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空间布局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本文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布局演化的作用机制来阐明产业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演化中具有关键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聚;空间集聚;城市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2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65-02
  一、产业集聚
  1、产业集聚的内涵
  产业集聚一般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是工业化过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一种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
  2、对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解释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产业区内集中了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型企业,他们规模经济较低,但专业化程度较高,联系十分密切。马歇尔把这种地方性工业在产业区的集聚归结为企业追求外部规模经济,可是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不变,但是社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而且这种外部经济给集聚企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1)有一个共享的劳动市场;(2)提供共享的中间投入品;(3)技术的外溢。
  新经济地理学代表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于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他认为技术外溢是集聚的次要因素,偏重由于密切的经济联系导致集聚而非比较优势。
  二、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
  空间集聚从宏观上说,可以看成是要素集聚的外在表现,是指相同的产业上在特定地区上集聚;从微观上说,主要是指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特定地区上集中。
  1、产业集聚对空间集聚的促进机制
  产业集聚能够降低城市化的成本,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公共物品的利用更加有效率。据统计,通过产业集聚,城市能源利用率提升40.5%,行政管理费用节省了20.6%,而且土地将节约30%以上,从而加速了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化。
  产业集聚能够提高城市竞争力。一方面,产业集聚一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产业间分工与协作,把产品分配给在生产本产品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这样整个产业链上的产品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提高集聚区域竞争力。另一方面,相关产业的集聚可以产生一定的规模优势,可以形成区域性的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产业集聚促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集聚,推动城市化进程。产业集聚可以吸引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在该城市集聚。而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相关的配套服务,在其周围便产生了餐饮业,物流业等服务业,服务业的需求把周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吸引到集聚区,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2、空间集聚对于产业集聚的反馈机制
  城市为产业集聚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网络体系。城市集聚了许多的产业和其相应的服务机构,并为这些产业提供了一个相互发展、相互协作的平台。有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各企业之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密切。因此,城市化经济所形成的优势会使产业自发向城市集聚。
  城市提供了产业集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提供是城市一个主要的功能,它作为企业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和服务保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公共物品的质量与对周围地区的居民和企业的吸引力成正比,质量越高,吸引力就越大,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可以促使企业向该地进行集聚。城市交通的便利性与否是企业的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离不开城市交通网络体系的支持。
  城市提供了产业集聚所需的生产要素。一般而言,一个产业会选择区位条件优良的地区集聚。劳动力、交通、服务等是考察一个地区区位条件是否优良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人力资源,若人力资源充足,企业就可以减少搜寻成本,同时,城市提供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产业集聚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布局演化的作用机制
  1、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可以分解为聚合效应和扩散效应。聚合效应能够吸引更多企业进入,促使集聚规模不断的扩大。而扩散效应则推动集聚区域的企业向外转移,使产业集聚发生转移或消亡。产业刚开始集聚时,有集聚优势,能够发挥聚合效应,使更多的企业进入,但是随着产业集聚规模的不断扩大,进而超出了区域的承载力,则失去了集聚优势,此时就会发挥扩散效应,企业则向外迁移或消亡。
  2、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与演化的作用
  在城市形成的初期,工商业之间的空间分化并不明显。服务类的产品买卖双方必须面对面才能交易,而空间集聚可以使服务业减少搜寻成本,从而降低整体经营成本。因此,服务业首先从均质空间中分化出来,在城市中形成服务型空间。而商业作为服务业的主要成份,首先形成集聚的产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商业企业最容易在城市中聚集起来而形成所谓的“市”。伴随着商业集聚规模的扩大,需求越来越集中,达到集聚度的门槛规模A之后,聚合效应便发挥作用,大量商业企业进入到“市”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型服务空间。当服务业集聚达到规模门槛A之后,在聚合效应作用下,新的服务型企业不断进入到集聚区,使服务型空间持续扩张,对工业企业的生存空间形成挤压,而且服务业在对土地的竞争中也占据相对的优势。当服务型空间达到规模门槛B之后,扩散效应便发挥作用,工业企业选择向城市郊区迁移。企业对集聚的规模经济的追求促使向城市边缘区转移的工业企业倾向于选择集聚,从而形成工业空间。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间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工业企业外移之后留下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城市边缘区地租便宜而吸引了大量居民外迁。当聚居的人群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商业需求刺激了新的商业在此聚集,一个新的中心也逐步形成,如此便产生了多个城市中心,一个城市的空间布局便由此演化而成。
  四、结论
  产业集聚通过集聚经济,产生劳动力市场共享和知识外溢效应正的外部性;降低城市化的成本、提升城市竞争力等带动了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在城市的空间布局演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集聚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聚还会给地方经济增长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包括企业过多带来的公共产品供应不足、过度竞争和环境破坏等,这些不利影响被称为集聚的拥塞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在城市空间布局演化上的关键作用,因而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优化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参考文献:
  [1] 赵航.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J].城市问题,2011,(03).
  [2] 马吴斌、褚劲风.上海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J].中国城市经济,2009,(01).
  [3] 李程骅.城市空间重组与新产业价值链的功能[J].江海学刊,2008,(04).
  [4] 顾朝林.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5]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源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刘乃全、叶菁文.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协调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07).
  [7] 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产业经济研究,2003,(03).
  [8] 李小建、李二玲.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2,(04)
  [9] 孙浦阳、韩帅、张诚.产业集聚结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J].财经科学,2012,(08).
其他文献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nanocrystalline strontium ferrite (SrFe_(12)O_(19)) and iron (α-Fe) microfibers for single-layer and double-layer struct
病例摘要 患者,男,26岁,1997年9月28日因斗殴被小口径手枪击中左前胸两枪,20min后送至急诊室。查体:P126次min,BP测不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左前胸锁骨中线三、四肋间处各
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发第一届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有占全世界1/5的人口,至今没有一位大陆的科学家获此殊荣.难道我们中国人真的不行不是的.
陈家庄太岳三地委机关旧址位于运城市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稷麓县委(1943年设立,辖今闻喜县和夏县部分地区,属太岳三专属,1946年后撤销)、
为了骗取高考加分,重庆考生何川洋的父母设法更改了儿子的民族成分,结果却弄巧成拙,以裸分就摘取重庆文科状元的何川洋最终被挡在大学门槛外。随后,31名有同样造假行为的重庆
很多教师在实践高效课堂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过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实际上高效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课内课外都很重要。这一点
新一轮课改突出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教材中对话比重加大、对话活动增多,而且对口语的教学提高了要求。我国教育史上首次以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目标。为
巴蜀图语,又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形文字,是四川省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初的文物上发现的一些图形符号。巴蜀图语主要分布在铜兵器、铜乐器、铜玺印等器物上。典型的巴蜀图语是虎纹
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反映出很多问题,其中流动人口的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超过2.6亿人,比2000年增长81.03%。而这2.6亿流动人口中,绝