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提高实战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备战历史高考,教师要坚持有的放矢、各个击破的原则,力求让学生对基础知识“会记”“记熟”;在答客观题时注意策略,争取多得分;在答主观题时,掌握方法,知道怎么做,争取少失分。
  关键词: 历史高考记忆能力实战能力材料解析能力
  
  “不去背书不行,光靠背书也不行”。我通过多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不断摸索总结,得出经验:有的放矢,各个击破。一是力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会记”“记熟”;二是在答客观题时,注意策略,争取多得分;三是在答主观题时,掌握方法,知道怎么做,争取少失分。
  
  一、遵循识记规律,提高历史记忆能力
  
  掌握记忆规律和法则就能更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和工作。历史教学凭借记忆并以记忆为基础。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十分重要。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要“背”得扎实,“背”得科学。
  法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通过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根据遗忘的规律,我们能从中找到加强识记的规律,具体做法如下。
  
  (一)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识记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识记任务,这样识记就有了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识记问题,深入理解,提炼内容要点,促进记忆效果,归纳全课要点,巩固识记成果,保证全面掌握整章节的内容。
  
  (二)及时复习巩固,促进记忆保持。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遗忘规律,知识识记以后能否长久保持、避免遗忘,关键是在识记过后有无及时巩固复习。巩固复习是一种强化手段,它保证保持的牢固性。科学表明,一份内容如果根据规律认真记七次左右,记忆将是刻骨铭心的,很难忘却。在实践中,只有通过不断巩固复习,反复同遗忘和混淆作斗争,才能记得深、记得久。为此,要做到当天知识及时记,隔上几天重新记,一周知识周末记,期中期末全面记。如此反复,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掌握方法灵活,提高记忆兴趣。
  记忆的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1.归类记忆法
  即把同类知识归类,有利于提高记忆。如归类19世纪中期的改革,如明治维新、1861年俄国改革、戊戌变法等。
  2.理解记忆法
  即注重理解,加强记忆。如学生对战后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组织和任务易混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键字眼是货币,所以它的宗旨是保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推动发展;关贸总协定是解决国际有关贸易问题。
  3.联想谐趣记忆法
  如1922年苏联建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可以记成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这里可以通过颜色联想即俄、白俄、乌克兰,加上高加索。
  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内容和个人兴趣灵活采用,只要有助于加强自身记忆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二、对症下药,讲究练习的科学性,提高实战能力
  
  (一)有的放矢,把握高考的方向性。
  把《考試说明》中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与“考试范围”、《学科指导意见》中的“教学要求”翻印给学生,人手一册,师生共同探讨,见仁见智。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两个问题:
  1.考什么?(1)考查什么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2)考查什么内容(考试范围)的问题。
  2.怎么考?(1)“知道”、“了解”、“认识”、“理解”等要求对应到具体题目上一般以何种形式呈现?(2)从考查的难度判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掌握的程度。
  
