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拉伸疲劳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测试和寿命预测.首先,通过静态拉伸试验获得了它在室温下的强度极限σm;然后,在三个环境温度(室温、50℃和70℃)下分别进行四个应力水平(75%σm、70%σm、65%σm和60%σm)的拉-拉疲劳试验,测得了相应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获得了相关的疲劳刚度数据;最后,基于指数形式的S-N曲线预估了其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疲劳极限.结果表明:同一环境温度下,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随着应力水平降低呈规律性增加
【机 构】
:
西安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系, 西安 710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BF)增强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拉伸疲劳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测试和寿命预测.首先,通过静态拉伸试验获得了它在室温下的强度极限σm;然后,在三个环境温度(室温、50℃和70℃)下分别进行四个应力水平(75%σm、70%σm、65%σm和60%σm)的拉-拉疲劳试验,测得了相应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获得了相关的疲劳刚度数据;最后,基于指数形式的S-N曲线预估了其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疲劳极限.结果表明:同一环境温度下,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随着应力水平降低呈规律性增加;相同应力水平下,其疲劳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呈明显降低趋势,且随着温度增加,疲劳破坏断口纤维拔丝明显增多;在拉-拉疲劳的初始阶段,温度越高,刚度退化越明显,退化速率越大;比较发现,室温条件下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疲劳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其他文献
为研究厚度对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固化质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材料性能时变特性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热固化的三维非稳态有限元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并采用已有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数值计算了不同厚度的层合板在不同热环境下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固化度和残余应力演变过程,研究了厚度参数对固化过程中层合板内温度、残余应力分布及固化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和第二种热控制环境下,随着层合板厚度的增大,层合板内最高温度值增大,残余应力增大,但层合板固化完成时间接近;在第三类热控制环境下,在一定范围
在结构件上敷加阻尼材料能够实现减振的效果,近年来通过对阻尼涂料的研究,敷加阻尼涂料减振成为一种新兴的减振方法.本文通过激振器进行扫频试验,分别对敷加阻尼涂料、丁基橡胶阻尼层的玻璃钢板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敷加上述两种阻尼材料后玻璃钢板各阶模态固有频率和阻尼损耗因子以及插入损失,进而得到其振动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可以达到减振的效果,但在玻璃钢板上敷加阻尼涂料对结构整体质量影响较小并且减振效果更加理想.
基于力矩分配法,研究了受轴压载荷下纤维金属加筋民机壁板的屈曲分析理论,分析计算了该民机壁板的压缩强度,并提出了一个民机壁板后屈曲极限强度的理论预测模型.通过与民机纤维金属加筋壁板压缩强度破坏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模型理论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偏差为3.01%,所建强度预测模型的精准性得到查验.此外,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纤维金属加筋民机壁板的屈曲及后屈曲承载能力,模拟了壁板的应力集中区和失效过程,结果表明该壁板出现局部屈曲后拥有理想的后屈曲受载能力.本研究能为加筋民机壁板构型的材料选取、工艺性能的提升及预测纤
为了改善纤维金属层板铆接结构的微动疲劳性能,构建了基于临界平面法的Smith-Waston-Topper(SWT)模型用于预测裂纹萌生部位和寿命.分析了四个设计变量(板宽W/D、端距E/D、预紧力P和摩擦系数f)对层板铆接孔微动疲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疲劳损伤参数在铆钉与纤维金属层板接触边缘处最大;随着板宽和端距的增大,SWT疲劳损伤参数减小;预紧力和摩擦系数的增大,有助于SWT疲劳损伤参数减小和比载荷的增大.依据这些设计变量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二次正交组合试验设计,SWT疲劳损伤参数比优化前减小了47%
为研究钢筋与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裂缝计算问题,首先,利用55组国内外混合配筋梁的裂缝相关试验数据分析现有混合配筋梁平均裂缝间距计算公式的适用性,并借助MATLAB对55组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修正了现有公式中的相关待定系数,建立了混合配筋梁平均裂缝间距计算公式,并给出FRP筋相对黏结特性系数vi的建议值.其次,分析确定了影响裂缝宽度计算的纵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的计算方法和短期荷载作用下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取值,同
平纹玻纤/MC尼龙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可回收等优点,是未来汽车领域值得关注的材料之一.本文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熔融连接工艺下平纹玻纤/MC尼龙复合材料搭接方式与融合深度对连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相同工艺参数下,双搭接对接的搭接方式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单搭接接头的拉伸剪切强度随熔融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搭接处熔融深度为2 mm时剪切强度达到最佳,为19.24 MPa.通过Micro-CT技术对不同熔融深度的单搭接试样进行扫描,结果显示:随着熔化深度的增加,搭接界面基体逐渐减少.失效形式
采用石墨薄膜与BMP350聚酰亚胺复材共固化制备热防护结构,由于石墨薄膜需在3000℃条件下制备,导致其表面基本不含极性官能团,与复材复合困难;本文基于石墨薄膜表面处理技术和界面控制技术优化,较好地制备了树脂基复材热防护结构典型平板件.无损检测、石墨薄膜与复材结合强度试验和单面热冲击测试结果表明:热防护结构无损检测合格,满足设计要求的气流冲刷试验,拉脱破坏发生在薄膜本体,通过400℃、547 h和800℃、30 min热冲击.
干法缠绕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质量稳定性,是目前复合材料制备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干法缠绕的环氧树脂体系,并采用热熔法制备出可室温储存的预浸纱线.通过对环氧树脂工艺性能、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非等温流变曲线的研究,确定了树脂体系的组分配方.与此同时,系统地研究了预浸纱线的室温储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最优环氧树脂体系在满足干法缠绕工艺性能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69 MPa,弯曲强度为109 MPa,断裂韧性与冲击强度分别为1.36 MPa·m1/2和42.8 kJ/
为开发一种轻量化、结构性能稳定和耐久性的复合电杆,本文以沿海地区山地环境试点工程为背景,从输电电杆各种工况荷载计算入手,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复合电杆进行结构设计.以改性聚氨酯树脂为基体材料,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小角度锥型缠绕工艺,制备一种上下两节的分段式结构12 m长复合电杆,开展了全尺寸电杆力学真型荷载性能评估及材料耐候等系列老化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仿真计算制备的插接系数2.0的复合电杆在强度、挠度上满足实际工况应用需求,同时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分段式结构电杆尺寸小,更轻质,将极大提高施工运输便利
将SMA片状驱动器粘贴于复合材料结构表面制成的可变形结构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如何确保胶接质量和设计许用可回复应变等问题.本文首先采用合适的红外激光参数对SMA片进行了表面处理,然后通过引入预应变制得SMA片状驱动器,进而将之粘贴于复合材料板梁的上表面制得了可变形复合梁,并对不同预应变情况下的变形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经与仅做丙酮擦拭表面处理复合梁的驱动变形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合适的激光表面处理可以使复合梁在胶层不失效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变形能力.但随着预应变的增大,在驱动过程中复合梁的胶层仍会发生大面积的内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