变迁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因素。1997年修改刑法的时候取消了流氓罪,这是中国婚姻之外性活动大量增加的一个原因。之前所有婚姻外的性行为都是入罪的,双方自愿也不行,我看到高法的案例集里,一个女性和好几个男性发生性关系,不是卖淫,但也被以流氓罪抓起来。可以说,流氓罪的取消与婚姻外性行为的增加是互为因果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怎么看婚姻中爱情和责任的关系?
李银河:婚姻肯定是有责任有义务的,就看每个人更看重什么。我更看重爱情。如果婚姻只剩下责任和义务,就没什么意思了。爱情能带给人更多的快乐。
环球人物杂志:今天的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要求比上一代人要高,如果他们一直找不到心仪的对象怎么办?
李银河:只有两个出路:降低标准,或者独身。现在独身已经是世界潮流了,北欧国家人口的整整一半不进入婚姻,只是同居;日本是40%单身;美国、法国是30%;最极端的例子是匈牙利,只有12%的人结婚。
环球人物杂志:您好像说过,对于那些寻找灵魂伴侣的人,可以等待完美的人出现,但可能会等到50岁也没等到。
李银河:(沉吟)那就看自己了,等与不等都是可以的。能找到就是幸运的人,找不到就是不够幸运。幸運是不可能均匀地撒在每个人身上的,否则也不叫幸运了。
环球人物杂志:从这点看,您很幸运。
李银河:对,我很幸运。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著名性学家、自由女权主义者。
听到“采访李银河”这句话,茶馆女老板心领神会地笑了,把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领进最大的茶室,指着中间的位置:“她每次都坐这儿。快一周了吧,每天至少两拨采访。我刚还想呢,今天怎么没人来。”准确地说,这种情况是从2014年12月18日开始的。12月16日,网上出现了一篇署名“刘长安”的文章,质疑李银河隐藏同性恋身份欺骗民众。两天后,李银河在博客里公开了同居17年的伴侣——拥有女人身、男人心的“大侠”。
李银河的家离茶馆只有一两分钟的路程,记者等候时,她正在家里到处找手机。10分钟后,茶室的门“呼”地被推开,李银河穿着一件亮黄色的外套,明晃晃地走进来,开口第一句就是:“我手机找不到了!”记者突然想起第一次采访她是在电话里,那次说到一半,李银河叫的外卖到了,她也是用这样的语气对送餐的人说:“师傅,明天还是地三鲜啊,再加个馒头!”
这种爽利或许就是当初她吸引王小波的一个原因。他曾经在给她的情书里写道:“你不在我多难过,好像旗杆上吊死的一只猫。”那些书信后来结集出版,取名《爱你就像爱生命》。1997年,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孤独去世,当时李银河正在英国,得知消息后陷入极大痛苦。3个月后,“大侠”走进了她的生命。
大侠是网名,他1964年出生,小李银河12岁。17年后的今天,李银河已经从社科院退休,两人依然生活在一起。李银河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们在威海买了一套房子,不久可能去那里定居。她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做研究工作,而是专心写小说。“已经写了3本,每本20万字,正在写第四本,都是关于虐恋的。按照现在的审查尺度,没有一个出版社敢出。”
男人/女人
环球人物杂志:您坚持称自己是异性恋,因为您的伴侣心理上认为自己是男性。您认为界定男性或女性是以其心理认定为准,而非医学上的生理认定?