  (二)对症下药,科学练习,提高能力。
  1.解答选择题的策略与技巧(客观题)
  (1)熟记历史知识,灵活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的熟悉与否,直接关系到解题的快慢和成绩的高低,是能力运用的基本条件。要保证高考历史取得好成绩,必须过好基础知识这一关,细细阅读教材内容。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做到三个字:熟、牢、全。
  (2)谨慎审题,吃透题意。审题是正确解题的首要条件,通过审题,可以掌握解题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已知条件,弄清题目要求。仔细审题的目的在于充分理解题意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审题时应注意:一要看时间和地点的限定,特别是时间限定;二要看条件范畴,原因或结果、主观或客观、政治或经济等;三要注意关键字眼。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历史选择题表面看似简单,其实暗含陷阱和圈套,稍不留神,即会出错。应认真审题,小心谨慎。如: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 )。
  ①镇守疆土②设置官员③建立武装④征派赋役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在分封制下诸侯既具有一定的权利,又具有一定的义务,第①点很显然是诸侯的义务,后面三点是权利。学生要细心区分,不可混淆。
  (3)巧用政治常识,妙解历史选择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其基本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①社会的基本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进一步扩大引申为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②矛盾形成历史运动,历史发展围绕主要矛盾进行。③历史总体来看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 )。
  A.私学兴起B.分封制受到破坏C.井田制的瓦解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运用理论内容①,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故选C。根据理论,根本原因一般选经济和内因。
  选择题题型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据题目,细心分析题干和各个选项,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找到正确选项。
  2.提高历史材料解析的能力(主观题)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非客观性试题。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知识,从未学过的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等学科能力,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由于它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是“死”的,但题目的发问形式是新的等特点,因此,学生对这种题型往往无所适从。学生在答材料题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基本能力不足:(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不能抓住关键词;(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不足;(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足。二是答题技巧欠缺:(1)答题不规范;(2)不会先概括,再分述:①试题看不清楚,想当然,②看完试题,思路不清,③概念不明。
  根据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这类题的特点及答题策略,具体步骤应是先读材料—了解所问—认真解析—整理答案。通过多做、多练、多评,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关键信息。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搜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这是解析材料题的关键步骤之一。必须学会从材料中所反映的内容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如果所给材料有文字出处的话,那么就可以为我们提供所需信息,这能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第二步,细心审题,了解所问。审题是答题的关键,如能正确理解题意,就能获得好的成绩,反之,审题错了,就会失误。在审题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找出关键词,然后针对设问进行回答。掌握问题的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回答背景、原因、过程、本质含义、真实目的、主张、评价、危害、影响等,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信息”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我们就会明确回答哪些内容和在阅读材料时应该留意收集哪些“问题信息”,而且这样做可以省时省力,尤其是在高考时可以节约时间。
  第三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我们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切忌只依靠材料或书本片面作答。
  第四步,先列提纲,后写答案。答案提纲反映了整个答案的内在联系,所以列好了答案提纲,就基本上完成了答案要求。考生在列提纲时,一要瞻前顾后,面面俱到。“瞻前”就是上限,凡是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条件和原因时,就要做到瞻前,即答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前的整个社会背景。“顾后”就是下限,凡是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和意义,就要做到顾后,即往后看得远一些。二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同时要求概念表述得准确,史实表述得准确,说明论证的表述得准确。总结答案时要进一步审清。审准设问,在文字表达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辞不达意。在文字表达上,要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体现答案的逻辑性和要点化,书写要规范、整洁、在规定范围内。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课本里的选文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因子和美的元素,是学生人文素养积淀的营养剂,是学生语言习得的试验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语文教学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夹竹桃》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受
期刊
摘 要: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合作学习主题内容的选取,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又要兼具时代气息。本文作者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选择和运用合作学习内容,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合作学习 主题内容
期刊
摘 要: 文章认为,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课本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语文不等于教材,它只是教材的一种,是《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一种载体,
期刊
一、文题做拐杖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尽管人心隔肚皮,但其心是温和的、严厉的、深沉的、浅薄的、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都可以从眼睛这扇窗口窥见一二。同样,我们在讲析课文时,也可从文章的眼睛——课题这一途径单刀直入地剖析内容,甚至条分缕析。人说:“题好一半文。”反言之,读懂题,悟好题,便是抓到了深入课文境界的一根拐杖。因为課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它像人传神的“明眸”一般摄人心魄,值得细细化解,慢慢品味。 
期刊
“生态学”一词,是由希腊语oicos(房子,住所)派生而来。最早出现在德语中,即die Olologie,英语为the ecology。从词源学来看,该词带有很浓重的“家园意识”。  生态批评的传统与18世纪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有着分不开的关系。18世纪英国的自然史作家吉尔伯特·怀特,19世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博物学家达尔文,以及20世纪的英国作家劳伦斯等人,都对自然文学产生过影响。1
期刊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总有教师抱怨学生难教,教学效率低下,且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不少,但是最后并没有取得所预想的效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回头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思考在良好师生关系构建、教育教学方式手段优化及教学生动程度等方面,是否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处于16—20岁
期刊
摘 要: 学习型集体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型集体有利于德育教育功能的渗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学习型集体 情感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实施要本着“三个面向”的基本方向坚持素质教育。体育也是如此。当前体育教学大纲的再次修改标志着体育教育要针对学生身心来实施教育学手段,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之中,何谓
期刊
我们在日语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像“髪を伸ばす”、“幅を広げる”、“声を高める”、“認識を深める”、“風船を膨らます”这样的词组。在这些词组中出现的动词,基本上都是跟物(包括具体物和抽象物)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面积、体积等空间上量的扩大相关的动词。笔者在此将这些表示空间上量的扩大的自他动词总括起来称为“扩张动词”。但是,即使都是表示空间上量的扩大的动词,根据其扩大的空间的量的维度(是一维)二
期刊
摘 要: 本论文运用格赖斯的交际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进行文体特点的分析,从而揭示了主人公的反常心理、悲惨境遇和故事的主题。从对数量原则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如何通过“违背”此原则在语言上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有利于揭示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的活动境遇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的无限的辛酸。  关键词: 《警察与赞美诗》 文体学特点 数量原则    文体学是通过现
期刊
一、口试部分(20分)  (一)背诵或朗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时间不超过五分钟。(10分)  (二)讲述课文中的一段故事或自编一段故事,时间不超过五分钟。(10分)  (评析:口试部分的内容安排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书面考试的做法。语文语文,既要能“语”,又要能“文”。“语”指口头表达,也就是口语,口头表达是人们日常交际的最直接的手段。这里安排的口试部分体现了语文具有工具性的思想,也把课堂上我们提倡的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