李银河:对。在西班牙,你愿意注册什么性别就注册什么性别,不管生理上是什么。LGBT这个词现在已经被广泛传播了。几年前,美国使馆文化处的一个官员到社科院交流,我第一次从他那里听到LGBT这个词,他挨个给我解释:L是女同(Lesbian),G是男同(Gay),B是双性恋(Bisexual),T是跨性别(Transgender)。我记得他说的一句话:“在美国,你要不知道LGBT就别当政治家了。”这在美国已经上升到一个政治议题,在中国还是一种亚文化。
过去咱们连LGBT人群都没注意到,更不知道同性恋和跨性别有什么区别。世界上96%的人是爱异性的,同性恋则爱同性,但男同仍然认为自己是男人,女同仍然认为自己是女人。跨性别则是性别认同异常、性倾向不异常,明明是男性身体却认为自己是女性,女性身体认为自己是男性,即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一致;但其性倾向没有异常,爱上的都是与自己心理性别相对的异性。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金星。她是男跨女,做变性手术之后和一个德国男人结婚,但这个男人并不因为跟金星结婚就成了男同性恋者,他爱的是女人,所以他仍然是异性恋。
环球人物杂志:但金星是在变性之后遇到了她的德国先生,如果是在她变性之前还是男性外表的时候,您觉得她异性恋的德国先生会不会爱上她?
李银河:那也不一定不爱。如果她完全认同自己是个女人,只是没有做变性手术的话……毕竟跨性别中没有做手术的人是大量的,很多也能找到伴侣。
环球人物杂志:那么普通的异性恋者愿意选择跨性别吗?
李银河:不愿意吧,一般的人都不愿意。
环球人物杂志:您是一个例外?
李银河:对。我思想比较前卫吧,而且正好研究这个,觉得性别不成大障碍。但一般人不会这么认为。不过从他(大侠)的经历来说,他以前所有的恋人都是异性恋女人。
小波/大侠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伴侣有没有不被社会认同的痛苦经历?
李银河:他性格非常强悍,从小到大都活得兴高采烈的。我觉得可能跟他跨性别有关系。他做不成男人,心里特别憋闷,男性气质有点过度发展,比很多男人还突出。他的情况周围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关系双方家人、同事都挺接纳的,逢年过节都是去我家聚一次,去他家聚一次。
环球人物杂志:能说说你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吗?
李银河:我第一次见他没有特殊的感觉。那是1997年夏天,在西单羊肉胡同的一个聚会上,大家在一个大露台上跳舞、聊天、吃烧烤。我就发现他一直冲我笑,然后他就过来跟我说话,互相留了姓名和地址,我当时是出于做研究的考虑。之后他就老给我写诗,我出差他总到车站接我。再后来,我到加州大学参加性别研讨班,去了40天,他说非常想我,成天以泪洗面。大约过了半年到一年,我们就住到一起了,直到今天。
环球人物杂志:互相爱对方什么?
李银河:我爱的是他对我的激情,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多。很多人感情好,但真正的激情发生的概率并不是太高。当你成了激情之爱的对象时,感觉是很甜蜜和幸福的。至于他对我,我觉得他爱的是我真挚和老实,这是我最大的特点。我又不漂亮,平时不化妆不打扮,粗粗拉拉,用王小波的话说“屁股眼大丢了心”,现在这位也说过我“哎你是女的不是啊”。所以我最受不了的是别人说我是一个骗子。
环球人物杂志:您对他有激情之爱吗?
李银河:没有。他对我很好,我很感动。但在我看来,激情就像火,不会持续太久。如果要长相厮守,火一定要变成水的。如果一直处于激情状态,人是没法过日子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母亲在世时怎么看?
李银河:我妈挺喜欢他的。他是工人背景,我们家是知识分子家庭,都比较软弱。那时我家的保姆特厉害,谁也治不住。我们家这位混不吝的,一去就给治住了。那时我妈、我哥哥、嫂子都在一塊住。有一天我哥哥回来晚了,没赶上饭,想让保姆下点面条,保姆就说:“你自己下去!”我们这位就不干了,一顿火把保姆给镇住了。后来又有一次他发火,把保姆吓得说:“哎呦哎呦,我以为你要打我呢!”我妈就在旁边乐。 环球人物杂志:他对您发过火吗?
李银河:没有。我们有什么矛盾都不过夜。我这个人不会吵架,我家里人也是,所以连拌嘴都谈不上。这方面我和他有互补性。
环球人物杂志:在感情上,您还认为王小波是无法替代的吗?
李银河:我原来也听说过那句话:人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但从我的经验看还真不是。他和王小波哪儿哪儿都不一样,只有在对我的爱这点上是一样的,很美很珍贵的那种感觉。当初我跟小波的婚姻也不符合世俗标准,但我们不觉得这是障碍,真正爱起来之后就是不管不顾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说他和王小波是酱油和醋,您既可以喜欢醋,也可以喜欢酱油?
李银河:对。从恋爱心理学上说,有两种关系都会产生吸引力,有一种是高度契合的,就是我和小波那种;一种是差异巨大的,他喜欢打麻将和运动,我喜欢书和电影。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是出租车司机,在车挡风玻璃那儿摆了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晒得都脱了胶了。他还真看了,说挺喜欢的,可能他想了解我喜欢的人是什么样的吧。但我写的书他都不怎么看。
性/爱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人用无法繁衍后代来否定同性恋,认为这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李银河:这就涉及马尔库塞所说的“伟大的拒绝”了。他是西方性革命时代的精神教父,认为性从“为生育”变成“为快乐”是一个“伟大的拒绝”,我也这样看。现实中,不管是西方宗教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有这样的看法:性的唯一正当理由是生育。中国以前性门诊都叫生育门诊,反而是有了计划生育之后,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
环球人物杂志:中国的LGBT人群与您最初研究的时候相比有哪些变化?
李银河:他们的处境好多了,生存空间扩大,社会能见度高很多。过去他们隐藏得很深,哪怕在自己家里都没人知道。我接过一个电话,一位父亲告诉我,他的妻子要自杀,因为儿子告诉他们自己是同性恋。另一位母亲,在跟丈夫离婚后发现孩子是同性恋,非常内疚,说只要孩子能变过来,复婚都行。我说这跟你离婚没什么关系,LGBT的成因很难说,先天后天都还没有定论。
环球人物杂志:很长时间里,LGBT被认为是病态的,甚至被当作性犯罪。今天对普通大众来说,如何区分LGBT和性犯罪?
李银河:衡量是否性犯罪有一个指标,就是看在一桩性行为里有没有受害人。比如露阴癖、窥阴癖都是有受害人的;但两个女同或男同,他们彼此相爱,也没有损害到他人利益和公众利益,法律就不用去管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很多观点在国内不被认同。从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来看,您认为中国社会是否会走与国外类似的性解放之路?
李银河:我觉得是。中国社会在走向多元化,在性的方面越来越开放。另外,法律的变迁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因素。1997年修改刑法的时候取消了流氓罪,这是中国婚姻之外性活动大量增加的一个原因。之前所有婚姻外的性行为都是入罪的,双方自愿也不行,我看到高法的案例集里,一个女性和好几个男性发生性关系,不是卖淫,但也被以流氓罪抓起来。可以说,流氓罪的取消与婚姻外性行为的增加是互为因果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怎么看婚姻中爱情和责任的关系?
李银河:婚姻肯定是有责任有义务的,就看每个人更看重什么。我更看重爱情。如果婚姻只剩下责任和义务,就没什么意思了。爱情能带给人更多的快乐。
环球人物杂志:今天的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要求比上一代人要高,如果他们一直找不到心仪的对象怎么办?
李银河:只有两个出路:降低标准,或者独身。现在独身已经是世界潮流了,北欧国家人口的整整一半不进入婚姻,只是同居;日本是40%单身;美国、法国是30%;最极端的例子是匈牙利,只有12%的人结婚。
环球人物杂志:您好像说过,对于那些寻找灵魂伴侣的人,可以等待完美的人出现,但可能会等到50岁也没等到。
李银河:(沉吟)那就看自己了,等与不等都是可以的。能找到就是幸运的人,找不到就是不够幸运。幸運是不可能均匀地撒在每个人身上的,否则也不叫幸运了。
环球人物杂志:从这点看,您很幸运。
李银河:对,我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